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对于当前形成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成渝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利用成渝地区16个城市2005-2018年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成渝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基于DEA-Malmquist的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通过对产业协同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测算构建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效果,提出通过平台共建、政策共通、市场共融以及人才共用等方面建立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龙  李文国 《中国市场》2012,(33):70-74
本文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方式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6,(7)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和经济结构在不断升级,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研究,分析得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机理,并提出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互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文章基于增加值数据构建贝叶斯向量自回归(BVAR)模型,探究制造业贸易、生产性服务贸易和技术创新三者间的动态关系,并从理论、工程、实践创新三层次诠释技术创新指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比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贸易的影响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制造业更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贸易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贸易发展需要彼此相互刺激形成良性循环。据此,基于全球价值链重构,我国要适时调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良好沟通渠道以推动二者相互融合促进;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在各技术创新层次上给予不同的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对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制造业的粗放型增长、生产性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低效均衡"、两者互动机制的不完善及生产性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模式、强化市场竞争、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增长最快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但改变了以往服务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且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由于生产方式落后,造成了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制造业低端化,降低了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程度、生产性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应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完善政策,加强扶持;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齐飞 《商业时代》2013,(4):137-138
本文利用长三角16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同集聚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存在滞后的相互促进作用,而同一时间段的二者集聚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效应。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攀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基于珠三角九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结果显示规模效应、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因素能加速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因此要实现价值链攀升目标,未来广东省应积极采取措施,加速产业协同发展,发挥创新要素的作用,促进"广东制造"进一步向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10.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对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当前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这种创新不仅靠生产技术方面,还包括营销、商业模式、战略控制等方面的创新,其中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与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突破密切相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一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至关重要,其发展迅速则会促进制造业发展,相反,其发展落后则会阻碍制造业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要想走出大而不强的困境,需要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才能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创新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基于资本有机构成、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与制造业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1999-2008年制造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调节效应的存在性,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和不同要素类型制造业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主要通过直接作用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调节效应不显著,但细分行业存在差别;生产性服务业调节效应的方向和程度受到制造业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要加快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府应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消除生产性服务业的体制障碍;优化产业布局;建立优势突出的分工格局;制定服务业标准体系。企业应推进改革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实行生产性服务外包;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互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嵌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关联协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技术效率则能较好地综合反映这两种能力。为此本文选择制造业技术效率为因变量,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细分部门嵌入制造业的效果。结果表明,目前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嵌入效应尚不明显,没有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较大的助推作用,今后应从加快推进制造企业"外部化"、生产性服务企业"市场化"、企业融合发展"平台化"等方面,促进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促进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特点以及制约二者之间协同发展的因素和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泉州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机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提出构建泉州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支撑体系,并从社会分工和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两者的互动机制;对泉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现状做出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构建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支撑体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可以从分工与分化视角理解生产性服务业起源,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源性.并从动态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阶段论,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分为形成阶段、融合阶段及国别分工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可以从分工与分化视角理解生产性服务业起源,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源性,并从动态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阶段论,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分为形成阶段、融合阶段及国别分工阶段。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区位熵指标,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对辽宁省以及各地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整体不高,同时存在着市际间、行业间的双重不平衡现象,并从四个方面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分析从三个角度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