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需要设计不同的评价系统。本文从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的方法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建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目的,选择了16个对公司业绩有一定影响的财务指标,在确立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的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构建了日用消费品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模型,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因子分析法应用于上市公司综合经营业绩的评价,建立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9项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性指标对2005年食品酿酒行业37家上市公司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了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水平的3个关键因子:盈利和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并计算出其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综合评价了其经营业绩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因子分析法应用于上市公司综合经营业绩的评价,建立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9项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性指标对2005年食品酿酒行业37家上市公司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了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水平的3个关键因子盈利和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并计算出其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综合评价了其经营业绩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因子分析法应用于上市公司综合经营业绩的评价,建立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9项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性指标对2005年食品酿酒行业37家上市公司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了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水平的3个关键因子:盈利和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并计算出其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综合评价了其经营业绩状况。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业绩指标体系,构建综合业绩指数,并基于2007~2009年我国上市A股数据对经理人薪酬与其业绩之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存在一定程度上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相对业绩评价(RPE)证据,比较业绩评价在地区间得到了应用,而在行业、规模维度上呈现相反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如何构建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为主线,通过分析了传统业绩评价体系,并指出其不足,为构建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再者,设计的评价指标如果能成为影响一个企业战略成败的因素,这是建立战略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问题。在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员工五个方面将战略目标转化为评价指标,从而构成一套具有参考价值的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最后表明了战略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套完善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的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是一直是公司的业绩评价的核心问题。新会计准则体系资产负债观的建立将使公司财务管理更加注重资产质量而不仅仅是利润,现金流量观的建立将使公司现金流管理水平提高,这将改善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使其更加真实的反映公司经营业绩,同时对非财务指标提供一些定量分析依据,促进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合理结合,建立起一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较完善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公司的业绩评价理论和分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希望能应用改善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给公司的经营业绩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为公司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节能服务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是投资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10家节能服务业上市公司的2012年经营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客观合理地反映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一般都是采取以短期业绩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对高管的股权激励严重不足。本文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文献回顾后,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建立了基于实物期权思想的最优模型。理论分析了,该模型的设计对于克服传统的用以评价高管业绩的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的不足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并购重组过程中业绩承诺未达标现象频发,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以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探究了业绩承诺与高管减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未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上市公司,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上市公司高管在并购当年更容易发生减持,且减持后上市公司长期市场表现更差,验证了业绩承诺的套利属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套利程度在非国有企业更明显,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更多的分析师关注和并购问询可以有效的抑制上市公司高管通过签订业绩承诺抬高股价从而减持套利的程度。文章不仅为理解业绩承诺协议的套利动机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也对完善业绩承诺协议相关制度、预防潜在内幕交易、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以及维护资本市场的有效秩序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参政议政”能否改进民营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手工搜集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2004-2008年关键高管参政议政的经验数据,拓展了真实业绩的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参政议政对真实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关键高管的参政议政显著提高了企业真实业绩,且随着参政议政级别的提高,真实业绩亦随之提高。本文在控制政府干预因素后发现,当不存在政府干预时,关键高管的参政议政、参政议政的级别均对民营上市公司真实业绩的提升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但政府干预的存在导致参政议政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债务决策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现金分红与债务政策稳健性及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对公司债务政策稳健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相对于无现金分红公司而言,现金分红公司有着更高的债务政策稳健性;现金分红公司的业绩水平显著高于无现金分红公司的对应水平,说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现金分红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中,债务政策稳健性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上述研究结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揭示其对债务政策稳健性与公司业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股票市场上,钢铁企业的投资价值倍受广大股民关注.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市钢铁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明显看出上市公司业绩主要受三个具有一定含义的因子影响.通过对三个因子分析发现,这三个因子有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能够有一个明确、简洁和清晰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对股票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实际应用中,授资者还可结合财务报表的原始数据作出自己正确和明智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法律渊源理论和约束假说为企业双重上市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中国双重上市公司和仅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市的同类匹配公司的对比研究,分析了双重上市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双重上市公司报告的公司治理指标优于同类匹配公司,但是两组公司的绩效差异不显著,双重上市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投资者应正确认识双重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政府管理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6.
崔学刚 《财贸研究》2004,15(2):71-79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系统的核心 ,其运作效率对于公司业绩与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提出了董事会治理的概念框架 ,并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试图揭示董事会治理的效率成因与效率特征 ,为中国上市公司改善董事会治理提供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17.
赵林海 《商业研究》2005,58(10):131-134
上市公司小股东权益遭受侵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治理存在制度缺陷。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中不利于小股东保护。有四大缺陷使其通过各种途径小股东遭受侵害。为完善我国小股东保护制度提出五项建议:稳步推进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建立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快董事会制度建设;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构建独立高效的证券司法体系,完善法律救济与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任海云 《商业研究》2006,(17):29-35
随着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趋于多元化,单一指标已难以做到全面体现公司业绩。因此,对上市公司绩效采用多指标衡量,利用主成份法进行客观赋权得出综合绩效指标,然后建立模型,通过616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截面数据,对股权结构和综合绩效的关系做了实证检验,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9.
白羽 《财贸研究》2007,(1):127-133
本文从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审计费用变化的角度,间接考察了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减少违规与舞弊等方面的治理效率。回归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低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当年少于前一年支付的审计费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控制风险,对审计委员会的信任也减少了一定的审计程序,降低了审计成本,这将促使外部审计师降低审计收费。  相似文献   

20.
高管薪酬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如何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高管薪酬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计算2008年1 581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指数,提出基于公司业绩的高管薪酬指数,并分行业、地区和所有制性质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的特点,本文认为对高管薪酬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使用高管薪酬绝对值,而应充分考虑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