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2012年初召开的志丹县"两会"上,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坚持项目带动,扩大改革开放,加强民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城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努力建设富裕志丹、文明志丹、幸福志丹"的目标.这个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非常符合志丹县的实际,受到全县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赞扬,也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创业劲头.这幅"十二五"发展蓝图,都归结到了"富民强县"四个字上,充分显示了县委、县政府高度的民生理念.  相似文献   

2.
打开“谷歌地球”,在搜索框中输入“志丹县”,点击,卫星镜头下的志丹县会马上出现在眼前,不过地图太小还看不出什么名堂;点击放大、放大,山川地貌会越来越清晰——你会发现,志丹的地貌就像一张用力揉成一团又展开了的纸,全是皱折;再放大,你将看到全县横七竖八密密麻麻全是山;继续放大,你会惊讶地发现,一望无际的山岭上,  相似文献   

3.
志丹路径     
志丹县工业园区规模不大,但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是陕西省首批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2011年陕西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十大先进单位。工业园区正在成为志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其特色在哪里?走的又是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众所周知,西部百强县的志丹工业是"油主沉浮"的经济格局,但这种局面迟早要改变。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来,在石油产业的带动下,志丹县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教育事业则相对滞后。 2007年初,在志丹“两会”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教育事业“三年上台阶,五年跨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号令!近年来,志丹县向教育投入资金达四亿多元,“志丹教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学校硬件设施全省一流,教师队伍全面迭标,教育行政管理水平迅速提高,高分通过“双高普九”,在全国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中考、高考成绩连年攀升,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中央、省、市表彰!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来,在石油产业的带动下,志丹县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教育事业则相对滞后。2007年初,在志丹“两会”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教育事业“三年上台阶,五年跨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号令!近年来,志丹县向教育投入资金达四亿多元,“志丹教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学校硬件设施全省一流,教师队伍全面迭标,教育行政管理水平迅速提高,高分通过“双高普九”,在全国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中考、高考成绩连年攀升,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中、省、市表彰!  相似文献   

6.
志丹县很富,富得中国西北地区的人都知道,但志丹也有许多贫困人口,志丹的领导干部和群众都知道.志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极其突出,城乡建设水平在中国西北首屈一指,全县群众为之骄傲自豪,但志丹的党政领导心里很冷静,也很焦虑:在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上,还不是全县人人都满意,尚有许多艰苦而重要的工作亟须去做. 彻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志丹县实现全县人民共同富裕的第一要务.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毅然制定出了针对性极强的四大战略: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兜底扶贫、精准扶贫.这四大战略,剑剑指向导致部分群众长期难以彻底脱贫的顽根,民政部门在其中承担了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7.
见到丁常保时,他正在打电话与人商谈电影剧本——关于志丹少年足球队.丁常保是志丹县足协主席,此次带领志丹17名孩子1名教练去德国参加了中德青少年友谊赛,最终虽0∶2踢输了,但志丹少年足球队在柏林得到了正在访欧的习近平的探望,媒体的瞩目狂热袭来.他的电话成为热线,除了各地媒体记者外,找他谈合作和询问如何加入球队的话题骤然增多.  相似文献   

8.
《当代陕西》2009,(6):63-64
志丹县永宁镇,土地面积81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近五分之一,是志丹最大的乡镇,人口12000多人,是志丹人口最多的乡镇之一:经济基础薄弱,三年前全镇年财政收入仅300万元左右,是志丹较穷的乡镇之一。镇内山大沟深,山岭奇秀,拥有永宁山、三台山、马头山等历史名山。险峻的永宁山是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  相似文献   

9.
奋进志丹     
提起陕西省志丹县,就让人想起那如歌的岁月,想起了土窑洞、小米饭,想起了"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这里是将军的故乡,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这是一方怎样的土地,当历史行进在现代化的今天,志丹,这个昔日因穷山恶水被列为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的陕北不发达地区,不仅摆脱了贫困县的帽子,还从2004年起连续八年跻身于"陕西十强县"和"西部  相似文献   

10.
从驴驮肩挑深沟取水,到灶台旁的龙头一拧水哗哗直流,志丹县农村农民生活用水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长期以来,跨越深沟到灶台的距离,告别用水难,是志丹农民的梦想。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水利人的不懈努力下,2009年,志丹农民终于可以自豪地大声说:别了,用水难的日子!  相似文献   

11.
志丹县快速推进县域经济、普遍提高城乡生活、日益完善基础设施、日渐美化人居环境。志丹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战略,以全市争第一、全省创一流、全国上名次为标杆,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十—五的五年来,和谐志丹气象万千,红都大地精彩纷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志丹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7%,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0年全县经济总量比2005年翻了一番,人均超过1370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支出分别是十五末的4.2倍和4.1倍,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12.
李卫国  柴志应  李斌 《当代陕西》2009,(2):64-64,F0003
改革开放30年来,革命“红都”志丹县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13万红都儿女只争朝夕.大干快上,一个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新志丹正在崛起: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30年里.志丹县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3.
曾被誉为中国革命红都的志丹县,孕育了民族英雄刘志丹等数以千计的优秀儿女,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今天,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13万奋斗不息的志丹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以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建设富裕  相似文献   

14.
南风 《当代陕西》2009,(7):54-55
2009年4月12日,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在志丹县财政局检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情况时,评价说:“你们的工作很认真、很扎实。通过你们可以看出志丹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贸》2008,(19):80-87
曾被誉为中国革命红都的志丹县.孕育了民族英雄刘志丹等数以千计的优秀儿女,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今天.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13万奋斗不息的志丹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以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志丹为目标.全力实施着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六大战略,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曾被誉为中国革命红都的志丹县,孕育了民族英雄刘志丹等数以千计的优秀儿女,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今天,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1 3万奋斗不息的志丹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以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志丹为目标,全力实施着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六大战略,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志丹,黄土高原上一颗绿色的明珠. 曾经的志丹,植被稀疏,林草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8.5%,是全国生态脆弱、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面对穷山恶水,历届志丹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早在1999年,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创建生态大县、再造绿色家园"构想.特别是2006年以来,志丹围绕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在全县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高标准实施了县城"两山"景观林、303省道百里绿色长廊、新农村"三化一片林"、坝系建设等一批重点生态项目和水保工程.1999年以来,新造林182.56万亩,其中依托重点工程造林171.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80平方公里,累计治理5平方公里以上小流域102条1360.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程度达到71.1%,森林覆盖率达到32.0%,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2.67%,土壤侵蚀模数已由原来的1.3万吨/平方公里降至0.6986万盹/平方公里,年输黄泥沙量减少了46.6%.连续多年蝉联"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县""黄土高原梯田化县""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12次夺得陕西省"水利振兴杯"等多项殊荣."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整洁靓丽"已成为志丹的新名片.  相似文献   

18.
梳理和审视陕西志丹县近几年的"强县战略",成效值得总结,经验值得汲取。那么,作为西部百强的志丹县到底强在哪里?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活力来自何处?8月15日,本刊专题报道组一行踏上志丹这片红色的热土,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巨幅电视荧屏奇妙的画面跃入眼帘,还有徜徉在商场、街道、广场的时尚行人,以及设施齐全的学校、器宇轩昂的体育馆、美不胜收的水景观……  相似文献   

19.
“春天到了百花开,青松翠柏满坡坡栽.山山洼洼都种上树,花雀雀也高兴得唱起来……” 这是一段陕北说书,唱的是志丹县退耕还林的事.三弦的伴奏很刚劲、雄浑、苍老,说书人的嗓音很坚定、豪迈、喜悦,细听,却又都隐含着一丝丝苦涩和苍凉. 是的,事非经过不知难.没到过陕北,没到过志丹,不了解志丹山川大地今昔对比的人,很难想象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原来是什么样子,很难理解“山山洼洼都种上树,花雀雀也高兴得唱起来”是怎样一种喜悦、怎样一种感情.如今,行进在志丹3781平方公里的山山岭岭中,满眼是绵绵无尽的绿色,已完全看不到“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那种洪荒景象.1998年退耕还林以来,志丹人民爆发出移山填海、改天换地的力量,“全民动员抓生态,誓叫山河披绿装”.  相似文献   

20.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13.4万人。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陕北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志丹。按照各项工作在全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