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利益构成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研究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利益构成及分配机制,提出优化利益分配建议。研究方法:标准化访谈、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是政府主导下社会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多样。生态改造中,受到影响最大、利益关系最复杂的是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煤矿企业、施工企业以及农民。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利益分配中各主体地位不同以及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分配失衡,由此引发社会矛盾,影响项目顺利实施。因此,应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分配进行调整。研究结论:应在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利益调节与补偿达到利益分配的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陈秋华  纪金雄 《林业经济》2012,(12):105-109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提出我国森林旅游低碳化涉及四大关键利益相关者,即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游客和社区居民,进而分析了这四大关键利益相关者在森林旅游中的低碳化行为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森林旅游低碳化的运作模式,建立了森林旅游低碳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行为选择不同,影响到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与实施,进而对水源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利益诉求,将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受偿者与补偿者,二者在生态补偿中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利用博弈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受偿者与补偿者的支付矩阵,分析了在水源地保护区的生态补偿中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选择机理,给出了双方行为选择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点,从而得出了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优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补偿者的风险偏好、监管成本以及受偿者不保护生态环境的超长收益,增加受偿者不保护生态环境的惩罚、潜在损失、信用损失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内外收益差和合作期限,是减少水源地保护区污染的有效手段,并据此提出了健全监管体系、强化风险意识,以及健全诚信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方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田园综合体作为新型的“农业+”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涉及利益相关者众多,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如何解决及协调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构建共生协调机制,已然成为研究的热点。[方法]文章以无锡阳山田园东方为例,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走访、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期望程度。[结果](1)无锡阳山田园东方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诉求点存在差异,无锡阳山政府管理部门、当地农民、开发商及游客在田园综合体发展建设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点。出发点不同,对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利益诉求的关注主次和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但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并不矛盾。(2)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点密不可分,关联度高,同时期望的目标具有一致性。[结论]该研究认为应该从诉求表达,农民参与,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利益监管五方面构建利益相关主体共生协调机制,以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利益分配博弈失衡是征地冲突的根源。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之间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征地权力滥用、村集体组织违规执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机制虚置,以及土地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基于此,建议从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平衡利益主体博弈力量格局以及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收益和生活保障等三个方面优化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地征收利益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6.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东北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认证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将森林认证的效果分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类。通过重要性——绩效图,对森林认证的期望与满意度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森林认证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对森林认证的期望很高,但并没有完全达到满意。3个主因子对满意度均有影响,其中生态和经济因素对森林认证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利益相关者对森林认证相对满意。基于研究提出增强企业能力建设;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增强供应链下游企业购买力,加强森林认证产品的营销力度;鼓励国内大型零售商加强管理,保证木材产品的来源可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利益冲突,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利益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8.
兰寨古村落旅游开发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者,它们角色的缺位和相互之间的矛盾是制约着兰寨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关键。为了兰寨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基础上,提出了兰寨古村落旅游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它为兰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协同共生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森林认证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它对相关利益之主体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森林经营单位、林产品加工企业、林产品消费者以及林区职工和居民的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这些利益主体的态度和行为也影响我国森林认证工作的开展和进程。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集体林权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的现状着手,指出存在的问题:林农在改革中参与度较低,公益林补偿标准低,分散的林地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导致林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林业税费的取消,集体收入缺乏连续性;抛荒现象较为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提出建立良好利益互动关系的几点建议:坚持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完善林权流转市场,加大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增加集体收入,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加强林农的环境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沈阳棋盘山旅游开发区旅游企业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博弈论为指导,以沈阳棋盘山旅游开发区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与当地政府、社区居民、旅游者三个利益相关者展开博弈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企业与当地政府博弈,合法经营为最优选择;与社区居民博弈需选择(合作,合作)组合;与旅游者博弈应选择诚信经营;旅游企业间竞争要重视产品差异化。提出了旅游企业利益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顾蕾  沈月琴  李兰英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5):425-428,432
从典型案例入手,介绍了利益相关者及其界定,界定了天保地区利益相关者,从调查结果找到了天然林保护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分析了天保工程实施后,政府和森林经营者等确定的利益相关者的受益、受损,以及天保工程实施对预期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以期为林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产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生态环境受损、利益分配不均等原因,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冲突。文章重点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构建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等主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策略选择受监管成本和非保护性开发造成损失的综合影响,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能够提高企业采取保护性开发策略的概率;通过完善乡村旅游开发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增强当地居民的合法利益保障,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有助于建立对旅游企业的多方监督机制,实现乡村旅游开发的有序推进和整体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潘海英  汪欣 《水利经济》2019,37(5):66-72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选取疏勒河流域作为研究区,探讨水权市场中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偏好和利益诉求,由此构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框架。针对流域水权市场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构建理论模型并分析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路径。从完善水权交易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合理鼓励或约束交易双方行为、强调社会组织的责任和地位,以及强化政府监督力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一定利益驱动基础上形成的多元主体参与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利益分配的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础。因此,研究利益关系,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就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就农业产业化中“公司 农户”和“专合组织 农户”两种经营模式下的利益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由关海玲著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一书注重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解决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该书以山西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为案例,针对森林资源、森林生态旅游现状,深入分析了山西省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利益主体间矛盾冲突等方面寻找原因,通过提高各参与主体的管理能力,促进山西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一书划分为八个章节内容,分别为导论、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浅析森林认证对我国相关利益主体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认证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它对相关利益之主体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森林经营单位、林产品加工企业、林产品消费者以及林区职工和居民的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这些利益主体的态度和行为也影响我国森林认证工作的开展和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王妍月 《水利经济》2023,(2):52-57+95
抽水蓄能各项静态作用、动态作用,对电网、电源以及用电户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在现行财务制度下,如何计算其经济效益并将其转化为财务收入进行回收仍是关键问题。通过分析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及收益现状,基于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及价值实现路径,以效益(成本)分摊为突破口,明确受益主体、受益程度(或成本发生占比),进行抽水蓄能电站利益相关者及价格博弈分析;从电力市场上网电价、抽水电价和辅助服务价格等方面,探讨了抽水蓄能电站定价机制。建立既具有相互独立的各分项功能,又具有耦合集成的整体性的方法体系,通过计量对不同利益群体影响,科学量化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效益分摊与补偿方案,为选择较优经营模式并在各方之间达成对经营模式的共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湖南农业产业化是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是解决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案例地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结构。研究发现,当地旅游管理机构内向中心性最高,在决策网络中影响力最大,而当地乡村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内向中心性最低,对决策影响微乎其微;就网络密度而言,利益相关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全网联系,而且当地旅游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等高中心性的利益相关者自我中心网络密度较低,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联系稀少。此外,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大量结构洞,这将极大地限制了信息传播、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因此,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中亟需加强有关边缘利益相关者的中心性,提高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密度,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桥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