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业禁止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其理论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和合理限制竞争原则,在商业秘密立法中规定竞业禁止对于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一些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均对竞业禁止做出了规定,但在实践中存在不足之处,应当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商业秘密保护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
《商》2015,(28):19-20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竞业禁止协议的签订越来越普遍,但是司法实践中,员工常常以竞业禁止协议未约定补偿金而与单位发生纠纷,诉至法庭。由于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较为模糊,法官的见解也各有不同,所以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上便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本文围绕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分歧,对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寻求一个使各方利益得到平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金惠 《商业科技》2009,(19):25-25
2005年,我国新《公司法》正式引入“公司机会原则”,但由于历史原因,《公司法》中有关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规定尚不能完全适应公司发展实践的需要,因此,确有必要通过对公司机会规则的研究,对《公司法》相关内容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2005年,我国新《公司法》正式引入"公司机会原则",但由于历史原因,《公司法》中有关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规定尚不能完全适应公司发展实践的需要,因此,确有必要通过对公司机会规则的研究,对《公司法》相关内容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关云芝 《商》2014,(44):231-231
股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但是面临着公司董事权力过大的弊端,因此《公司法》设立了董事竞业禁止制度,但是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却面临着时间、地城、董事责任规定不健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董事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使该制度能够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商业秘密保护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现有立法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民商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域外立法经验,阐述了竞业禁止在商业秘密保护中所应当体现的立法价值,对完善我国竞业禁止立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建立商业秘密保护中合理竞业禁止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商业秘密保护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现有立法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民商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域外立法经验,阐述了竞业禁止在商业秘密保护中所应当体现的立法价值,对完善我国竞业禁止立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竞业禁止是指禁止本公司的特定人员在职或离职后到他公司从事与本公司具有竞争关系的业务。竞业禁止可分为法定竞业禁止和约定竞业禁止,在我国对应为公司法的竞业禁止与劳动法的竞业禁止。本文试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转化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就现行公司法竞业禁止制度之不足,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于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并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依据劳动法对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重新设定。在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企业在薪酬管理机制方面理应做出的调整和规划,对竞业禁止补偿是否属于薪酬范畴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企业薪酬管理机制,促进健全的企业薪金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应把监事纳入法定的竞业禁止主体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哲  谷永芬 《商业研究》2002,(11):119-121
将竞业禁止主体限定为董事和经理,是我国《公司法》的一大缺陷。监事也存在着从事竞业行为的可能性,而现行《公司法》对监事义务的设定难以起到抑制监事竞业行为的作用。因此必须以法定的形式对监事课以不竞业义务。  相似文献   

11.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各个领域中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完善和健全。据此,首先分析比较了公司法和劳动法视域下竞业禁止的差异,然后对公司法和劳动竞业禁止进行了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是劳动关系中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的法定竞业在立法上仍然存在企业在职劳动者和离职劳动者泄密企业商业秘密等问题。应采取竞业禁止协议的保护措施,对竞业禁止的职业种类和活动范围、对时间与地域进行限制,并采取竞业禁止的合理补偿方法,限制企业劳动者向竞争者企业泄露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13.
与离职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合同是企业保护其商业秘密广泛采取的方式,竞业禁止协议的存在,有一定法理依据,但是也存在与保护劳动者自主择业权相冲突之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法律必须对竞业禁止协议进行必要的限制,从而实现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和人才的自由流动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蓝麒 《现代商业》2007,(6Z):187-187
从商业秘密保护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现有立法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民商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域外立法经验,阐述了竞业禁止在商业秘密保护中所应当体现的立法价值,对完善我国竞业禁止立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当前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没有对竞业禁止制度给予应有的重视,从竞业禁止制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国外立法、司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商业秘密的保护和人才流动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娟 《商场现代化》2006,(28):292-294
企业与职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是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一项有效措施,与其他保护措施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竞业禁止协议又会带来与企业人才流动的冲突,而人才流动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为了在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与人才合理流动之间达成平衡,本文提出需要对竞业禁止协议进行合理限制,并具体对协议的目标、对象、期限、范围等方面的合理限制做了探讨,同时提出应保证离职职工获得针对竞业禁止的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17.
刘哲  谷永芬 《商业研究》2002,(6):119-121
将竞业禁止主体限定为董事和经理,是我国《公司法》的一大缺陷。监事也存在着从事竞业行为的可能性,而现行《公司法》对监事义务的设定难以起到抑制监事竞业行为的作用,因此必须以法定的形式对监理课以不竞业义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关村近7年来26件涉及竞业禁止案件的法治考察为基点,对自2003年来竞业禁止案件的数量、案由、诉讼主体、判决方式等多方进行统计分析,就竞业禁止协议案件在司法实践上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结合美国判例法的经验,提出一些司法操作上可供参考的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光彩》2002,(6)
本案是北京市第一起竞业禁止纠纷案,就公众关注的几个焦点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法官陈红建。《光彩》:陈法官,2000年7月,本案被告赵立霞已向广告公司法人刘惠惠传真了辞职信,为什么一审法院没有认定其已与广告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法官:赵未能举证证明其与广告公司已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而双方劳动合同尚在有效期内,且赵系以请假为由离开广告有限责任公司(辞职未获批准),并未办理辞职手续,故对赵关于其已与金海群岛广告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而不负竞业禁止义务的答辩,法院不予采纳。《光彩》…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没有对竞业禁止制度给予应有的重视,从竞业禁止制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国外立法、司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