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岳凯旋 《魅力中国》2014,(8):278-278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新时期充当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角色。我国农业发展正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土地流转制度也是一种促进机制。然而,土地流转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农民权利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也缺乏一定得激励机制,导致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并不高,使得土地流转制度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本文试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改进措施的探索,希望能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贾征宇 《中国经贸》2014,(20):134-137
本文探寻内生于中国土地流转政策的治道之变。当前,农民尚未对土地流转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导致他们对土地流转多有顾虑。在类似经济人的地方政府对土地流转改制的主导下,土地流转寻租博弈在很多方面走向善治的对立面,与中国在推行土地流转政策中未能改变治理模式是分不开的。因此,中国应该采取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水平和相关措施来在推行土地流转政策中建立适宜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0月10日,中信信托推出了首例土地流转信托项目;2013年初,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速推进土地流转,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一系列的信息让土地改革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中信信托在安徽试点的土地流转信托模式,为创新土地流转的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一个合作社会采取好几种流转的形式。如果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入手,那么土地流转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它们各有不同,不过相同的一点就是土地流转形式的选择和当地的农业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王恒 《改革与开放》2016,(14):22-23
土地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保障,而且也是维系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土地进行流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有序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既有一般性的影响因素,诸如农民的流转意愿的大小、社保体系的完善程度、家庭特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成熟程度等,又包括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产生的一些特殊因素,如土地所有制度、不完全市场化、土地减轻货币化压力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各种影响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才能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有序展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张程 《中国经贸》2010,(8):172-172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开始显现,出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等需要,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本文就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地有序流转,鼓励农户间的承包耕地的等质置换;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保障功能如何存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南洁 《乡镇经济》2008,24(3):28-31
土地保障是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长期以来,在农村社会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由于缺乏正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农民工及农业劳动者社会保障形势严峻。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还不具备建立全面社会保障的现实基础,农民社会保障还不能完全脱离土地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中国转型期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因此,文章将土地流转与土地保障功能存续联合构架,针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农村务农人口三大群体,通过土地流转补偿方式的设计实现土地保障功能的存续。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地区农民不再以土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来源。随着外出打工、经商农民的增加,土地流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土地流转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问题。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侵犯承包户利益、掠夺式土地经营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薛臻 《乡镇经济》2002,(12):14-15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稳定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建国以来,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极大地激活和释放了农村生产力。然而,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行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苏州广大农村对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涌现了许多好的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式,土地流转正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一个热点。一、当前土地流转的状况1.面广量大。苏州很早就进行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方面的探索,在全国刚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部分…  相似文献   

10.
论土地流转的推进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自其出现之后.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全国各地更是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的土地流转模式.文章通过比较、分析现阶段我国存在的各种土地流转模式,认为一个地区选择土地流转模式应该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制度建设水平.此外,不论采取何种流转模式,都应该切实注意保障农户权益.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制度是社会诸种关系最集中的体现。变革土地制度,则是人类社会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当前土地的流转,已成为影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它牵动和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  相似文献   

12.
李金波 《中国经贸》2010,(10):187-187
本文就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地有序流转,鼓励农户间的承包耕地的等质置换;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浙江绍兴、湖南益阳、福建沙县等地在土地流转中催生出了土地信托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土地信托流转,是符合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符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一种新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本文以沙县为例,分析土地信托业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信托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沈锡权  傅丕毅 《发展》2002,(8):46-47
土地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命根子”。近年来,浙江乡村正发生一场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契约形式,把承包的土地交付他人经营,自己进城入厂做买卖,走上一条与祖先截然不同的谋生道路。一位多年来致力于浙江农村经济发展调研的专家指出,土地使用权流转不仅对进一步改变这个省的产业格局、实现现代化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而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股票田”2001年初,浙江省在全国第一个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改变了沿袭千百年农民交“皇粮”的传统。在这个改革推动下,浙江各地适时加快了土地…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浙江省杭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主要特点、存在问题等,提出了因地制宜加快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推动杭州市农业集约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后农业税时代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进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二丽  孙刚 《乡镇经济》2008,24(11):42-45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土地产权、市场运作、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足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针对此种现状,文章从健全农村土地市场的政策,扩大市场范围、加强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土地评估体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提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土地,要调活农业产业结构,土地必须转起来,但从目前农村的情况来看,由于土地流转经营工作滞后,一方面,因受单一土地经营方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制约,农民守着丰富的土 却过着贫困的日子,甚至不少农民还不得不弃耕而外出谋生,另一方面,部分农民无地可耕,无田可种,再加上因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民的生产规模,经营范围相对越来越小,与日益扩大的市场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对此,我认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施土地流转经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土地流转事关土地经营机制的创新,利益分配格局的组合,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直接影响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必然触及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老区建设》2012,(7):34-35
加快土地规范有序的流转,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为此,笔者就我县土地流转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据此提出几点意见。 一、我县土地流转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韩淑梅 《中国经贸》2013,(22):127-127
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新阶段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客观选择,它在维持原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使农村土地使用权向规模经营者集中,弥补了分散经营的缺陷,挖掘土地潜在的利润。同时只有土地只有合理流动,才能提高自身的使用效益和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