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特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其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 50 0名城市特困老年人的多种调查说明 ,当前我国城市特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为此指出 ,必需寻求切实可行的社会支持对策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生活照料体系。  相似文献   

2.
老年公寓也叫老年人居住建筑,对老年公寓的建设研究,涉及到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城市建设要关注老年人问题,从建设角度看需要加强对三个层面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艳 《民营科技》2013,(8):232-232
本文从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背景出发,对于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养老存在的问题有:养老金待遇悬殊较大、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机构发展不完善、社区服务发展滞后等等。以上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其主要表现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老年人的需求。现基于其社会共同责任的价值理念,针对我国城市养老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要充分发挥各界的力量,实现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的有效合作,力图缓解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老年人生活环境创造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现象使得整个社会需求结构发生新变化。本文通过人口老龄化分析和老年人需求变化研究,提出营造城市老年人生活环境基本前提、构成要素以及“银色工程”的研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步行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出行方式,良好的步行环境有助于城市居民出行的便利,促进城市交通转换效率。而我国快速城市化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同时城市街道步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频繁导致行人在城市街道中发生意外伤害。研究针对老年人,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作了有关北京城市街道安全性评价以及老年人意外伤害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城市街道步行环境安全性差,对老年人的伤害普遍,调查伤害率为26%;(2)致使老年人在城市街道步行环境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步行设施缺陷,城市街道步行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户外出行。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成为中国的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社区物理环境和养老服务的可得性是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核心部分。基于居住环境的内涵和数据的可得性,利用我国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追踪调查数据,从住房状况、居住安排、邻里关系、社区设施和养老服务方面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发现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地区间和城市间差异明显。中国城市老年人住房消费数量、住房设施齐全度、住房自有率、老人独居比例呈增加趋势;社区设施可得性提高,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并采用聚类方法发现城市老年人宜居环境的梯度差异的空间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有关。最后提出了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中国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研究的发展阶段和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住所附近的户外空间和绿地内部的老年人活动区;近期的研究热点包括老年人休闲设计原则和建议、老年人的休闲行为特征、影响老年人使用绿地的因素、老年休闲绿地的构成要素,并对国内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成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在中国已经构成重要的群体,建成环境不仅仅对他们自身健康产生影响,也会对他们子女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冲击,带来社会问题。以重庆市为例,选择了老年人这一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建立有序多分类Logsitic模型,研究建成环境如何通过影响老年人的休闲健身活动(尤指步行运动)从而影响其身体质量指数(BMI)。结果表明,除了年龄、是否偏爱高热量饮食外,居住地是否有休闲运动场所、居住地到休闲运动场所的距离与因变量老年人BMI指数等级存在显著联系。其中,居住地距离休闲运动场所1000m以内是最佳范围,在这一范围内休闲运动场所对老年人身体质量指数等级的影响显著并且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建成环境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港 《价值工程》2014,(23):327-329
本文以南京市栖霞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从老年人基本情况、社会生活环境参数、日常生活活动、认知能力、情绪行为和视听觉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老年人能力呈现生活状况令人担忧、生理自理能力总体较差、认知能力一般和情绪行为总体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社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对城市空间的适老化设计和改造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城市第三场所中老年人社会交往参与度低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北京市老年人的问卷及实地调查,分析其参与的第三场所与城市的互动特征,从活动圈层角度提出促进老年人社交的建议,以期提升老年人城市生活环境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老年人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针对老年人对绿地的需求,以及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提出公共绿地内老年人活动区的设置的原则及各种空间形式,旨在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合理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老年人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针对老年人对绿地的需求,以及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提出公共绿地内老年人活动区的设置的原则及各种空间形式,旨在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合理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雪晴  王云 《管理观察》2017,(25):105-107
随着社会老年人群体的日益壮大,老龄化现象出现的愈加普遍,机构养老仍为占有重要地位的养老方式之一。本项目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分布于天津、青岛、辽宁的七家老年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对老年人、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问;对我国当前机构老年人在心理、精神需求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居家认同的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孤岛化,专业心理疏导缺失,精神文化需求的内部差异巨大,市场化背景下的科层制弊端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机构养老从消极的"供给式养老"向积极的参与式养老进行转变,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改善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节奏     
本文是德国研究人员日常生活节奏演变的研究,探索了其对城市发展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成为中国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很少从生命历程视角分析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变化。基于居住环境的内涵和数据的可得性,利用我国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追踪调查数据,建立了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年龄作为个体老化的标志,从住房状况、居住安排、邻里关系、社区设施和养老服务方面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的动态变化,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城市老年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住房间数波动式变化,大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单独房间比例在高龄阶段减少;年龄越高,住房设施齐全度越低;随着年龄的增加,住房自有率下降;老人独居比例下降;社区设施和养老服务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年龄越高,居住年数越长,邻里串门比例越低。这反映了老化过程带来的居住环境需求的变化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对依据个体老化过程来完善供给和政策支持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晓霞  张建国  陈建华 《价值工程》2011,30(34):321-322
参照国民体质监测方法测试10米步行速度,对调查区域附近部分人、车流量较大道路宽度直接测量和对路口交通信号灯时间值直接观察,调查测定了334名(其中男136名,女198名)60岁以上南京市城市老年人步行速度,了解老年人居住区的住区道路、信号交叉口、住宅建设、公共设施等户外环境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即使在健康状况允许快走的前提下仍有一部分无法在绿灯时间里通过街道,与60-69岁组相比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通过分析城市老年人步行能力和居住区户外环境现状,建议优化老年人居住区的交通;完善城市老年人的住宅建设,加强无障碍设计;配齐公共设施,加强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既是社区养老服务受益者,也可以是服务供给者。通过闽南Z市区专项调查显示,当前城市低龄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参与面临规模力量较弱、能力水平较低、积极性不高等困境。这与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老年人自身及子女乃至社会"偏见"息息相关,需要从夯实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提高服务能力水平、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等方面着手破解。  相似文献   

18.
李小娟  曹洋 《企业导报》2012,(17):234-235
本文依据对全国31省(市,自治区)235个城市社区678位机关单位离退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调查数据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百村观察"数据库),分析了机关单位离退休老年人的政治状况、社会态度、情感现状等三个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改善机关单位离退休老年人思想状况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笔者长期从事老年工作,根据对居住地社区和附近企事学校的调研,分析了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状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趾祥 《财会月刊》2008,(5):91-91
在日常生活中,有七种牙齿保健的错误观念在困扰着老年人。提醒老年朋友,要科学地保护牙齿,切莫陷入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一: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治也无益。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疾病得到预防和治疗,就会延后脱落的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