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堂辉 《魅力中国》2011,(14):339-339
土地资源稀缺性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直接动力。本文首先从城市土地增量和存量的角度界定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紧接着分析了城市增量土地和存量土地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分别针对城市增量土地和存量土地提出了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明显。在寻找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应该注意到应时而生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本文通过试图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最终三大目标来建立昆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近年来昆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马文红 《魅力中国》2011,(18):396-396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基础。要解决好当前与长远土地利用问题,就必须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三分规划,七分治理”,要真正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关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总领,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当前土地整理规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Moran’s I指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省域尺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在2009年之后集聚程度减弱;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禀赋、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产业结构、研发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则明显促进了全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另外,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正相关,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和改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雨露 《魅力中国》2009,(4):114-116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立身之本,最大限度地集约利用土地,尤其是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成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能够确保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规模的适度扩大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特别是由于大量工业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出现企业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资产现象的地区,更加重视对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分析,本课题针对贵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一步分析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需要采取的措施,对目前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高爱菊 《中国经贸》2009,(18):224-225
针对21世纪土地利用问题的日益突出及国情,我国城市只有走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才能保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目标,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构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程度和使用潜力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卢爱红 《魅力中国》2009,(36):224-224
城市是一个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聚集着市域内大量的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土地在城市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主要以土地为空间,以土地形成的资产为重要动力,致使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所以说土地集约利用具有长远的意义,只有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才能保证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研究进行综述,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的现实背景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实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策略和措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可以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增强整体区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我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社会收益、社会成本以及两者的综合角度分析可知,上海的整体投资效率、产业结构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均优干天津。天津的城市扩张速度高于上海,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视角,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贵州省2010—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并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效果。结果显示,人口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内生动力,优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提高二者耦合发展的关键,质量提升是二者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国平  李治  张祚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32-36
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能较好地揭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②陕西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显著;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较高正相关,充分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同时模型可信度也比较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曲凯 《山东经济》2006,22(6):138-141
在阐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宏观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建立城市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评价单元,进行区域比较分析来评价济南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并提出若干有益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城市框架的指导下,为了实现“优化战略”和“协调战略”两大目标,必须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土地刺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要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土地管理与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姚丽娟  杨林 《发展》2011,(2):106-107
武威市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上的重要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盲目性大且利用率低,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如何合理配置武威市的土地资源,达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全面分析武威市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对其集约利用进行研究,建立了适合武威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主要空间载体的国土资源的可供给量日趋紧张。科学规划、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最大限度的保护国土资源成为土地管理的当务之急。零散土地的土地利用率低下,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着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目前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细碎化的零散建设用地不能有效利用,造成闲置。在适合开展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平原地区.零散土地的存在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如何实现零散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16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涪陵区作为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节约集约土地资源成绩显著,但同时存在土地资源供应紧张与闲置并存、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规划滞后、“土地财政”约束、监管不到位等值得注意的问题。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构建城镇体系、推动节地技术创新、强化土地监管、促进各类土地复合利用,探索“三化”协调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型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要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盘活利用土地存量,科学制定土地使用标准,健全集约用地内在机制,依法从严从紧管理土地,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宁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利用1996~2005年有关数据[1],计算了近几年宁波市城市用地弹性系数、城市用地占地效果和城市土地产出强度。分析了宁波市城市用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集约利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周口市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10个指标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得到周口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从而确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得出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