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了《道路交通管理》今年第3期姚玉峰、岳彩科两位同志撰写的《见义勇为还是违章执车》一文,我作为一名在警校从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教学工作的教师,对文中提到的事故责任认定有不同看法。 一、文中提到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道路宽度为6.9米,万某距道路中间2.5米,据此推算发生事故时万某距道路边缘0.95米。《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一)项明文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此处的靠路边行走指的是行人应在距道路边缘1米的范围内行走,即行人在距道路边缘1米的范…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管理》今年第三期刊登《见义勇为还是违章扒车》一文,介绍了一个案例:黎某驾驶小货车帮人接嫁,经某地时,当地村民围上来索要喜糖。黎某采取了鸣笛、刹车措施,但因天雨路滑刹不住车,车左侧倒车镜将村民万某刮撞,致其倒地受伤。村民毛某紧拉车窗告知驾驶员撞了人,阻止车前行。黎共将毛某拖出数米后摔倒在地,造成毛后脑摔伤,盆骨摔裂。黎某驾车逃离现场。对于作者对此事故所作的分析,我有几点看法,在此与作者商榷。一、万某被撞伤的原因是村民们围上正常行驶的小货车索要喜糖,因天雨路滑刹车不住导致事故发中。村民们(…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管理》 2000年第9期王颖志同志的《这起事故该如何认定》一文,涉及到推定原则在事故处理中的具体运用,笔者发表一点意见,请同行指正。 一、陈志红驾驶摩托车与行人俞海生相碰撞后,按当时双方的情况,均有条件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均由于文中所述的原因而未及时报案。交警在无法查明事故真相的情况下,应当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的规定,推定陈志红负事故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多次参与打击车匪路霸专项行动的交警,笔者对“扒车盗窃”有一定了解。看了《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07年第3期和第4期“安全大本营”中“司机遭遇劫持如何应对”和“司机防劫有招”的文章后,颇受启迪,在此,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本刊今年第3期“实践与探索”栏目刊登了徐斯逵同志《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规则》一文,引发了众多读者的思考,也写来文章提出了对该文中一些观点的不同看法。本期精选两篇刊发如下,以期引发更多读者的思考。读了徐斯逵同志的《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规则》一文后,笔者深受启发。此文观点新颖、责任划分准确,对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和责任划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笔者同时认为,其中一些认定规则还不十分完善。下面谈几点看法。一、关于路权的问题文章作者否认路权在事故处理中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片面。诚然,只以路权来…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管理》 2000年第9期刊登的王颖志同志《这起事故该如何认定》的案例很典型,有一定讨论价值。笔者同意王颖志同志对此案的分析意见,但不同意适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结案。在此与同行们探讨。 《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道路交通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经公安机关调查不能确认是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其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那么,此案是不是经公安机关调查不能确认双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呢?从王颖志同志的叙述中得知:“2000…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运输》2006,(12):37-37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我们在路检中对于客车超载的处理,有的同志认为,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有的同志认为,按照《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5号令)第九条第十四项的规定处罚。请问,应按哪种规定处罚?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管理》2000年第12期刊登了谢子庭、谢志伟等同志关于“推定责任是否追刑”问题的探讨文章,我们与这些同志的观点基本一致,即交通事故的责任推定属可反驳性的法律推定,其推定的责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看了《道路交通管理》今年第3期《有人拦车索要“抚恤费”交警近在咫尺啃甘蔗》一文后,发现湖南常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复信中有农机监理部门立案侦查农用拖拉机交通肇事逃逸案之说。笔者认为农机部门处理交通事故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公安机关是同级人民政府处理本行政区域内交通事故的主管机关”。同时,第五条还规定了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的四项职责。公安部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条规定:“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管理》今年第9期刊登的王颖志同志的《这起事故该如何认定》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在介绍了案情后,指出这起事故不适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十一条的推定原则,对驾驶员陈某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认为这起事故处理应适用的条款为《办法》第四十五条。 俞某的行为在事故中起 主要作用傅以诺 根据《王文》所叙述的案情及调查的证据,笔者认为陈某的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因为陈某没有肇事逃逸的主观故意。俞某的死亡发生在陈某送其回家之后,陈某当时并不知道俞某的伤情,没有必要逃逸。 此事故的…  相似文献   

11.
责任认定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关键部分。能否正确地认定事故责任,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但是在当前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当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责任认定不服时,却只有申请重新进行责任认定的权力,而无行使行政诉讼的权力。其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四条中的规定,“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首先。此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安法》)从出台到本次修改,第76条一直是社会争议的热点。应该如何看待《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道安法修正案(草案)》),它将对运输企业产生何种影响,成为重要而又亟需解决的课题,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警督信箱     
如何处理车牌上蒙红布? 问:我市电子警察开通后,一些司机为逃避处罚,车牌蒙红布,辩称迷信红布安全。对这种行为可否按《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十五条(一)项规定以“涂改牌证”处罚? 陕西省汉中市公安局 交警一大队 赵晓峰 答:车牌蒙红布,构不成涂改机动车牌证,不能按《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十五条(一)项处罚。一些司机在车牌上蒙红布是为逃避电子警察拍摄识别其违章事实,是一种干扰、妨碍交通管理的行为,可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七)项关于“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规定进行处罚。 高警督 登报告…  相似文献   

14.
鸿雁往返     
鸿雁往返交警去事故现场的租车费该谁付?《道路交通管理》杂志编辑同志:1996年9月7日,在陕西省汉白公路白岩段,我驾车与汉中客车厂一东风大货车发生事故。双方定于9月23日在陕西省安康地区白河县交警大队交管股处理事故。经过责任划分,我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一案一评     
此案中,当亨人刘建省和焦作市交咨支队的分歧点在于:事故的碰撞点在不在交叉路口,该案能不能适用《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一)项的规定。“高警督”经实地调查得知:这起事故的碰撞点在交叉路口范围之外,摩托车已进入正常行驶路线,因此不能适用《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一)项的规定。现将本案有关材料及本刊“高警督”的看法刊登如下,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1988年3月9日,《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出台2004年5月1日,我国第一部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明确规定当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一方负全责时,机动车一方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对醉驾的处罚由暂扣驾照6个月  相似文献   

17.
破冰之判     
法院对上述案件的判决,对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关于赔偿问题的争论应该是一个明确的答案。笔者从现行法律、规定的角度,对当前实行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属性进行分析阐述。《道路交通安全法》从今年5月1日实施至今已经半年了,但是,该法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条款——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规定,却没有实现。保险公司的理由是:(1)“此第三者险非彼第三者险”,现行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是商业保险而非强制…  相似文献   

18.
高警督信箱     
问高警督: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自行车、三轮车驾驶人在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时,须下车推行。那么在这里的"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具体交通行为如何解释;在道路交叉路口,自行车、三轮车受不受此规...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今天我们讨论的这起交通事故案例并不复杂:大货车驾驶员杨国福驾车行驶途中,遇本车道被电力工程车及工程抢修人员占用,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所称)越过公路中心实线,和对向疾驶而来的一辆摩托车迎头相撞,造成骑摩托车人(酒后驾车、未戴头盔)死亡,杨国福被认定负事故主要责任。案情的焦点是:杨国福“绕障碍”行为是不是造成此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为涉及到事故成因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思路,这就使这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具有了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讨论,使大家在相互交流切蹉中,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我们开栏组织这一案例讨论的目的。 本期继第1期后再刊发4篇来稿。 (以下文章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20.
高警督信箱     
我是一名一线交通警察,在工 作中有以下几点问题向您请教: 一、2000年3月1日实施的《机 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中没有关于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二十六条第(五)项“未按规定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准继续驾驶车辆”的记分办法。 二、对于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五)项规定的,纠正违章时,暂扣驾驶证正证、副证或行驶证还是驾驶证正副证? 三、对于持2年未审验的驾驶证驾驶车辆的驾驶员,处罚时是按使用失效驾驶证处理还是按未按规定审验处理? 四、当天上午持本地驾驶证在本地因违章被暂扣驾驶证正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