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竞争激烈多变的商业环境下,R&D联盟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构建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R&D联盟的建立和维持主要依赖于双方(或多方)基于知识与核心技能的合作。R&D联盟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主要表现为违约、偷窃关键知识和技能、扭曲信息及转移重要资产摔制权等.其已成为R&D联盟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企业内生理论来讲,R&D能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国外学者研究发现,R&D投入对企业业绩有正的显著性影响.我国企业应该加大对R&D的投入,在业绩评价中使用R&D指标.  相似文献   

3.
智力资本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其中结构资本包括创新资本和流程资本,前者主要源于R&D投资,后者主要源于IT投资。本文通过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R&D投资、IT投资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发现:(1)R&D投资对企业业绩具有非线性效应,最优R&D投资点为5.48%;(2)IT投资对企业业绩的非线性效应不显著;(3)R&D投资与IT投资之间的协同效应没有发挥出来。且各种滞后效应均不存在。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品差异化的企业R&D合作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合作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以 D’As-premont和Jacqiemin(1988)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产品差异化市场情形下企业 R&D合作行为的绩效,得出在产品差异化的条件下,R&D合资企业比R&D竞争和R&D卡特尔更能推动产品成本的降低、产业总产量和企业利润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社会总体福利。最后,指出模型结论对于政策制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企业而言,与高校R&D合作是企业开发外部技术资源当中最重要的形式。对于高校而言,企业在R&D合作中的技术溢出能够提升高校研发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功能以及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从企业与高校R&D合作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测度与评价、溢出途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企业的R&D(Research&Decempment,简称R&D)活动是其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的R&D活动能够给企业带来革新,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的R&D信息对于内部管理者及外部投资者都是重要的决策依据。企业内部管理者通过R&D信息做经营决策,外部投资者依据R&D信息做投资决策。企业的R&D状况已与企业的价值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R&D活动(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研究与实验发展)是科技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大R&D投入力度,尤其是对企业R&D的投入。R&D资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对有效配置其R&D资源,提高R&D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有效手段之一的R&D活动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更是如此。鉴于R&D投入对于企业业绩的重要性,本文以88家电子行业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R&D投人为基础,运用Excel和Eviews软件实证分析了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行业R&D投入对当期企业业绩和滞后一期企业业绩有促进作用,对滞后两期企业业绩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有关企业研发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影响企业R&D投入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于研发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一般认为,R&D投入在收益持续性方面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要大于由于R&D项目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消极作用;由政府公共资助的R&D支出比私人资助的R&D支出在投资、就业等领域具有更强的长期推动力。最后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指出,比较不同来源渠道的研发资金在企业的投入额度并考察不同来源渠道的研发资金对企业经济后果有无影响,若有影响,其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企业股东报酬率与研发投入的互动关系。这些都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上海浦东新区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观察企业R&D投入和外资活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考察R&D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同时,重点关注了不同来源地外资对民族企业创新能力和国内技术扩散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发现,以技术较为前沿的欧美日资企业的R&D投入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与之相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内企业比较接近的港澳台资企业的R&D投入与劳动生产率发展的趋势是背离的。同时,由于欧美企业的技术较为先进,对技术的保护方面较为严格,同时内资部门对于高科技前沿技术吸收能力较弱,使得外资在TFP增长中不论在竞争效应还在技术扩散两方面都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潘淑青 《物流科技》2007,30(8):97-99
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揭示了供应链企业共同参与R&D投资的利益机制,证明了供应链企业合作投资R&D将是双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浅议两种不同的企业R&D操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企业R&D的两种典型操作模式进行总结,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在R&D方面面临难题,应该借鉴“弗劳恩霍夫”模式,发挥集群效应,开展科技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与开发投入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R&D投入无疑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决策行为。合理的R&D投入不仅与企业的内在条件息息相关,而且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密切联系。市场垄断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来影响企业间信息溢出度的行为,均会对企业的R&D投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通过建立一个R&D投入博弈模型来分析市场结构和市场信息溢出与R&D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创业企业只有不断的自主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创新的前提是加大R&D资金投入。本文以核心能力理论为基础,根据创业企业特征将理论模型进行修改,并且以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经验数据,对创业企业R&D投资与融资结构决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创业企业为了逃避高负债成本和保持财务松弛的状况,在作出R&D投资决策后会选择低财务杠杆,即创业企业为了逃避较高的债务成本和维持企业宽松的财务状况不会优先选择较高的负债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从政府和企业R&D投入的角度,首先统计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企业R&D投入结构的变化,然后实证分析了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的R&D投入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面影响,且企业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时,应更注重企业科技投入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在单一经济体背景下,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适当保护是必要的。文章以中国证券市场2003年~2005年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上市公司R&D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否能够激励企业进行R&D投资。实证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企业R&D支出有一个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企业R&D信息披露的模式,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R&D信息对企业绩效、股票价格影响三方面对中国企业R&D信息披露问题进行文献综述,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发现目前我国企业R&D信息披露模式正在从费用化转变为有条件的资本化,但是披露现状仍不乐观,同时发现R&D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及资本市场股价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一、高新技术企业R&D融资困境分析 (一)K&D活动自身具有不确定性因素 高新技术企业是以R&D项日的研制、R&D成果的应用和投入为立足之本。产品的R&D阶段,只有资金投入而没有产出,销售收入为零,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为负数,从财务上来说整个阶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就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R&D融资困难。R&D项目自身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R&D活动具有很高的失败率和风险,有时甚至会导致余业的夭折,这是高新技术企业R&D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据统计,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创建成功者只有15%~20%,60%受挫,20%以上倒闭破产;我围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的注销率高达15%。  相似文献   

19.
R&D项目投资评价的实物期权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是企业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R&D投资是R&D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NPV法未能充分考虑于确定性因素对投资价值的影响,不能客观地对R&D项目做出正确的评价。R&D项目不确定性反映了投资具有一定的期权特性,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和方法,建立了R&D项目的投资评价模型,并分析了非市场性的不确定因素(突发事件)对R&D项目投资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A股上市公司2006—2011年间的R&D投资数据,研究了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问题。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能够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从紧时,会降低企业的R&D投资强度,并且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R&D投资力度减小得更多;(2)管理层风险倾向与企业R&D投资正相关,即管理层越偏好风险,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则越大;(3)货币政策影响管理层的风险认知,改变其对未来的预期,进而影响企业的R&D投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