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饶庆林 《企业经济》2012,(4):187-189
我国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是为了强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作用,但是收效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和履职都过于形式化,没能找到有效治理的方法。本文致力于讨论审计委员会发挥治理作用的相关基础因素,希望通过对有效治理基础的分析,找出一种解决现阶段审计委员会有效治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审计委员会职能弱化的制度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界定 1.制度界定。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发展时问相对较短,有关审计委员会的制度界定主要体现在2002年1月份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并沿用至今。该准则第52条指出,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全部由公司董事组成,其中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证监会在2007年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中,江苏省上市公司披露了审计委员会很多问题,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运作,笔者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审计委员会运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穆阳 《现代审计》2009,(3):62-63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缺陷以及解决方法,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就公司治理理论而言,审计委员会制度是两权分离所产生的权益代理问题的一种解决或补救方案,是公司内部有效保护股东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就公司治理实务而言,审计委员会成为上市公司改善财务信息透明度的有效工具,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或大股东利用不实财务报告掩饰其经营不善或利益输送、欺诈等问题能有效予以防止。因此,审计委员会一般被认为是董事会下属的最重要的委员会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芳 《陕西审计》2005,(2):31-32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里的一个主要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内部监督机构。它主要负责上市公司有关财务报表披露、内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过程的监督。上市公司通过审计委员会来对公司管理当局进行专业性的监督,从上市公司内部建立起对财务信息的制衡和治理机制,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失真的财务信息,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状况。我国证监会在2002年1月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提出上市公司可以按照股东大会有关决议成立审计委员会,这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上市公司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通过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防止财务信息失真。本文试图在论述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发展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启示,以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 一、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职责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监督。为缩小公众与公司管理当局之间的期望差距,提高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帮助董事会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履行职责。具体包括:(1)在财务报告方面,一方面主持有关外部审计…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如何发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70年美国“水门事件”之后,审计委员会在美国得到了大力的开展,20世纪90年代审计委员会在美国上市公司得到了普及,并在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上市公司得到了推广。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大大促进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为此,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月7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有着本质的差异,要发挥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本认为应当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了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于前不久联合下发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下面简称《准则》)。《准则》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说是上市公司进行“阳光治理”的指南,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准则》第一次详细地提出了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它要求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其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而且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准则》还明确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10.
以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管理层权力在审计委员会内部对审计委员会治理效力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权力侵蚀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管理层激励可以调节审计委员会权力侵蚀与盈余质量之间的负向关联。这表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失衡与管理层干涉会削弱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力,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缓解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及其对审计委员会的操控。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应当规范治理结构、协调制衡机制,监督独立、制衡有效是公司健康有效运行和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刘书霞 《财会月刊》2008,(11):42-43
本文在分析现行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三种新模式: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模式、证券交易所招投标模式和财务报表保险模式,并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构建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娜 《财会月刊》2011,(24):70-74
本文以2003~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及其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样本,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以及财务风险等因素后,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最终控股的上市公司比国有控股的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的概率要大;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则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和管理层持股的公司则更有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对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情况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8年沪深两市江苏A股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为研究窗口,对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模式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和非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公司绩效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多元分析发现,内部审计模式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关系正相关,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为此,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作了明确要求.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美国旱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其间进行了多次改进,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学习之处.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对比分析,求同存异,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如何提升审计委员会的治理绩效作了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相关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推行的现状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战略绩效可通过是否提升公司价值进行体现,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是否设置审计委员会而划分的两组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而探讨当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是否实现了帮助公司增加价值的战略绩效,并提出了促进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柳秋红 《财会通讯》2010,(7):85-87,90
本文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战略绩效可通过是否提升公司价值进行体现,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是否设置审计委员会而划分的两组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而探讨当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是否实现了帮助公司增加价值的战略绩效,并提出了促进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本着重就如何遏制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提出了若干设想。上市公司舞弊,注册会计师助纣为虐之所以如此频繁,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杜绝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舞弊,就要标本兼治,把加大查处力度与清除制度隐患结合起来,让舞弊没有土壤,作假没有市场。  相似文献   

20.
管亚梅 《财会月刊》2007,(12):63-64
本文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如何提升审计委员会的治理绩效作了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