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泉州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屿兰 《经济师》2009,(5):268-268
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增强城市化的动力。文章在具体分析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从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增强城市的认同感等方面,探讨了泉州实现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评价准则:一是结构的合理化;二是结构的高级化。结构的合理化是指第三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第三产业持续、协调发展。结构的高级化是指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协调发展的条件下,新兴第三产业(如信息、技术服务、咨询、广告、现代通讯、旅游等)迅速发展,在第三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商业等)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兴第三产业产值与传统第三产业产值之比不断提高的过程。1.技术进步作为影响第三产业结构宣化的重要因素,它对第三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3.
建立第三产业投资内在发展机制马秀岩,刘燕第三产业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第三产业投资的内在发展机制。而第三产业投资自我发展机制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第三产业投资的动力机制;第二个层次是第三产业投资的微观自...  相似文献   

4.
随着第三产业经济地位的提高,各地区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市场日渐统一的背景下,上海处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学习者和国内技术进步领导者的地位.上海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不断地调整升级,第一产业萎缩,第二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密集型行业转变,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呈逐步加快态势,但第三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客观存在,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基于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域: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黄淮经济区,选取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发展速度等指标构建符合河南省省情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河南省17个地市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现状进行详细地统计描述和分析,提出促进各区域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岳悦 《广东经济》2003,(12):33-36
对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是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在新世纪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与煤炭需求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入手,认为调整产业结构,保持产业结构与煤炭需求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以甘肃省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的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对煤炭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使煤炭资源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改造高耗能产业,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应发挥第三产业优势,逐步增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节约煤炭资源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和煤炭需求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夏明 《经济研究导刊》2009,(30):100-101
从结构相似数看,贵州与上海的产业结构相似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与上海的就业结构相似程度极低;从就业弹性系数看,贵州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很强,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较大;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看,贵州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采用乘法合成模型,构造了环境能源经济协调发展度这一指标,科学地评价了中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环境、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对2003—2008年期间协调发展度的变动因素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中国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度极不平衡。第二,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能源价格上升,都能提高协调发展度;而技术改造和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会对协调发展度产生负面影响;FDI的引入和所有权制度调整对协调发展度的提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统计分析手段对小城镇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小城镇发展与农民收入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对工业和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小城镇建设对农业、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拉动力。为防止出现“空心镇”现象,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之间应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海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的比重显著增大。上海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面临着传统产业转移的问题。上海传统产业转移的核心空间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如何处理好上海与长三角周边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发挥上海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已经趋于零,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开始进入稳态,今后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就是生产型服务业.但是,目前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强的服务需求.本文依托上海历年的统计年鉴,使用1978年~2009年上海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从市场供给和需求角度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产业结构转变与升级问题研究——以肇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规律和路径表明: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是产业结构转变和优化升级的关键;产业结构的软化和服务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表现。文章以广东省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肇庆市为例,描述了肇庆市第三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分析,得出第三产业结构转变升级的对策建议:转变观念,全面发展;强化服务业发展政策的支撑力;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推动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云南省就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旨在探求二者之间的演变规律,寻求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运用统计资料,定性和定量分析了云南省就业结构和城市化偏差的根本因为.运用偏差系数理论来分析偏差程度.结果表明:云南省第一产业偏差为负,第二产业偏差过大,第三产业偏差逐年下降.同时表明就业结构与城市化偏差的形成源于劳动力文化技能低、制度环境约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为.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产业主导行业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第三产业的迅速增长 ,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也是当今世界衡量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 ,第三产业的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显突出和重要。第三产业内部包括有零售餐饮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 (信息 )业等多种服务性行业 ,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改善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 ,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确保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内部应该有若干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这类主导行业不仅在第三产业中有着…  相似文献   

17.
王军礼  徐德举 《生产力研究》2012,(1):180-181,261
文章以北京市1978—2009年间产业统计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总体情况是: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虽然就业结构得以协调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滞后于产业结构,还有待于再调整;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其它剩余劳动力和就业的"熔炉"。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呈现明显的长期均衡关系。此结论为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成为支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也影响着第三产业甚至是整个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在广州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市各区县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指出广州市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就广州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对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整体效益和运作质量.驻马店市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在河南省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提高驻马店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探索第三产业优化升级模式,以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从而提升第三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对甘肃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就兰白都市经济圈对甘肃经济的影响而言,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大,第一产业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影响有上升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兰白都市经济圈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