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珠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门类,珠算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非同寻常的积极作用。研究珠算文化,全面、正确地认识珠算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弘扬珠算文化、开发珠算文化、发展珠算文化、利用珠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试图对珠算文化进行全面论述和探究。 研究珠算文化,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珠算。所谓珠算,一般都说以算盘为计算工具叫珠算。其实,以算盘为计算工具是珠算的串档成盘阶段,在演变成算盘  相似文献   

2.
1 前言为了更好地有助于研究探讨我国算盘的历史及其发展过程和经过那些阶段 ,必须把“珠算”这个名词及有关的事物先予说明。1 1 什么是“珠算” ?什么是“珠算” ?各人的说法虽然不完全相同 ,但重要意义基本是一致的。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运算的一种计算技术 ,是一门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内的应用科学。由于算盘上面有算珠 ,运算时 ,根据珠算的口诀、原理和方法拨动算盘上的珠子来计算 ,珠停数出 ,所以叫“珠算”。这是现代对“珠算”的名词解释。“珠算”这个名词。在我国书笈中最早出现的 ,就是《数术记遗》(简称《记遗》)。《记遗》…  相似文献   

3.
有人问,1+1=2,2+2=4……,手算心记,对儿童来说,这样计算很好,为什么还要用算盘,学习珠算呢?《荀子·劝学》有句话叫:"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常疑惑,现在都进入信息时代了,还抱着把算盘不放,这是为什么?算盘在计算机已经普及的今天还有什么用途?殊不知,算盘虽小作用可不一般.它的用途远不止只有计算功能,它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健身健脑的好东西.我认识的几位珠算界老前辈大都是80岁高龄,但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脑子很灵活,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珠算的神奇功能,更确信学好了珠算将受益终身.其中王士桢老师就是最典型的一位健康老人.  相似文献   

5.
台湾省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写过这么一段文字 :“为什么两岸很多东西分隔这么多年 ,还这么熟悉 ,还这么很亲 ?就是它共同的文化 ,共同的血统 ,有它历史上的背景” ,其中珠算文化的情况尤其是这样。说起台湾省的珠算文化 ,人们一般都要提到台南城隍庙里的两具大算盘和新竹城隍庙里的大算盘 ,这是中华珠算文化和寺庙文化的一脉相承之遗存 ,在北京的东岳庙 (原在朝阳门外 )、福建晋江等地的城隍庙 ,也都置有类似大算盘 ,算盘左右边框上镌刻的楹联内容也几近相同。从珠算文化的角度来看 ,庙宇内悬挂大算盘 ,既是劝谕人们积善戒恶、善恶有报 ,更是对…  相似文献   

6.
对于珠算式心算的一点初步印象卞传玲珠算式心算是以珠算的形象与方法在脑中进行的一种计算活动。它是在脑中的“虚算盘”上,按照打“实算盘“的方法“拨动”算珠进行的运算。所谓“实算盘”是指日常进行拨珠计算的实物算盘。“虚算盘”是计算者在脑中想象摆着的一架算盘...  相似文献   

7.
当前职业中专财会专业 ,同时开设珠算和计算机课程 ,学生往往对电子计算机很感兴趣 ,而对珠算学习兴趣明显不足。针对这些特点 ,我们因势利导 ,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本人做了一些探索。一、以珠算也强于计算机的计算优势为实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计算机虽具有每秒钟计算上亿次的功能 ,但在加减运算时 ,珠算有快于计算机的优势 ,所以在机关、企业的财会人员的办公桌上 ,同时放着电子计算器和算盘 ,各有所用。同学们明白了算盘的计算优势 ,从而引发了珠算学习的兴趣 ,由兴趣产生了求知欲。二、以“神童”、“神算子”快速心算的…  相似文献   

8.
刘芹英 《新理财》2004,(8):36-37
说到珠算,一般人都知道就是用算盘进行四则运算.由于商贸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基本上都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然日常用到的珠算也都是四则运算.这往往使人产生错觉,以为珠算只不过能做四则运算,是低等的,功能有限,运用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人甚至说:珠算连分数都没法表示、计算,更不用说无理数了.  相似文献   

9.
1 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珠算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珠算强有力的动力 ,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学生对学习珠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不足 ,产生厌学厌练的情绪。新生第一堂珠算课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同学们 ,摆在你们面前的是先进的计算机和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古老算具算盘。这两种算具放在一起在今天信息时代你有何感想呢 ?……算盘在当今不但没有被淘汰 ,而且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接着鼠标一点 ,大屏幕上出现珠算科技历史演进过程 ,从珠算的起源、珠算的发展以及珠算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特别是我国近 2 0年来珠算事业的蓬…  相似文献   

10.
珠算式心算教育,即珠算,心算,笔算相结合的三算教学,是在珠算达到一定的娴熟,把珠算升华到更高级阶段的教育,计算时,不同手指拨动算珠,而是在人的大脑形成“脑算盘图”,计算用有自己的“脑算盘图”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的计算,可使计算神速,这是以珠算为基础而超越珠算的计算,是珠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理财》2003,(8)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教过我的老师很多,然而最使我难忘的是方英老师,她是县珠算协会常务理事、会长。 她是上海人,于1953年响应党支援山区的号召,来到福建工作。方老师教珠算与数学,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里,一呆就是50年。 她身材不高却很匀称,白里透红的脸因为消瘦而显得分外清秀。她平时穿着一身白纱蓝边的套装,一张娃娃脸上带着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珠算的发祥地,作为计算工具的算盘也是中国的几大发明之一。在珠算博物馆展出的诸多算盘中,子玉算盘有许多不同寻常之外,最近我们参观了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有幸见到该馆馆藏珍品——两台子玉算盘,并对其作了初步的端研,收获如。  相似文献   

13.
黄沂海 《金融博览》2021,(11):70-73
作为传播储蓄观念的独特载体,宣传画一度抬头不见低头见,形成密集的视觉饕餮,其宣教功能无可比拟;而掩映其间的串串算珠、小小扑满、朵朵窗花,恰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给这个"一本正经"的民生行业,平添出几多活泼和意趣. 质朴的算盘 若干年前的一条好消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宣布,中国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背过珠算口诀的人都知道,算盘作为中国人发明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源远流长,由来已久.北宋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里,赵太丞家药铺柜台上就画有一把算盘."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相似文献   

14.
一、转变观念,树立珠算文化新思路所谓珠算,一般说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即为珠算,其实,以算盘为计算工具是珠算的串档成盘阶段,在演变成算盘以前的各个不同阶段,凡以珠或类似珠的形成做为计算工具的都应视为珠算的范畴,研究珠算文化必须从其起源开始,如同研究人类应从古猿?..  相似文献   

15.
珠算指法教学初探晁金泉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以数学理论为依据,用手指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一门应用计算技术。简言之,算盘是用手指来操作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有良好的实用计算功能,特别是加减算计算速度快,使电子计算器望尘莫及。用算盘计算的速度快与慢,这与拨...  相似文献   

16.
在几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 章,其标题是“算盘虽小天地广阔”, 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一观念。在日益广 泛使用电子技术的今天,根据我国的 国情,古老的算盘仍然显示着它独特 的作用,珠算在农村应用仍然较多,而 家庭理财基本上都用算盘。珠算作为 中华民族的国粹,以一种“新文化”姿 态进入国际文化交流。一、珠算历史悠久长期兴盛不衰 打算盘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计算技术,在古代尽管封建士大夫视算盘“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老百姓当中“用之者甚广”。北宋名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有赵太承药店,柜台上 有一把算盘;元初画家王振鹏《乾坤 …  相似文献   

17.
算盘,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特别对我们经济核算工作者来说,是作为一种必备的计算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对算盘的计算要求也越来越高了,相应地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珠算计算方法。1980年以来,我国已先后三次组织了全国范围的珠算技术比赛,比赛的成绩一次比一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珠算的计算技术已出现了一个飞跃,即心算计算技术已经逐步融合进珠算的计算技术之中了。  相似文献   

18.
算盘不仅是计算用的工具,也可以做娱乐用的棋盘,进行多种棋类游戏,这就使古老的算盘又具有了另一种功能———娱乐功能。算盘的这种娱乐功能不仅可以用来娱乐,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珠算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行指法的辅助练习。下面我就介绍几种算盘棋的游戏方法:算...  相似文献   

19.
1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思想品德素质首先 ,简介珠算的起源和发展 ,让同学们认识到我国是珠算的发源地 ,珠算是我国的“国宝” ,使同学们树立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大志 ,坚定学好珠算的决心。其次 ,现场表演 ,让学生接受生动的教育 ,课堂上我让两位新生使用电子计算器 ,让两位学过珠算的高年级学生使用算盘计算同一组加、减、乘、除算题 ,通过两者的比较 ,使同学们亲眼看到算盘具有速度快并完全可与现代电子计算器相比美的特点 ,尤其是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时 ,更是极为神速 ,远远地超过电子计算器的速度 ,使学生叹为观止 ,极大地…  相似文献   

20.
正珠算最早就是用珠进行计算,算盘是在珠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珠穿在档上,档固定在框和梁上,就形成了现代的算盘。在东汉徐岳的《数术记遗》中就记载有用一珠的太一算,两珠的两仪算,三珠的三才算,五珠的珠算。后来才形成算盘,就是现在有框、梁、档、珠组成的算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