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汇率错位与国际汇率制度改革深圳横岗经济发展总公司常贺梅一、汇率错位与浮动汇率制1944年7月44个协约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战后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根据该体系,各个国家将其汇率钉住美元并保持在一个狭窄的域间波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的扩大,将直接提高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波动性,汇率的不可预测性会随之增加。对企业来说,未来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汇率市场,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式来管理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3.
升值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斌 《武汉金融》2003,(11):17-18
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根据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上的外汇买卖行情,主要盯住美元来确定人民币汇率并对汇率波动进行管理。实质上,我国实行的是“管理着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长期围绕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窄幅波动。近期日、美等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了强大的升值压力,我国应如何应对?短期内人民币应否升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如何完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形成机制,较之以前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突出的特征就是汇率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从一年来的实战看,其直观的影响就是人民币的小幅升值以及对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从长远来看,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制度有利于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但与以往钉住单一美元的制度相比,改革后的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处在经常的波动中已成为现实。汇率的波动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冲击必然引发银行经营风险,从而带来金融风险产生的可能,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出现异常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经验表明,汇率波幅限制的渐进式放开,会导致汇率波动率变大。本文研究发现,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历次汇率波动率变大都和汇率改革进程同步。汇率波动与汇率制度的改变、波幅限制和弹性空间等均高度相关。自2012年汇改以来,在岸汇率波动的自相关性逐渐增大,导致较小的波动可能被放大从而形成异常波动。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波幅限制不宜被过度放开。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的波动幅度很小,被国际组织认定为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我国加入WTO后,扩大汇率浮动范围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历程的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可行性与持续性,并对我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制度的选择,提出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7.
殷小茵 《中国金融》1993,(11):49-50
日元汇率自今年4月份以来,节节上升,在6月15日升至1美元兑104.80日元的高点,但很快回落到1美元兑110日元上下。此后一直在1美元兑107日元上下波动。从7月下旬开始,日元汇率又开始大幅猛升,8月17日上升到新高点101.05日元,瞬间峰值曾达1美元兑100.4日元。促使日元汇率再次上升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变动、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本文首先比较了人民币升值、贬值和维稳的影响,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本文从三角套汇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考察人民币对国际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和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变动特点.最后本文考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和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去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浮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呈单边上扬态势。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升值有所加快。尽管从3月6日开始的两周内,美元对人民币出现大幅反弹,但终究无法摆脱颓势,此后人民币汇率一路走高,显示出市场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普遍认同。3月份人民币汇率出现的巨大波幅,印证了国家关于扩大市场力量对人民币汇率生成作用的改革承诺,也向国内众多金融机构展示了市场孕育着的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研究了“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新特征。主要结论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率明显上升,弹性增强,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已成为新常态;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加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且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增强,羊群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1.
李关政 《新金融》2012,(5):48-53
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显著增加,由汇率波动带来的非预期损失成为汇率风险的重要部分.本文引入TARCH模型来度量汇率波动性并用于计量汇率风险VaR.实证分析显示:TARCH模型能有效反映美元、欧元和日元汇率时间序列的波动聚集效应,特别是杠杆效应项充分揭示了三项外汇杠杆效应的差异;基于TARCH模型计量的汇率风险VaR也能有效覆盖美元、欧元和日元的下端风险,因此TARCH-VaR方法是度量汇率风险的科学工具.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贸易影响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结构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汇率弹性分析了汇率影响进口商品结构的机制,通过建立中国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额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等变量的协整模型,分布滞后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系统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并提出应充分利用汇率改革的契机,加快我国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检验名义汇率制度是否中性,提供了一个案例机会。此次汇改,在“事实”上提高了人民币与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弹性,降低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名义汇率弹性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弹性。名义汇率波动程度的变动使得人民币美元双边实际汇率的标准差变为汇改前的大约两倍。但降低了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14.
吕剑 《新疆金融》2004,(11):8-10
现行汇率制度使我国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2003年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欧元和日元汇率相对于美元汇率已经分别上升15%和4.2%。就美国的经济状况而言,经常项目赤字大幅增加,2002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达到5000亿美元,占GDP的5%,美国国内财政赤字与国外负债呈“双高”态势。然而美国以其美元的国际地位拥有独立的货币决策,而无需考虑其他国家采取怎样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T-Copula-GARCH模型从人民币汇率与股市指数相关性视角,分析我国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背景下汇率政策推出时机抉择。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贬值时,上证指数下降;而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升值时,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人民币指数升值时,上证指数下降;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人民币指数贬值时,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跟人民币指数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相反,人民币兑日元、欧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跟人民币指数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相同。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后,我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关联性进一步降低。因此,为弱化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风险,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的改革措施应选择在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阶段推出,尤其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改革措施的推出;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对时机窗口要求不高,故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中可优先推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综合改革措施则可选择在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阶段推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许多著名专家和学者提出不少改革汇率制度的方案,其中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该主张建议主要工业国家之间的货币建立一个汇率软目标区,每种主要货币按一个特珲公式计算出“基础均衡实际汇率”的上下10%的软目标区可以在其“基础均衡实际汇率”的上下10%的软目标区内波动,当汇率在目标区内小幅度波动时,中央银行不进行或很少进行干扰,面对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并达到或超出目标区上下边界时,中央银行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货币稳定目标,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将汇率波动限制在一定的内,以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并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调整目标汇率。  相似文献   

17.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演进孙洁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国家纷纷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后来十多年的时间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经历了频繁而剧烈的动荡,汇率的过度波动给贸易、投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一些...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主要可兑换货币的汇率波动。企业如何趋利避险?银行推出的集避险、投资,理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外汇理财产品。实现了银企双赢:企业方面。锁定了汇率成本。成功规避了汇率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使企业事受到汇率波动带来的减少换汇成本的好处:并通过享受美元低利率贷款优惠降低财务成本。银行方面。扩大了银企合作范围。拓展了新客户,稳定了老客户,还创造了直接的中间业务收益。并带动相关业务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周睿 《中国外资》2008,(11):47-48
汇改以来,人民币对主要外币美元持续升值,近期又出现波动情况,企业面临汇率风险。如何避免汇率损失呢?主要的避险工具有贸易融资提前结汇、远期结售汇等业务,但境内人民币市场基础金融工具的缺乏及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有限容量及激烈波动,使任何可能的风险规避工具都十分昂贵,或面临政策障碍。因此,最佳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各种金融产品的综合运用,将资产与负债有机结合(perfect match),以降低风险,获得财务收益。本文通过一个只用到远期和期权工具的小例子,介绍如何运用汇率工具,避免汇率损失。  相似文献   

20.
有效汇率(EER)是衡量一国货币与主要外币兑换比率和价值的综合指标.传统理论认为有效汇率主要取决于贸易即经常项目收支情况,但本文通过对2 0 0 5年汇改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的观察,发现贸易规模和经常项目收支的变动并不足以解释NEER的短期波动,此外在理论上属于随机统计误差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具有显著的非随机特征.进一步地分析表明,除了国际贸易因素之外,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季度环比变化,还受到国际主导货币走势(美元指数)和统计误差与遗漏项的影响.由于统计误差、遗漏项与隐性资本流动和国际“热钱”存在密切关系,这意味着“热钱”进出可能是导致人民币N E E R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据此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