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城市化虽然没有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与战略模式,但是其发展的过程却表现出了中国本土化的某些特色。总结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和经验,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建设来说是不无裨益的。首先,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为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区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和路径。其次,"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创造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平台,促进了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市民社会的发生与发展。第三,中国城市现代化出现了多类型的区域性的差序发展格局,局部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中国整体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样板。中国正在从整体上进入城市社会和现代化社会,而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从现代化过程转变为具有"现代性"属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科学构建走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城市体系是有计划地引导中国城市化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作者认为 ,应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模结构、城市行政层级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整体规划 ,以利建立科学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3.
21世纪被誉为"城市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轨道,2011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51.3%,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环境负荷加重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模式亟待创新。本文在从城市发展质量、城乡二元矛盾、城市社会分层和资源环境危机等方面阐释我国城市化模式转变必要性的基础上,基于科学发展观理念提出,今后应该采取多元集约型协调发展的人本城市化模式,并从发展速度、扩张模式、动力机制、区域分工、城乡关系等方面提出我国城市化新模式实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企业》2005,(6):69-69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许多国外学者都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并指出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以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为核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集中讨论了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他们认为建立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振奋人心的口号。 近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两倍.除亩沪穗外.发展可圈可点的城市实在太多:滨江近海的南京,  相似文献   

6.
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带来许多挑战,特别是城市水问题不断加剧,"三水"危机越演越烈。城市是水问题最集中,水治理最复杂的区域。城市化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水问题,需要不同的水战略和水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战略和水政策基本上每10年有一次较大调整和提升。中国快速迈入城市社会的今天,城市水问题呈现出高度综合性特征,需要制定符合时代特征和现实需要的综合性城市水战略,从2000年提出的"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城市水战略,向"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治涝"转型,与此同时,城市水问题治理也要实现转型:向系统性治理、城乡一体化治理转型,并通过引入高技术和体制政策创新促进转型。  相似文献   

7.
<正>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典范的智慧城市,代表着更智能、更便捷、对资源依赖最轻、对环境破坏最小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这无疑是最绿色低碳、最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路径。中国建设"智慧城市"推动了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的整体发展,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发展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概述了城市发展与城市科学的形成,中国城市化与中国城市科学的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城市科学研究的"中国学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据》2005,(3):32-33
预测结论依赖于以下因素在预测期的变动 预测考虑的因素 中国GDP增长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 收入年均增长; 中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 中国城镇住宅折旧率; "农转非"住宅的比例。 预测结论 人均面积及年均改善率 城镇住宅存量,增量 (注:所谓"农转非"住 宅,是指在我国城市化过程 中,农村(镇)或城市边缘的 非城市住宅,随着行政区划 变动,随农业人口转变身份, 而转化为城市住宅。这部分 住宅的比例是很高的,否则 无法解释我国城市住宅存量 的历史变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18日,"生态城市中国行"活动在重庆市举行,来自行业内的200多名国内外专家和从业者齐聚山城,共同就"大山大水、生态人文"的主题进行广泛交流,为"五个重庆"规划建设献计献策。此次活动也是生态城市中国行活动首次在西部地区举行。"生态城市中国行"活动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倡导,由中国城市研究会与地方政府联合主办的一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论的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归纳总结了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同意见 ,对占主流的“滞后发展”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评价 ,指出其存在方法论的缺陷。作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相适应的 ;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与其他国家有别的特征 ,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发展中的结构出现偏差的结果 ;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应该从经济结构和城市结构的改善着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滞后根源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 ,很多人认为城乡户籍制度、重工业化战略和城市建设不力是中国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实际上 ,这只是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现象和结果 ,其根源在于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工业结构处于世界产业体系中下游 ,城市化进程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 ;城镇流动人口经济收入较低 ,不能跨越城市化最低门槛 ,完成城市化的彻底转变 ;作为城镇人口就业的主要渠道———服务业———达不到人口城市化起跑的经济、人口的临界点。这三点决定了中国城市化滞后现象必将长期存在 ,而合理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点是确定有希望城市化的流动人口阶层 ,让这部分人口先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馆     
《中国物业管理》2010,(12):44-44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城市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国际动因、国内动因、社会动因和改革中形成的新因素来探讨这一过程政治发展的动力机理 ,指出城市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城市化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协调 ,实现在共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国内各种利益的多元共存和协调发展 ,尤其是工农两大利益团体关系通过城市化发展的自觉调整。城市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向城市社会政治的转化和向现代政治人的转化 ,实现城市社会形态下政治秩序的统一性和保证在城市中现代政治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主要模式是确立城市主导型的政治活动方式和依据城市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着的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文章还探讨了实现这一政治发展实践过程中当前面临的四个关键所在。即资源短缺约束的集中管制内涵与政治发展的民主性要求相统一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城市管理体制 ;进一步深化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加强城市社会的政治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往社会城市之路——霍华德的构想与中国城市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的动态过程是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当迁移数量达到或已经远远超过城市的容纳数量的时候,城市将怎么继续下去?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提出通过建设田园城市以及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最终构建一个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的田园城市群——社会城市,从而达到重新分布城市拥挤人口的目的。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时期,农村流动人口的大规模城市聚集已经明显造成了城市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城市病。中国城市将怎么继续下去,中国城市的未来在哪里?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城市化的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果;(二)霍华德构想的社会城市——重读《明日的田园城市》;(三)中国城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今天,非常高兴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齐聚于有"盛京"之称的北国重镇沈阳,共同分享"2012’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十届中国地产经济主流高峰论坛"这一业界盛会。2012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挑战当前,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国正不断寻求自身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而快速的城市化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来说是一个良机。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标示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中获得了越来越大的份额,"中国制造"因其物美价廉,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同时也遭到一些产业工人、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抵制.德勤会计师行亚太部首席执行长成文诺甚至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不再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了.他说,"中国制造"已经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与世界上各国相比,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是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市所致,可以视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因素最密集的地区,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经济产出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城市化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也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城市化,城市化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物流技术》2011,(10):66
4月20日,"2011中国物流万里行"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物流万里行的主题是关注"智慧物流"与物流推动城市发展。2011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该活动将以此为契机,对全国主要城市的物流发展状况进行调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奇迹",近年来经济学家已有很多解释。有的认为是先解放农村劳动力,显著增加农业产出,然后通过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造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也有的认为主要是县一级的区域竞争,在财政制度改革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