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到生态壁垒,本文主要对我国纺织品企业遭遇生态壁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管艳莹 《商业科技》2014,(20):27-28
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ATC协议》,在2005年WTO取消了纺织品的配额限制,标志着世界纺织品进入了“后配额时代”。在“后配额时代”中,中国的纺织品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层面,文章从“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出发,主要阐述了“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关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马涛  赵敏 《WTO经济导刊》2006,(12):22-24
名角之二:纺织业 [入选理由]和汽车业不同,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点的中国纺织业具有超强的国际竞争力,入世当初,普遍被认为入世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甚至被认为将一统国际纺织品天下。 然而,入世之后,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并不顺利,纺织品配额完全取消之后,中国纺织品出口依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围剿”,无论是新形式的配额还是反倾销,抑或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都让人为中国纺织品出口捏了一把汗。 纺织业,入世后在围追堵截中顽强发展的产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加入WTO时,承诺允许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实践中,欧美等国滥用“特保措施”这一贸易壁垒,对来自我国的产品特别是纺织品和服装做出了数量限制,损害了我国的出口利益。本文从“特保措施”的由来入手,介绍了我国遭遇特保调查的情况,并分析了频繁遭遇“特保措施”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若干应对“特保措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江倩云 《商》2013,(20):296-296,292
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ATC协议》,即从2005年1月1日起,WTO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因此,世界纺织品进入了“后配额时代”。这使以纺织品出口为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拥有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但也同时使中国纺织品贸易面临更艰难的挑战。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北美、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香港。因此,本文将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作为对象,来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发生的纺织品贸易概况;从而进一步研究中国将如何应对挑战;同时也为中国如何构建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应对WTO"特保条款"的六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部从2004年1月23日开始,开始对针织布、胸衣和袍服三类纺织品采用出口登记管理办法,对企业向全球出口的数量和出口单价实行“双挂钩”管理。这条新闻,很快被人们认为是中国针对美国的“特保调查”的应对措施。当然,应对措施绝不仅仅只有这一条。 2003年11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决定对我出口的针织品、胸衣、袍服三类纺织品启动特别保障措施。这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纺织产业首次提出的“特保”申请。入世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已经遭遇7起“特保”调查。 “特保”一旦实行,将会带来一系列不利的连锁反应,如何应对“特保”?也成为解决相关贸易摩擦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纺织品正处于高压阶段,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企业的神经。继美国、土耳其、阿根廷之后,欧盟又传出对中国纺织品的“特保”消息。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给中国纺织品企业所带来的利好,正在被“特保”蚕食,国内纺织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寻找定位。  相似文献   

8.
纺织品配额取消三个月后,中国纺织品连连遭遇美国的特保攻势,同时.欧盟也积极采取措施,对原产于中国的T恤衫等9类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如果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调查我们已有所了解.那么这次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请听专家介绍。  相似文献   

9.
面对近来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的重重阻击,在刚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纺织贸易研讨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中国纺织业应化压力为产业升级动力。  相似文献   

10.
自去年3月《伊斯坦布尔宣言》发表以来,国际上在纺织品方面针对中国的攻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进入2005年之后,部分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动用种种手段,准备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这一国际贸易体制中最令人深恶痛绝的东西似乎竟然要让位于“中国的威胁”。这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中国纺织行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10%左右,实际海外依存度为30%,一旦纺织品出口受挫,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就业形势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同时,纺织品的出口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20多年来纺织品一直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源泉。2005年中国产业政策与纺织品出口针对2005年全的运输型、额取消之后将会出现出口激增的局面,中国政府从大局出发,主动就“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与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提出10项应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出口商品中,纺织品的出口连年排行榜首,1994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第一大出口国。如何保住这第一把交椅,是“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欧盟“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欧盟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实行“特保”措施的原因及影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克服“特保措施”的方法,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寻找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将于2005年后终止生效,届时,全球纺织品贸易将取消配额管理,这对于中国这样的纺织品出口大国来讲,是机遇还是挑战?答案不容乐观。原因在于特殊保障措施是制约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重要瓶颈。本文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所面对的特殊保障措施的主要特点予以分析。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特点:一、特殊保障措施的实施标准降低;二、“贸易转移”条款使特殊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进一步降低;三、报复权利被削弱。通过对特殊保障措施的分析,以期打消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担心,同时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在2005年后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仅仅经过20多年高速增长,就遭遇成长的壁垒,同时其对资源的巨大耗费、对低成本的高度低速也开始受到专家学者们的质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创造”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6.
文芳 《新财富》2009,(10):21-23
异地扩张与加大投资物业比重并行,不仅“SOHO中国-小业主-租户”的三级利益链可能遭遇冲击.且SOHO中国“不整售”、“不囤地”的“开发-销售”商业模式或将面临转型。  相似文献   

17.
吴桐 《大经贸》2004,(9):12-15
从1995年1月1日《纺织品与服装贸易协定》开始执行起,中国就开始等待,等待10年后的同一天。因为从10年后的这一天开始,遭受最多国家设限、而且受限类别最多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将正式解除配额数量限制这一枷锁。2005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可是空气中却开始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气息。这种气息,是那些视中国纺织品为"眼中钉"的人们制造出来的,包括不愿看到自己国家的市场充斥着中国纺织品的美国、欧盟,也包括害怕被中国踢出国际市场的以纺织业为经济支柱的发展中国家……在配额寿终正寝的前夕,他们正在处心积虑对付中国纺织品:多国联合签署《伊斯坦布尔宣言》,以求打动世贸组织,延长取消配额的最后期限;毫无理由地准备对中国袜子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扬言取消中国纺织品进口理应享受的关税优惠;甚至威胁动用"社会条款"来阻挠中国纺织品出口。中国的纺织品为何会成为某些国家的"眼中钉"?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纺织品原料、低廉而充足的劳动力、娴熟的技术、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和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我们的纺织品出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我们产品的竞争力他国无可比拟。中国纺织品注定在纺织品配额时代结束后,遭遇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责难。专家提醒,对付这种局面的良方是行业素质的提高与出口秩序的自我规范,同时,企业要重视将自身融入全球纺织品供应链。惟有如此,中国纺织行业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8.
6月11日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终止了欧盟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等10类纺织品的调查,并决定到2008年,欧盟将对中国“全面开放”纺织品市场。本来以为在2005年就能进入“后配额时代”的长三角纺织行业,却又迎来一个“前全面开放期”,纺织品出口面临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9.
黄树辉 《大经贸》2005,(11):7-8
1月,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中国纺织企业击掌相庆;6月,欧美重起特保设限,中国8000万件输欧纺织品惨遭“滞港”;10月, 中美纺织品磋商“六连崩”,中国纺织企业广交会上再陷阴霾……2005年,中国纺织业的悲喜年!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1日,困扰中国31年之久的纺织及成衣协定(ATC)寿终正寝。曾有人预言中国纺织品终于迈入春天了。可谁也没想到,这春天竟是如此短暂:4月25日,欧盟决定对中国9类纺织品进行特别限制调查;5月13日,美国决定对中国3类纺织品采取“特保”限制;5月18日,美国再追加4个类别的“特保”商品;5月27日,欧盟启动了对我国两类纺织品的“紧急特保”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