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述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中国城市化政策研究、中国城市化特征研究、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中国城市化空间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区域城市化研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学习十六大精神,展望中国经济之未来,倍感自豪和责任重大。如何构筑目前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均的小康与未来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之间的那座“康桥”呢,这是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摆在全体特检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呼唤“康桥”,我们特检人有信心,有决心为架“康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工业化和城市化驱动特检事业的发展壮大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最主要的趋势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道路除了迈向全球化所带…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  相似文献   

4.
巩艳芬  马云琦 《价值工程》2012,31(23):161-162
本文从资源稀缺性和经济全球化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来源,并从缩小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差距、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研究中应解决的问题  研究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 ,从广义上讲 ,至少应回答如下一些问题 :城市化的主体是什么 ?实施城市化的途径是什么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考虑到文章的容量 ,城市化动力机制问题将另外撰文 ,本文集中回答前两个问题。第一 ,西部地区城市化的主体既有各级政府 ,也有广大民众。从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来看 ,西部地区城市化应走一条自上而下 (主体是政府 )和自下而上 (主体是民众 )相结合的综合型城市化道路。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因为城市化主体不健全 ,走了一条…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生产:性质、逻辑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生产与城市空间生产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两个不同过程:工业化生产包含城市空间生产,并促进城市空间生产;城市反映工业化生产,并反作用于工业化生产。为了克服城市空间生产问题,就要实行都市革命、变革城市空间结构和生产出差异空间。城市空间生产是全球化的背景资源与现实语境,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城市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沿袭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理路与分析方法,从空间维度补充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分析发达工业社会的城市化趋势和中国城市化问题,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城乡二元制度元素引入城市化普遍规律建立了一个数理模型,分别从城乡差距、乡城转移就业等动力来源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变等发展绩效入手,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式”城市化演进机制和路径,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统计数据在改革开放至今的演进趋势和主要特征上相吻合。而未来情景模拟预示了多种可能的演进路径和均衡状态,在农民、农民工与市民三者的工资中,如果前两者趋同快于后两者收敛,将可能在未达到城乡均衡前落入城市化停滞陷阱,反之则可以最终实现城乡均衡。研究认为城市化仍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政策选择上应根据相关规律把握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3):34-3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意义和价值,云南省地理位置优越,与周边国家民俗文化相近,此背景下,应挑起作为西南边陲与东南亚邻国区域繁荣美好愿景中文化融合的桥梁作用。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1机制构建与路径探索;2以自身发展定位寻求合作共振点;3民间形式与高校合作。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紧紧抓住今后十几年的大好发展机遇,有所作为,关系到经济结构由短期的适应性调整向全面、艰巨的战略性调整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初步确立向比较完善转变,对外开放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到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全面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方向转变。只有实现这些根本性转变,才能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加快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形成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两个车轮”如果…  相似文献   

10.
《新远见》2007,(10)
从15世纪开始的全球化不可阻挡地向前发展着。从那时以来,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浪潮。全球化浪潮对世界民主化有推动作用。在它的推动下,世界民主化也形成三个波段。全球化浪潮和世界民主化波段都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科技,以至政治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城镇化过程中低质量的“异地城镇化”现象非常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城镇化数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健康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城镇化差距,提高后发地区域镇化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针对“异地城镇化”的特点和问题,重点探索新时期“异地城...  相似文献   

12.
雷清 《价值工程》2011,30(15):20-21
本文以商洛市为例,对环城游憩带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从环城游憩带对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规模提升、内在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商洛市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UPE), an offshoot of political ecology that emerged in the late 1990s, has had two major impacts on critical urban studies: it has introduced critical political ecology to urban settings, and it has provided a framework for retheorizing the city as a product of metabolic processes of socionatural transformation. However, there was another goal in early UPE programmatic statements that has largely fallen by the wayside: to mobilize a Lefebvrian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trouble traditional distinctions between urban/rural and society/nature by exploring urbanization as a global process. Instead of following this potentially fruitful path, UPE has become bogged down in ‘methodological cityism’––an overwhelming analytical and empirical focus on the traditional city to the exclusion of other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urbanization processes. Thus UPE's Lefebvrian promise, of a research program that could work across traditional disciplinary divisions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a new era of planetary urbanization, has remained unfulfilled. In this article we trace UPE's history to show how it arrived at its present predicament, and offer some thoughts on a research agenda for a political ecology not of the city but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4.
以厦门市2005年以来为解决失地农民安置而实施的"金包银"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其发展现状,探讨被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研究发现,"工有其业"已成为被动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的真正难点,尚需更多综合有效的配套措施,以帮助失地农民积累起能够在城市生存与生活下去的资本,最终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诸多不健康的城市及区域发展问题对现有的城市化模式提出了挑战。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赋予了城市化新的内涵,也使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包容性增长促进健康城市化成为了政策要点。在厘清健康城市化与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包容性增长是推进健康城市化的新机制,并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从包容性增长的健康城市化响应机制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析,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以"泛长株潭"地区为例,综合分析了该地区健康城市化的基本情况与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苏南模式下小城镇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回顾 ,分析苏南人文环境的转化过程。从本土文化、经济发展、政府管理和政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其地域文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作用于小城镇本身 ,形成特定的动态开放型小城镇社会人文环境 ,保证了该地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演化 ,指出人文环境是提升综合社会环境质量 ,带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城乡规划中要给予基于“地域文化”的本土人文环境以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明圣 《城市问题》2012,(5):69-71,93
北京中心城区周边的城乡结合部主要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这四个区的区情各异,但也有若干共同点:过去都是近郊区,现在都是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均面临着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主题,均存在文化短板的问题。以丰台区为例,探讨了首都城乡结合部地区在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构建文化支撑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任震 《城市问题》2011,(1):66-69
对兼并型城市"边缘区"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兼并型城市发展的"多核山水化城市"理想形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opular urbanization to describe a specific urban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collective initiatives, self-organization and the activities of inhabitants. We understand popular urbanization as an urban strategy through which an urban territory is produced, transformed and appropriated by the people. This concept results from a theoretically guided and empirically grounded comparison of Mexico City, Istanbul and Lagos. Based on postcolonial critiques of urban theory and on the epistemologies of planetary urbanization, we b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es in these urban regions into conversation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a multidimension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spired by Henri Lefebvre focusing on material interaction, territorial regulation,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In this way, popular urbanization emerged as a distinct urbanization process, which we identified in all three contexts. While this process is often subsumed under the broader concept of ‘urban informality’, we suggest that it may be helpful to distinguish popular urbanization as primarily led by the people, while commodification and state agencies play minor roles. As popular urbanization unfolds in diverse ways dependent upon the wider urban context, specific political constellations and actions, it results in a variety of spatial outcomes and temporal trajectories. This is therefore a revisable and open concept. In proposing the concept of popular urbanization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we seek to contribute to the collective development of a decentered vocabulary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20.
李建裕 《价值工程》2011,30(19):91-91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土木工程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这期间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趋势,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以便加强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本文主要介绍土木工程信息化的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