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式语作为多词组合单元一直是外语学习者的难点,语料库方法架起了程式语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语料库的真实语料资源可被无限次重复研究和使用,语料库方法能从海量语料中检索出高频率的共现和复现的搭配或组合,反映语言使用的规律,供研究者或学习者从中析出程式语。教研人员或学习者能够通过运用各种语料库检索工具识别母语语料库中的程式语,发现本族语者客观的、真实的语言面貌;而通过语料库方法来分析学习者语料库,可以发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规律。语料库方法提取到的程式语数量庞大、规律明显、结构整齐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获取语意、强化记忆、提高语言意识,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名动转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现象,以名词之形行动词之实,体现了语法功能的转换和概念语义的合成。名动转类词的这种语用标记性使得语篇具有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效果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中得到阐释。在翻译名动转类词时,译者应从认知的角度识解原文,结合语境突显这种结构的特定语义,然后根据目标语的结构特点进行语境顺应,恰当转换言语符号,以实现原作者交际意图与目标语听/读者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基于非英语专业四年跟踪书面语语料库,根据语块使用的数量和类型的多样性分析非英语专业书面语中语块使用特点及发展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总体样本书面语产出中语块运用数量呈上升趋势;语块类型日趋丰富,使用数量最多的是搭配、构句语块和组篇语块;高、中分组学生在语块使用数量的增长上远远超过低分组学生;高、中分组学生的语块使用类型也比低分组学生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4.
词汇是二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者在二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母语学习策略、母语认知和母语思维的影响。在词汇学习过程中,二语学习者要逐步减少对母语的依赖,逐渐适应二语词与概念的直接对应复习并运用所学词汇,对词汇信息进行深入全面的加工,培养二语词汇能力。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二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者在二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母语学习策略、母语认知和母语思维的影响。在词汇学习过程中,二语学习者要逐步减少对母语的依赖,逐渐适应二语词与概念的直接对应复习并运用所学词汇,对词汇信息进行深入全面的加工,培养二语词汇能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语言的类推作用以及受到了语言表达经济性原则的驱动,在当代汉语中用某一语素和其他语素的组合搭配,形成一个词群的现象不断涌现。以形容词"多"为例,它逐渐打破了传统的局限,出现了"多+名词"的新语言单位,并且这种形式显示出极大的活力,有力地证明了汉语存在着一个新的词缀化倾向的语法化动程。论文就从结构和搭配、形成和发展等角度对当代"多+名词性成分"加以分析与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试分析新词缀化的语法化动程。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日语中的词汇主要由和语词汇、汉语词汇和外来语词汇组成。汉语词汇的存在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日语学习中产生了很大的正迁移影响,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负迁移影响。文章从汉语词汇的词性、词汇搭配、同形异义词的误用以及汉语词汇与和语词汇、外来语词汇的混用四方面入手,分析学习者在汉语词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总结日语学习中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讨论二语和一语学习者同义词的使用对比及其实证分析,发现深入了解词的语义关系有助于解决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难点。本研究认为,各种语言的基本概念是具有普遍性的,带有民族特点的词义在某种语言中通过词和词的具体联系和相互制约而形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视野探讨如何进行知识难点教学,学生可以由此根据习得规律适时调整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难点。Liu&Zhong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将跨学科研究方法扩展到与语言教学任务相关的许多方面,为语言习得研究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语块是约定俗成的复合物,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短语词汇,且易于提取和预制。运用语块理论对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语块输入,可有效减少语言处理时间,符合人脑处理自然语言的规律和语言使用的原则,保证学习者顺利地进行英语口语交际,因此对学习者口语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语块教学必将成为改革英语口语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词块运用能力与二语限时写作水平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一项实证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块运用能力和二语限时写作水平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词块运用能力和二语限时写作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性。文章指出:英语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词块运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限时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