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时期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发展乡镇经济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随后对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最后从七个方面就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国玺 《经济师》2003,(8):182-183
城镇化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 ,可以不断促进农村产业化的发展 ,繁荣农村市场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建设专业镇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谯薇 《经济学家》2006,(5):123-12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同时,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由此可见,城镇化建设与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所谓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衡量小城镇建设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其吸引人口与资本的能力,即能否吸引区域内外的劳动力和资本向城镇集中。…  相似文献   

4.
陈功  唐黎明 《经济导刊》2013,(Z4):60-62
一、缘起:中国城镇化的两难处境备受瞩目的全国城镇化规划的发布时间不断推迟,从"两会"之后推迟到2013年五月。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和GDP一样突飞猛进,城镇化被"单纯地"误读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在城市战略研究学者看来,城镇化是经济发展、产业繁荣的自然人口聚集,它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起源。  相似文献   

5.
李为 《发展研究》2017,(9):99-10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是破解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失衡的关键,而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互为彼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剖析福建城镇化、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释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耦合机理,定量评价福建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程度,实证分析其服务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几年年我国乡镇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乡镇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乡镇经济财政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在财政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负责组织国家地方的财政收入,同时又担负着乡镇资金管理的重要职责,因此如何做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是乡镇经济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如何加快乡镇财政管理进行分析,推动我国乡镇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城镇化是着眼于从根本上鸺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农村人口比重很大、城乡二元结构延续时间较长的国家,只有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农民工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产物,是城乡差别的缩影。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以及把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过去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更多地注重于从农村内部去考虑。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原则,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概括起来三句话: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当前我国"三农"所面临的问题,如果局限在农村内部做文章,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必须把"三农"问题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用城乡统筹的眼光去解决。  相似文献   

9.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多地是注重从农村内部考虑。近年来,又出现另一种倾向,即忽视发展与繁荣农村经济,只强调城市化的一面。十六大报告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机统一起来,为我们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乡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县域科学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极,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对孝义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健全孝义城镇体系及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更新信息技术系统,完善经济管理模式,也成为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重点.文章从乡镇经济管理视角,分析了新媒体对经济管理的影响,然后结合我国乡镇经济管理现状及新媒体应用情况,提出了利用新媒体服务乡镇经济管理的策略,希望能为乡镇经济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化的前奏,对于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农村城镇化是对农村现有的资源配置格局进行优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载体;它不仅给亿万农民提供了崭新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成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发家致富的理想归宿.本文采取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解剖目前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给县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县域经济的壮大亦会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的推进.本文以平乡县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其县域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园区经济辐射效应、合理规范投融资市场四方面给出具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发达地区乡镇的概念分析入手,指出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旅游业的内涵特性以及在我国近三十年的发展的成功历程表明,旅游业是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条路径选择。接着以昆山市张浦镇旅游业的发展为例,从其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其政策建议等内容展开论述,最后指出,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在经济转型升级及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有效推进"三位一体"、"内外兼修"及"三管齐下"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化和品牌化的乡镇旅游。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动力: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和农村工业化所形成的原始动力,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拉力,国家政策导向的主导力.贵州铜仁地区城镇化战略:以地脉、文脉为基本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功能,发挥中心积聚效应;工业发展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城镇建设规划有机融合,使产业园区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实现良性联动;引伸区域产业转移,提升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区域城镇化内生动力.通过三个相互融合战略产生合力,达到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贵州省铜仁地区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西北地区1998年-201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城镇化进程的长期关系后发现:不论从人口角度还是从土地角度,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都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大于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更大而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要小,说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化地不化人”的趋势很明显,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因此,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需要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向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7.
廖松 《当代经济》2010,(13):94-95
发展县城经济与农村城镇化是一个统一体.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城镇化是提高县城经济质量的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县域经济与城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借以提出发展县域经济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方海茹 《经济论坛》2004,(16):116-117
城镇化主要是指在工业化发展和市场经济推动下,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集聚,实现农村小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城镇的大规模服务体系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包括人口、地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多层面的转化过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19.
国从70年代开始输出劳务。进入80年代,每年约有八九万人出国谋生。劳务年收入1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其出口大米的收入。劳务输出为泰国经济活动、人口就业、提高农村购买力、繁荣乡镇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把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外汇收支寄希望于旅游业和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20.
沈刚  李士虎 《经济》2012,(10):134-136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统计从2000年至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8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铺就了一条通向繁荣的康庄大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人们对城镇化带来幸福的诠释. 城镇化一直是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向春玲教授关注的领域,她带领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课题组”围绕着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必将出现并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转型.在记者的采访中,向春玲阐述了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