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主要林产品进口来源变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了1997~2003年中国木材、人造板、木浆、纸板与纸产品的进口趋势,指出木材和木浆进口量不断增长,纸和纸板进口量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而胶合板和单板业进口量在减少,但由于国内巨大需求,其数量仍然很大。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上述林产品的进口来源,并指出了其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2006年我国主要木材进口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进口原木3215.2934万m3,比2004年和2005年分别增长22.51%和9.48%;进口锯材606.7848万m3,比2004年和2005年分别增长1.07%和1.59%。木材进口需求的特点:一是国内基本建设和装修等建筑材需求旺盛,北方以俄罗斯进口针叶材和阔叶材为主,进口需求持续增长;二是因木家具、木地板等出口,南方硬木材、地板面板材进口原料需求强劲,热带阔叶材进口趋势已由东南亚向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延伸。  相似文献   

3.
中国原木进口量价齐增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原木产品的国际贸易依存度一直较高,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原木进口出现了高价位上进口量激增的现象,以进口原木为主要原材料的中国家具出口也创下历史新高。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原木进口来源国集中限制了进口原木的定价话语权,旺盛的国内需求成为高进口价的重要拉动力量,分析原木进口量价齐增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认识中国木材供需矛盾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原木进口和国际非法采伐加剧原木非法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中国原木进口依存度高,非法原木进口防范程度低,缺乏应有的进口门槛,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给非法原木贸易提供了机会。为进一步探讨国际反原木非法贸易对中国原木进口需求的影响,文章采用差异化进口需求模型方法,分析了国际打击原木非法贸易背景下中国原木进口需求的相关数量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原木进口正在朝着理性的方向进展,来自美国、新西兰的原木进口比重日益增加而来自非法原木高危国的原木进口日益减少。基于研究提出中国应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以及完善合法认证体系,降低原木的进口依赖,同时发挥大国作用,一起推动非法原木高危国的木材合法认证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构造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木材大量进口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各因素效应测算,分析得出在1999年中国实施天然林保护等相关林业政策之前国内经济增长和木材产量的不足是木材进口的主要动力,而1999年以来木材进口的主要动力则来自于国际上对中国林产品的旺盛需求,文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鉴于中国原木进口需求弹性的参数值信息有限,利用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中国原木进口需求函数,在Johansen协整框架下展开计量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原木的进口需求对所有变量都是缺乏弹性的,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中国国内经济产出和实际进口价格的弹性分别为0.86(±0.05)和-0.68(±0.15),短期对长期均衡的偏离的调整系数为0.61。基于估计参数的预测结果显示,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2020年中国原木进口量约为5067万m3~6464万m3,并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原木进口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帅  宋维明 《林业经济》2012,(5):34-38,79
文章分析了我国原木进口现状,研究了我国原木进口面临的形势,指出由于进口来源不稳定、打击非法采伐和木材合法性认证以及境外林业投资门槛提高等原因,我国原木进口形势十分严峻。据此,为缓解木材供需矛盾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众多指标中筛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选取出1996—2006年的相关数据。通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影响人造板产量的相关因素,从所建立的灰色关联度模型中得出:对人造板产业增长起主要作用的是家具的出口量、国内生产总值、人造板出口量,且原木的进口量与人造板产量的相关度远大于本国木材产量对人造板产量的相关度。同时运用GM(0,N)预测方法检验了所建立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合理性。根据灰色关联度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影响我国人造板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我国人造板产业为出口导向型产业;我国人造板产量的大幅增长得益于原木的大量进口。  相似文献   

9.
我国木材产品贸易状况与竞争力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近几年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及人造板等)的贸易情况,可知我国近年来木材产品进口已远远大于出口,成为世界木材进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对木材产品的需求将更为旺盛,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新形势,分析了影响我国木材产品竞争力的诸多因素,并从中寻找“入世”后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从实证角度对世界森林资源状况和中国木材原料进口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中、长期林产品市场变化及其政策选择。中国主要木材原料进口及木制品出口的两头在外格局仍在延续,中长期刚性需求依然存在,2007年原木进口高峰年为3709.08万m3。1995~2007年中国原木进口对出口国的森林生态影响较小,没有威胁到世界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1.
李健  何继新  荆涛 《林业经济问题》2013,33(1):27-31,35
根据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口和国内木材市场消费量及木材年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口与木材消费量及年产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在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木质林产品进口与木材市场消费量和木材年产量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据此,在分析国内木材供需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人工林、提高木材利用率、优化进口市场结构等对策建议,以解决对进口木材依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原木进口对洲际森林生态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了1995~2007年中国原木进口引起的森林生态足迹转移,特别关注了中国原木进口的森林生态足迹与全球森林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虽然从欧洲原木进口的森林生态足迹输入有明显增长,但中国原木需求更多依赖本国供给,对亚洲、大洋洲及非洲等区域影响较小,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原木进口严重威胁到世界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7年中国与常年贸易伙伴国的数据样本,运用面板数据估计方法分别测算了国产原木、锯材与进口原木、锯材之间的Armington替代弹性,并分三阶段分组检验,还测算了中国原木、锯材主要进口来源国的出口产出弹性。结果显示:国产原木、锯材与进口原木、锯材之间具有较低的可替代性,且可替代性均呈下降趋势;内外材差异化程度较大,对国外进口木材具有长期的进口依赖性;原木进口市场供给风险较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供给安全性强,美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进口风险大;锯材进口市场的供给较稳定,泰国、巴西和马来西亚等国供给潜力大。因此,中国应大力发展培育国内优质大径材和珍贵树材,建设培育基地,提高优质木材供给能力;寻找珍贵木材的替代材料,通过技术开发生产替代产品;加强境外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整木材进口来源,减少对高风险国家的进口依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木材贸易面临的形势和中俄木材贸易现状入手,对非法进口俄罗斯木材比重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指出中国非法进口俄罗斯木材比重较低,非法进口的产生一方面由于俄罗斯经济政策多变、木材出口关税不稳定,另一方面受欧美等发达国家大量消费木制品的推动,同时也有中国木材需求量大,中俄木材交易市场不规范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林产品数据,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探究1998—2018年造成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波动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8年,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和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且贸易波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总额波动现象受产品结构、市场规模、竞争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中国进口结构和国内市场需求是贸易波动的主要因素;此外,中俄林产品贸易还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寻找其他进口渠道,减少对俄罗斯供给的依赖,保障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安全,密切关注两国经济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进口贸易策略,促进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量进口木材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森林资源短缺,木材供给严重依赖进口。木材的大量进口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在深入分析木材进口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木材供给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赖进口。但是从长期来看,大力发展商品林业以减轻进口压力才是根本出路。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商品林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