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品牌》2019,(16)
深化校企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科技园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产教融合的试验田。本文将结合当前校企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产业专业结合度不高、企业参与热情不强、产教融合方式单一、产教融合成效不显等方面问题,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为例,阐述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在助推校企产教融合方面的具体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受到产教融合模式的影响,如何在产教模式下,努力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金融专业人才教育与产业真正融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文章先了解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发展背景,然后说明当前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互联网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产教融合理念被逐渐应用到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中,将教育中的产业、职业进行融合,由高等职业院校及企业共同承担培训技能人才的责任,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文章以高职院校发展中产教融合的作用为切入点,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进行思考,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之势,把高职院校与产业园深度革新的教产融合发展作为强大动力。教产融合的目的为了学校与企业深度革新融合,将为教产育人模式打下基础。同时强调了学校和企业为其中主体,学校"创新育人培养模式"的深度革新教产融合,拓宽了企业的有效的"嫁入",是实现了高职院校产业园和产业学院深度革新教产融合的双平台。  相似文献   

5.
贺慧玲 《电子商务》2020,(5):92-93,96
目前高职院校现有的校企合作大多流于表面,培养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不能适应当前岗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通过建立产教融合教学基地、更新办学理念、改革师生考核制度、修订教学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做到校企师生共赢。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实施产教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在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开展了多种融合性的社会实践。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进行社会性的实践,高职院校对接的社会企业也能够为学生们安排就业的机会。铁路就业专业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具有良好的前景,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铁路客运方向的就业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以产教融合模式下铁路客运方向就业对策为研究核心,分析阐述了产教融合模式的建设过程中,铁路的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实施的相关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释产教融合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通过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组成要素,制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并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建构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是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向深入的重要途径。在产教共享生态系统中,政府是统筹规划者,企业是系统主导者,高职院校是积极参与者,中介组织发挥着黏合剂和催化剂的作用。新时代构建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是转变职业教育形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建构路径而言,政府要发挥协调职能,完善与产教融合配套的政策法规建设;企业要强化主体作用,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高职院校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服务地方产业能力;中介组织要协同构建,扩宽产教融合渠道。  相似文献   

9.
陈磊 《江苏商论》2023,(9):129-132
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凝聚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是破解高职产教融合现实困境的应然选择,也是实现“双高计划”目标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共同体由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方组成,特征是共同愿景、共同组织、共建共管、共享成果。“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为高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是高职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只有把产业的需求、行业的标准、企业的工作流程融入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如何进行产教融合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会计专业建设的难题,笔者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于如何进行产教融合为例,探索以建立"代理记账工作室"模式促进高职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通过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建设的情况,分析了该模式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挖掘了解决该模式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解决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核心共性问题,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2.
陈聪 《对外经贸》2024,(1):152-155
航空运输是五大交通运输方式之一,特点鲜明,高职院校航空运输类专业培养的是从事航空运输、服务、维修等一线工作的技能人才,在航空运输从业人员中占据重要分量。在高职院校航空运输类专业中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是航空运输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据此,分析了产教融合在航空运输类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产教融合在航空运输类专业建设的四个总体方向,形成了航空运输企业与院校之间交流、合作、衔接三项平台建设的具体举措,为优化航空运输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琳 《商》2014,(30):55-55
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教育教学体系,探讨与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与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推进和深化产教融合是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选择。本文从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要素分析入手,阐述了"五位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内涵。从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个角度分析推进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最后从参与高职教育供给侧的主体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创新能力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指出高职院校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困境: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氛围不足、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度宽度不足、高水平实践基地数量和质量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实践路径,包括统筹学校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型校园;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并归纳总结了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形势激发了企业参与高职办学的深度和强度,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新要求,依托"一平台、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效用,以期从供给侧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人才就业形势严峻,因此教育事业正在改变模式,进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方法应运而生。现有的现代学徒制体系不健全,存在政策、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以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为主体,构建一个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从社会层面明确培养模式,确立师傅标准,完善相应课程设置,大力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并进行效果考核。通过实验验证,证明该体系可以有效实行,并且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将专业建设和现代学徒制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推力职业教育的改革,培育出优秀会计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从高职会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必要性研究,阐述如何共建会计育人平台,并提出了构建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构建一整套理论和实践载体。当前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探索出不少方式方法途径,其中高校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引起各界的关注。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建设、管理和运行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对在多元培养主体下如何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提出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产业学院作为目前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式,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有着传统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阐述现代产业学院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然后从不同方面提出产业学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最后,分析和总结高职院校寻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