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农户贷款而对其发放的再贷款。自1999年开办以来,支农再贷款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政策措施,对农村信用社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引导农村信贷资金投向、扩大农户贷款、缓解农民贷款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相似文献   

2.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农户贷款而对其发放的再贷款。自1999年开办以来,支农再贷款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政策措施对农村信用社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引导农村信贷资金投向、扩大农户贷款、缓解农民贷款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末,贵州省黔南州支农再贷款余额曾经高达36000万元,但是从2003年起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幅度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 ,中国人民银行 2 0 0 1年 4月 9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通知》 ,要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端正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方向 ,切实通过改进服务、加强管理 ,更好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帮助农民增加收入。通知强调 ,农村信用社要把改进服务 ,努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主动做好信贷支农工作 ,根据农民经济活动的需要确定贷款投向 ,把贷款重点放在支持农户和农业生产上 ,防止把资金用于一般加工业项目和城镇基础建设。要合理安排贷款顺序 ,…  相似文献   

4.
《金融纵横》2001,(1):41-43
据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最近对全市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和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情况的专项调查表明,当前农贷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5.
随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和发展,吉安县的农村专业大户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基地不断增多,大额农贷需求日益旺盛。吉安县农村信用社在抓好小额农贷的同时,积极开展大额农贷业务,将其作为支持现代高效农业的着力点,实现了社农“双赢”。2004年,吉安县农信社共发放2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8500万元,占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的41%,比上年增长23%。大额农贷主要投向当地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和农村商业等。2004年,吉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44.31元,比上年增长32.89%,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12.9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小额农贷是国家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管好用好小额农贷,特别是用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农户适时购进生产资料、不误农时地开展农业生产,信用社自身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敦煌市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小额农贷管理办法,较好的发挥了服务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有效支持了“三农”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地方政府及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相似文献   

7.
宋连 《山西金融》2002,(6):32-34
按照国家农业调产有关政策的实施,农村金融部门要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并要求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宗旨,集中资金扩大农业信贷投放,增加农户贷款,真正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目前,各地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开展了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建立信用村镇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如何面对入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对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当前首先要搞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完善方案,逐步推开。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努力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要深化改革,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风险责任。要转变经营作风,深入乡村,主动上门,帮助农户选好项目、搞好经营、用好贷款、增加收入。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内控机制,健全岗位责任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努力提高信贷质量,逐步扭亏增勇。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帮助信用社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农业银行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坚持和发扬支农传统,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当前,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益有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适当增加中长期农业贷款的比重,支持农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拓宽农业利用外资渠道和投资融资领域。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户生产经营的作用,2001年2-3月份,人民银行滁州市中心支行组织对当前农村存在的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问题展开调研,在调查中发现在滁州市农村民间借贷现象在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地方的民间借贷已成为当地农民融通资金的重要形式。民间借贷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危害,同时也反映了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是当前中国农村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涉农金融机构一起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本文描述了1978-2008年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变化特征,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中国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测度。结论表明:中国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的扩大对提高农业生产总值有积极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中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小于总存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对农业生产总值也有正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属于典型的供给主导型金融发展模式。为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中国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扩大金融规模;在稳定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的基础上,扩大乡镇企业贷款比例;加强存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扩大贷款比例,使农民存款足额用于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央行“窗口指导”,扶持莫旗特色农业稳健发展。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大支农信贷投入。目绕支持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优化贷款投向,以保支农保春耕为重点,突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扩大农贷发放面,增加投放量。  相似文献   

12.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支持农村信用社提高农业贷款投放能力,服务“三农”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已充分显示出来,不但加大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力,对效益较差的农村信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组织17个省、区、市农业银行有关部门对1989年农贷投量投向做了分析,并对所辖的51个县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信贷投入向农业倾斜,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的几点看法。一、农业贷款现状农业银行恢复以来,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努力增加农贷投入,优化贷款投向,扩大服务领域,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改革与发展,1980年至1988年行社累计发放农  相似文献   

14.
农业贷款作为国家支农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投向是否合理,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直接产生重大影响。为求今后农业贷款投向更准确,使用更合理,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效应,现对“七五”期间农贷投入作简要分析,进而对“八五”时期的贷款投向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一、信贷风险新的变化形式 1."偷梁换柱":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宗旨是为"三农"服务,贷款用途自然也主要用于解决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三农"用途的贷款从农村信用社取得就相对容易.但部分贷户在高额利润和巨额回报的诱使下,不惜借用"三农"用途的幌子,将从农村信用社取得的"三农"贷款来个"乾坤大挪移",偷梁换柱使用在了风险较高的国家限制行业或控制产业中,投放在了房地产、煤、焦、铁、电解铝、小水泥等风险较高利润较大的产业中,使得农业贷款逐步"非农化",进而增加了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使农村信用社贷款收回的难度变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 5月 2 8日召开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工作座谈会 ,会上总结了农村信用社 5 0年的发展历程 ,研究落实了农村信用社“十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并对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支农服务的政策措施做出了部署。戴相龙行长指出 ,5 0年来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 ,各项业务得到迅猛发展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 ,农村信用社改革整顿和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对贷款投向进行了重大调整 ,农业贷款比重明显提高 ;二是对贷款方…  相似文献   

17.
精河县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观念,面向农民,推出优质、快捷,简便的小额农贷,已有二年多时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小额农贷的投放对当地的农牧业发展起着助推器的作用,为农牧业发展注入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农村信用社开拓市场,扎牢根基,摆脱困境、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发放小额农贷,充分体现了农村信用社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符合民情民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要充分认识小额农贷的重要性及支农的重要地位,严格管理,荨实做好小额农贷风险防范工作,为确保小额农贷投放安全,放得出收得回,使农村信用社资金安全运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的具体指导下,一直把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作为头等重大任务。1992年末,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已达7867.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4%,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农业贷款继续稳定增长,行、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028.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6%。其投向侧重于农业综合开发;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支持了一大批菜篮子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工程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金融支农现状 (一)涉农金融机构支农意识增强,重点突出.浙江省农业产业化自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开始起步,近十年来取得很大进展,金融业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高度重视信贷支农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制定下发了一系列信贷支农的政策性文件,主要是:农业贷款实行基本分工、适当扩大贷款范围、优先发放农户种养业贷款、支持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组织、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农村市场、逐步增加农业贷款及其比重等十条意见.对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中的资金不足,人民银行给予专项再贷款.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信贷投向不合理,导致农业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农贷比重过小,与发展农业,增加农业投入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投向主次不明,农贷中非农业贷款增长过快。1988年我市非农业贷款投放3448万元,占全部农贷累放比重的50.29%,非农贷比重的升值,导致农贷比重下降.二是贷款选择上出现的“轻农重工商”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