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勇 《物流科技》2003,26(1):7-9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物流”的理念开始进入我国,近几年逐渐进入高潮,许多地方政府把“物流”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众多上市公司和外国企业纷纷抢滩中国物流市场。随之,各种类型的物流“展览会”、“研讨会”此起彼伏,一时间“物流热”席卷中国。然而,这股物流并没有带来良性反应。特别是处于物流供应链中,重要一环的仓储企业普遍感到无所适从。最近,中国仓储协会召开了“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座谈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客观冷静地分析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势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兴盛,物流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借助这股“东风”,国内快递业务改变了传统物流以海运、空运、零担货运和供应链物流为主的商业格局,成为物流领域的新宠儿。然而,在“滚雪球”式发展的背后,快递业也迎来了“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3.
以人才和管理为本是物流一体化和合同制物流的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一体化”就是利用物流管理使产品迅速流动发展,“合同制物流”其实质是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的亲密合作关系。在教育方面,我国应尽快介入“物流一体化”和“合同制物流”现代化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4.
杨华  吴云 《物流科技》2009,32(4):97-99
鸡西市的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以前的许多小型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转型而来,在基础设施上,与现代物流企业差距大,市内也无立体现代仓库.货物包装存放没有实现标准化;在观念上,大多数企业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不成熟,很多小型企业经过简单包装就号称“物流”进入市场,距现代物流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机械化、规模化、网络化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文章认为整合鸡西市物流市场资源、区域内的所有物流企业,为精心打造鸡西市物流“航母”,提升区域物流的“核心”能力.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快运中国     
《物流时代》2010,(12):64-65
爱心助学闪亮“物流人才日” 本刊讯11月12日,“物流人才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上以“后危机时代的人才战略”为主题,举办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讲座”、“院校物流新型人才培养推介暨供需见面会”、“爱心助学大型公益活动”等形式丰富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物流时代》2009,(4):10-10
从中国国际物流节组委会获悉,国内物流业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物流盛会“2009中国国际物流节”将于2009年11月18日~22日在南京隆重举办,本届物流节包括“第八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2009物流全球论坛”、“2009中国物流万里行”等核心活动。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建设现代军事物流体系,解决目前军事物流在现有信息业务系统下存在的管理分散、数据不互通、信息难以共享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作战云”的军事物流保障概念。剖析了基于“作战云”的军事物流保障相关内涵,归纳总结了军事物流保障体系建设目标和原则,按照安全层、资源层、应用层、执行层等4层架构设计基于“作战云”的军事物流保障体系,并介绍了其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韩彪 《物流科技》2006,29(6):1-4
“内陆物流港”是“内陆货运村”的扩展形式。本文分析了“内陆物流港”的基本功能、设立模式、选址策略等,认为深圳的龙华片区是建设香港的“内陆物流港”的最佳区位;论证了“内陆物流港”的五项功能设施:集装箱重箱堆场、普通仓库区、保税仓、海关监管集装箱空箱堆场和海关集中监管仓库区,其中后两项为探索性的设施形式。最后,阐述了在深圳建设香港“内陆物流港”的四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中海物流”的企业性质、发展状况,并对“中海物流”在对国际性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领域以及现代物流领域等方面的尝试与探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各地     
《物流时代》2010,(8):21-21
北京:马坊物流基地打造无障碍“出海通道” 北京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刘海波说,马坊物流基地定位为“国际陆港”,采用批量转关的通关模式,使京、津两地转关货物通关真正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报检”。马坊物流基地国际陆港口岸在今年7月份进入运转后,实现24小时物流通关,这意味着客户的货物到港后,能24小时到达工厂。  相似文献   

11.
《物流时代》2011,(10):68-69
对比国际物流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较高的运营效率,国内物流,特别是公路物流,在基础设施、市场主体、运营效率等各方面却没有得到长效发展,存在着“小、散、乱”,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根据行业统计,国内物流当中,公路物流占72%,作为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公路物流本身蛋糕很大,但是其成本高昂,发展困难。究其原因,还在于公路物流产业链上三大主体——货主、物流企业、社会车辆都存在难以破解的症结。  相似文献   

12.
加强现代物流的整合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目前在中国成了各方关注的热点,从概念、定位、国外情况介绍的理论研讨与宣传以及随少数现代物流企业的出现而掀起的第一轮“物流热”,发展到现在中央各部、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规划,各方开始大规模投资兴建、组建不同类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充分说明现代物流在中国有了一个很好的起步。大力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提高我国工业、农业、商业等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比重,将现代物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和“第三利润源”,已被正式列入“十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中。因此,加强物流的整合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上海物流》2006,(4):3
近日,不少企业、行业协会和有关单位纷纷来函来电,向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求证,在由“中国物流行业协会”、“中国物流诚信联盟”于7月21~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届中国物流诚信企业”与“中国物流诚信企业家”表彰大会上,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及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人员将作为嘉宾出席会议的真实性。就此,特声明:本次活动与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及办公室无关,欧新黔副主任及部际联席会议其他成员不知此事,也不会出席该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王之泰 《经济界》2001,(3):40-41
使人振奋的“物流热” 最近两年,一个新的发展势态引起了国人的注意,那就是物流事业。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引进和接受了物流的概念;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特别关注“物流”中的“配送”;九十年代初,李鹏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设立为企业服务的原材料配送中心”,接着李岚清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把“配送”作为我国流通领域的一项发展目标提出来。再加上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已经逐渐使用了集装方式等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在我国开始探索性地前进。 九十年代末,物流已经从局部的探索性应用和发展,上升成对总体物流形态的重…  相似文献   

15.
《物流时代》2011,(11):8-8
2011年11月3日,被誉为“亚洲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行业盛会”——第七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在宁波隆重召开,本届物流节以“智慧物流——现实与未来”为主题。一时间,智慧物流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理念、新模式、新经验如同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在物流业竞相开放。  相似文献   

16.
熊英 《物流时代》2008,(4):52-53
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对于中小物流企业而言,如何“量体裁衣”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解除这一制约企业发展的“桎梏”,成为业界备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邓新峰  张喜 《物流技术》2010,29(11):13-15
作为莱芜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辣”产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莱芜“三辣”物流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莱芜“三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在当前环境下莱芜“三辣”产品建立物流系统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并提出了加快莱芜市“三辣”产品物流系统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面对记者的采访,北京长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下称“长久物流”)薄世久一语道出长久物流的成功之道。“我们一煮把握着一个主题,‘专业、专注’。我们只专注于做汽车物流,注重汽车物流的专业性。2004年以前,在长春,我们有许多土地使用权,有人邀我去做房地产,也有人邀请我去做其他行业,但我不为所动,我就是要做汽车物流。”  相似文献   

19.
“物流”一词是80年代初从国外(日本)引进的。而日本的“物流”一词,又是源自美国。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物流问题,并出现了“物流中心”一词,进入90年代后,出现了“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实体。在此之前,我们一直是用“储运”和“储运公司”的概念和提法(当然,这一概念和提法不能等同于“物流”和“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并在今后四大任务中提出了“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立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意见。这对我国的物流业和物流节点的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它是物流运作的载体;是物流网络的节点;是物流资源整合的平台;也是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现代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大力扶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