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熊振鸿 《中国西部》2013,(3):104-105
美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说:“我不让体制迫使我教孩子谎言。”然而,事实上,反教育确实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占着大分量的比重,说着教育的谎言。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10,(8):66-67
共有6000余名职场人参与了“职场谎言”调查,8成职场人表示自己说过职场谎言,4成职场人表示自己赞成职场谎言。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政府向群众发布的停水公告中,将停水原因说成是“管网检修”,而隐瞒了真正原因——松花江水污染,引起了市民们的强烈不满。对此,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解释说,这是个“善意的谎言”。  相似文献   

4.
崔晓红 《新财经》2010,(11):31-32
在本期选题执行过程中,有同行问,“你们杂志这期重点关注什么?”当我告诉他是房地产时,他显得有些不屑,说:“房地产不就那些事,还有什么可说的?”相信很多人都跟他有一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任志强并非只会放“炮”,只是有时候他的一些话太过真实,真实到我们脆弱的心无法接受这样真实的“谎言”。  相似文献   

6.
观察·头条     
《中国报道》2008,(2):88-89
为何要援救巴基斯坦,烈日照台商,我的2008——关于民生的8大展望,满城尽说年终奖,2008牛市是个谎言,拷问“廉价劳动时代”……  相似文献   

7.
酷老姜 《新财经》2013,(12):108-109
“我说啊,你们这些找着工作的还真别看不起那些到现在还没找着工作的同学,没准10年、20年之后,你们混得还不如当时那个没找着工作的人好。”《罗辑思维》中罗胖(@罗振宇)此言,似乎是对就业“落后大军”的安慰,他却无比坦诚地说,还真不是这样。他更是针对正在热切寻找组织的青年群体,大胆提出了“U盘化生存”概念,预言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是“组织的崩塌”。  相似文献   

8.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对书的评价。书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营养品,世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和否定这种营养品,特别是人类社会中那些出类拔萃的学者、科学家及政治家们,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书这种营养物质而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才能和卓越功勋的伟大人物。高尔基认为,他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给他的,所以他说:“我扑在书上,就象饥饿扑在面包上。”马克思在回答女儿的问题时,也表明自己最喜欢做的就是“啃书本”。孙中山也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张海迪身残志坚,勇…  相似文献   

9.
不少房地产商为了炒作房地产获得“暴利”的回报,到处鼓吹“地荒论”,这尤以那些明星似的房地产商为盛。有一位很有名的房地产商说“北京四环内的土地供应越来越少”,这成为他“土地供应严重不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的时间基本上都是用于思索和阅读。巴菲特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阅读。”他还说:“我们喜欢以合理的价格收购那些出类拔萃的企业。”巴菲特主要收购那些私有企业或者购买那些公众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巴菲特不做的事情和他所做的事情同样重要。他不做任何程序交易(伯克希尔股票的某些经纪商却这样做),也不针对某家公司下一季度收益做短线投机。他说话不带任何危言耸听之词,不参与敌意收购。他从不试图利用负债、抬高嗓门或轻率冒险而仓促行事。在他看来,赚钱的秘诀并不在于冒险而在于避险。巴菲特说:“我们不必屠杀飞龙,只需躲避它们就可以做得…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有机会和那些大企业的CEO聊天。问他们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大部分都会说“如果再走一次人生,我绝不会投入那么多时间在公司,我要和家人在一起。”在美国的时候,我注意到,美国的CEO几乎99%都是家庭破裂的。为什么?一旦他坐上这个位置,就等于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回家他的孩子都怕他,以为是陌生人。  相似文献   

12.
孙谦 《中国西部》2012,(10):114-121
许是因为那些过往的生活磨砺吧,邓平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忠诚,作品总是逼真的展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他见过的,经历过的人、物、景、事。我总觉得现实也好,抽象也罢,在邓平的心中其实就只有恬淡的时光。朋友说邓平,“如实观照,活在当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能活得如此明白,难得!难得!”那些作品里的山脉和岩石他都曾脚步很轻的从它们身边走过,无数个季节之后,他也就像岩石的菱角一样,再也凝结不成锋利的感慨了,残留下的仅仅是看得见的风景,看不见的时光在其作品背后。  相似文献   

13.
《民营视界》2010,(3):1-1
答案很简单,我们只需要一个“非公经济36条”。如果五年前发布的“非公经济36条”到今天非要出一个新文件取而代之,请先告诉我们,那些白纸黑字的准入规定和鼓励政策究竟卡在哪里?是谁设置了“玻璃门”和“弹簧门”,请国务院问责那些当事者,无论他是谁。  相似文献   

14.
泊岸心语     
走进滨江路一家咖啡屋,黎原拣了一个邻近钢琴的位置入座,然后径直对我说:“我这次是真的回来啦!” 黎原是欧洲一所著名学府的博士,攻的是金融专业。他有着1.75米的个头,头发浓密,看上去很帅气。出于对故乡内在的血脉联系,他在沿海常看重庆卫视。他最喜欢灿如星河的两江港湾,那些泊在故乡港湾的轮船,常使他梦绕情牵。  相似文献   

15.
靳茂 《中国经贸》2009,(17):52-53
“药价贵其实是人为造成的,在药价奇贵的大幕下.那些人是一群吞噬百姓财富的恶魔。”在医药行业工作了10年的吕先生在发给媒体的邮件中写道。他说,那些人通过洗钱、贿赂、逃税等种种手段,将价值只有几元的药,变成了几十元的药,将价值十几元的药变成了上百甚至上千元的药,然后再卖给患者,公然洗劫百姓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时下,“亿元(产值、收入)企业”似雨后春笋,生机勃发,脱颖而出,可喜可贺。一位拥有多家“亿元企业”的“百强县”县长却居“亿”思危,他说:我们不能把所有“赌注”都下在“亿字号”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既要让亿元企业“吃饱喝足”使其“锦上添花”,又别忘培植那些有前途的千万、百万元企业,使其健康成长,成为“参天大树”,使经济发展承前启后、青黄相接、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17.
名流吴光正:要看到有“两个香港”香港名流吴光正,时而语出惊人。再出惊人之语。他说,现时有“两个香港”。他接着说:“你看到的又是哪一个呢?”在谈及香港现时面临的经济困难与出路时,他说,现时有“两个香港”:一个是“面对全世界的香港”,这个香港非常蓬勃,有无限的机会;另一个是“堡垒香港”,漠视外边,守株待兔。他说,他担忧的是只看到后一个香港的人。他话锋一转说,港人要因时调整自己,自我增值,学点普通话,去闯大陆。他说:一觉醒,楼价升了,股价升了,饭来伸手,这支“歌”现时没有了。今时今日再守株待兔已没有出…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谎言——解读王尔德撒谎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翠霞  陈倩 《魅力中国》2010,(24):84-84
作为19世纪的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以其惊世骇俗的美学思想和聪明睿智的言辞被人们所熟知。他那诙谐的悖论式的语言更是被大众所喝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尔德是一位颠覆性的作家,而“撒谎的艺术”的提出就是对其颠覆性行为的一个很好的阐释。王尔德曾说道“与其去模仿现实,毋宁以谎言来创造唯美寓言。”所以“撒谎的艺术”是虚构的艺术,是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要,不要     
本地一家电视台举办有奖活动,头奖是价值5000元的彩色电视机一台。这位幸运者干唤万唤才出来,是某县某乡某村的一位农民,发奖那天,他没有来。打电话去,答日:“不要。”再打电话去,说来回旅费全包,仍说:“不要,”问他:“那么送给谁?”他说:“随你们罢。”再问“那么为啥来参加活动”,他说“重在参与”。众人议论。一个说:也许他是百万富翁,不在乎,一个说:也许那地方还没通上电,又一个说:说不定他是盲人,看不看电视都一样。另一个更聪明:一定是弟兄位,拿回去分不匀影响和气,不拿为上,再一个简直忿忿:那么他可以卖掉…  相似文献   

20.
在露丝黑尔小学上学时,人们给巴菲特取了这样一个绰号,叫“不洗澡的巴菲特”。这个绰号用的时间不长。这个绰号取自于当时杰出人物“李·安伯纳”。这并不是说他和同学们的关系相处得不好,相反是他非常善于与人相处,曾在可口可乐公司、吉勒特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董事会中任职。但是,他身上始终体现着一种喜欢孤独的、我行我素的性格。所有了解巴菲特的人都能意识到他自身所具有的非凡能力,但那些与他只有泛泛之交的人却不会留意到这一点,因为他还没有取得为人们所公认的成功。他可能会提醒人们,像约瑟夫·海勒的名言“他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