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胡素桂 《商》2013,(8Z):156-156
姜文新作《让子弹飞》一经推出,热映引发了影评界和广大观众的热议,本文认为《让子弹飞》的成功得益于其特有的暴力叙事模式、戏剧化叙事技巧,影片在充分继承原著精髓基础上,通过挖掘暴力的叙事功能和对暴力合理性、荒诞性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对传统暴力美学的扬弃,通过戏剧化的表演和荒诞性的台词实现了对镜像叙事的超越与创新,从而表现出其特有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
王馨 《商》2014,(12):245-245
王安忆的《轮渡上》使用了外聚焦叙事、展示与讲述、间接人物描绘、散文化等叙述方式,作者有意压低叙述者的声音,以最自然的方式展现乡土风情,体现了作者对于乡土民间的审美姿态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唐磊 《中国报业》2023,(3):146-147
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短视频行业逐渐兴起,各大主流媒体开创了新闻叙事的新路径。目前,虽然众多的主流媒体皆涌入制作短视频新闻的浪潮中,但能够做到将新闻叙事与短视频形式进行完美融合的并不多见,并且目前学界针对新闻短视频叙事的研究较少、理论成果尚不完善。因此,本文将通过探讨发展短视频新闻叙事的意义,并结合中国江苏网上传的短视频新闻叙事作品,分析短视频给新闻叙事带来的影响,为短视频新闻的长久发展提出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是刘熙载《艺概》对《左传》叙事艺术的重要总结。但这六个方面各为何意?都具体就《左传》哪些叙事而言?作者未说,引用者不讲,多数读者不免糊涂。因此笔者不揣冒昧,拟结合自己读《左传》的一些体悟,对刘氏这些观点作若干阐释,以期对《左传》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5.
先秦集史传文学之大成的《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宏大场面的叙事,丰富多彩的叙事语言,灵活多样的叙事手法,都给后世的文学和史学树立了榜样。《左传》作为编年史,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叙事手法的多样性,人物描写的丰富性和战争描写的多维性上。《左传》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叙事文学的成熟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巧妙地选取动物叙事视角,使文本取得陌生化的叙事效果;并通过游移于可靠与不可靠之间的叙述者“猫”来对其见闻和感受进行详尽的叙述和评判,引起读者对小说所述情节及社会现象的深思;小说还采用人猫互文的叙事策略,使人与猫的命运形成隐喻性同构,体现出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范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凸显出夏目漱石在小说创作上的求异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监狱叙事是“十七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伦理意涵。以规训与反规训为焦点的监狱叙事,映射出有别于其他革命历史叙事的革命伦理:它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而更是文化选择与整合的结果。“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参与了那个时代国家与人民伦理规范体系的建构,从而在更为宽泛的意义上参与了当时宏大的社会规训计划。  相似文献   

8.
刘腾 《消费导刊》2010,(3):217-218
《叙事话语》是关于叙事学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本文将二者联系起来,运用法国学者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从顺序、叙事速度、频率和叙事主体四个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叙事话语的分析,并零星地获得了一些全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高云 《商》2014,(47):170-171
英剧《纸牌屋》和美剧《纸牌屋》都改编自英国小说《纸牌屋》,前者曾广受好评,后者如今也已风靡全球。本文运用修辞叙事理论,从叙述者、叙事进程和叙事判断三个角度对美剧《纸牌屋》和英剧《纸牌屋》进行对比分析。从修辞叙事学视角探究两剧的成功之道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夏 《中国广告》2010,(7):63-66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城市生命馆"的核心展项是一部环幕电影——《城市广场》。这部片长仅8分钟的影片讲述城市如同生命,每一座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城市的灵魂就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品质,它源于城市的文化传承、地域滋养,魅力独具,多元共生。城市的灵魂支撑着城市战胜危机和伤痛,让城市生命更生永续。作者在创作《城市广场》过程中,对环幕电影的创作题材、叙事方式、展示空间和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对环幕电影的多幕联动与叙事手法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本文从剧作、叙事、空间与技术角度简单分析这部环幕电影的成功之处,并试图寻找多幕联动所产生的多维度时空进行叙事的诸多要素,进而探索环幕电影叙事中的疆界。  相似文献   

11.
严兰青 《中国报业》2023,(14):196-197
典型人物报道是讲述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以海南日报短视频栏目《海南自贸港·人物志》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可以从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形式四个方面对融媒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叙事特点进行总结。这能为人物报道提供实操经验,为讲好当下传统媒体的人物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中篇《生死场》,描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针对萧红小说个体,本文从模糊、间断的叙事时间,体验世界的多维视角、情节淡化、时空开放的叙事结构三个方面来阐述萧红小说叙事模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4,(10)
《福尔摩斯》探案小说集是柯南·道尔问鼎文坛的一部力作,也是世界侦探小说创立的基石和成熟的标志。以往对《福尔摩斯》的研究偏重于对其艺术形式的探讨、特别是对其小说中叙事视角的应用及转换的研究重视不够。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主要分析柯南·道尔《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及其转换,以展现其对现代侦探小说叙事的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同叙事视角的选择对小说话语表达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雯婧 《消费导刊》2009,(9):210-210
电视新闻调查类节目作为一种独特的节目形态,一直以它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报道的魅力不断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这其中,电视节目的叙事策略是让一个节目能够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本文以《新闻调查》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作为例子,探讨电视新闻调查类节目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5.
杨柳 《商》2014,(12):55-55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著名的作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是一篇分析性论文,就《献给艾米丽玫瑰》中对福克纳的叙事手法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小说的叙事理论,叙述视角,在不同的叙事视角下的情节发展、艾米丽的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由于道德理性对主体意识的规约与引领,作家在20世纪婚恋文学的叙事中基本采取了道德叙事的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制约着婚恋文学的深层叙事结构,使20世纪中国婚恋文学呈现为道德叙事样态。道德理性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的流变形成了婚恋文学中个性主义婚恋叙事、革命道德主义婚恋叙事、传统道德理想主义婚恋叙事和审美快感化的后现代道德婚恋叙事四种基本形态。婚恋叙事样态的更迭衍变又形象地展示着道德理性流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商》2015,(5)
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是一部幽默中带着伤感、悲剧中渗透真情的现代爱情片。在这部甜蜜与悲痛、爱情与病魔交织的影片中,导演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真诚和感人之处。本文从叙事线索、叙事结构两方面对这部影片进行了分析,以便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影片的主题——爱情。  相似文献   

18.
余华,现当代作家,以独特的叙事魅力获得文学界的关注与认同。推其受崇原因,应归功于他个性化的叙事艺术。本文就《许三观卖血记》从叙事主题、叙事方式、叙事策略、叙事风格四个大的方面对余华的叙事艺术进行全方位的透析,试图发现并剖析余华独特的叙事个性。  相似文献   

19.
“无”是构建起《金批(西厢〉》美学体系的基石,具体表现在其叙事结构和悲剧观两个方面。全剧贯穿着从“无”到“无”的叙事模式,演绎了人生的如梦如幻与人间至情的夭折,衍生出一种空无缥缈的抒情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不可靠叙事作为一种突破传统的文学创作手段,在文学中带来了新的审美和文化意义。而儿童形象作为文化符号和审美符号的双重意义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表现力。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间限度的现代文学作品中,儿童形象作为一种不可靠叙事的限知视角,表现出独特的的文学、社会学、历史学价值。其中隐含在成人意识形态下的作者叙事作为一种隐形视角反思整个文化和社会背景,而这亦是儿童的不可靠叙事主体向可靠性叙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