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矿山环境治理后土地利用综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研究总结其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后土地利用综合模式,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分析了河北省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后土地利用的特征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煤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采煤塌陷区的生态重建模式,旨在寻找科学高效的塌陷区治理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塌陷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塌陷区治理活动的盲目性和风险。通过比较塌陷区生态重建、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的不同,界定了塌陷区生态重建的内涵;在对当前国内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模式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产业引导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的模式,然后根据生态产业的本质特征,探讨生态产业发展对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的重要意义;最后以淮北煤矿区为例,深入剖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在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矿区不正当、不规范的开采不但会对自然资源再生造成破坏,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相关资源的破坏也不可小视。针对于矿区开采的诸多问题,本文从矿区开采中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了在矿区采矿中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如何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有效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神府-东胜矿区在特定的自然地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土地沙漠化呈不断扩展的演化趋势。矿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更加速了沙漠化进展。本文利用典型地段的沙漠化发展速率,依据矿区总体设计规模,对矿区自然沙漠化趋势和开矿新增沙漠化土地面积进行了定量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审计成为国家审计越来越重要领域,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环境审计与国家治理联系日益密切。实践证明,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深入研究资源环境审计假设理论,解决国家治理中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其相关审计的深层次问题。基于国家治理的资源环境审计假设应该包括可验证假设、审计报告可理解并可运用假设、资源环境可利用或修复假设、成本效益假设。四项假设具有内在联系、相互影响、不可或缺。只有在四项假设均能成立时,资源环境审计才能顺利进行,实现国家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土地资源安全的背景出发 ,对土地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特征以及影响土地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土地与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对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作用 ,提出建立土地资源安全评价体系的设想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企业、产业链(群)和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对土地利用数字化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及效率提升路径进行了逻辑推演.研究发现,城市土地利用数字化将赋能土地利用信息治理,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同的土地利用主体,其数字化发展的赋能内容及其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渠道存在显著差别.企业层面土地利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企业市场信息、客户特征信息、空间产品供给信息及空间资源利用状态信息治理等方式来扩大市场需求,提升企业占地规模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动态适应能力,引导消费需求配置及减少管理摩擦等渠道来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产业层面土地利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上下游企业(或产业链)的生产经营信息治理,优化产业链(或产业群)的信息链接结构,提升其链接效率,增强上下游企业(或产业链)间的协作水平等方式来促进产业链(或产业群)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此外,事前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治理,改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信息环境,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包容性和预见性等方式来促进城市土地配置及利用效率的提高;事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数字化则主要通过赋能土地执法信息治理、提升土地执法效率、威慑违法用地行为和规范土地利用秩序等方式来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投资效果的评价、作用、影响因素及提高矿区土地复垦投资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地资源矛盾日趋突出,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协调发展,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一直是土地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土地承载力的内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还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废弃石煤矿山水污染治理模式,以常德石板滩石煤矿为例,针对研究区的水污染现状,对矿区水污染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与分析,基于室内废水处理试验优选出适合酸性煤矿废水处理的石灰石-石灰乳二段中和法污水处理技术,对研究区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在了解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水污染问题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性的水污染修复技术体系,通过采坑水处理、采坑回填和生态修复三方面的工作来消除矿区废水污染源,从根本上解决了研究区的水污染问题。水污染修复技术体系不仅有助于解决石板滩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对其它地区的矿山水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安徽省科技创新各环节治理能力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知识研发治理能力的驱动路径为环境促进治理型与主体-环境双驱动型;成果转化治理能力的驱动路径为环境促进治理型与资源-环境双驱动型;成果市场化治理能力的驱动路径为主体-环境双驱动型与协同-环境双驱动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的过量开发,使得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城中村土地成为城市土地市场的最后一块"蛋糕".本文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对住房供应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造建议.希望通过城中村改造不仅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和社区居民的可持续增长及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3.
冯菲 《大众商务》2010,(14):68-68
城市土地的过量开发,使得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城中村土地成为城市土地市场的最后一块"蛋糕"。本文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对住房供应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造建议。希望通过城中村改造不仅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和社区居民的可持续增长及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4.
矿区是由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四大子系统复合而成的区域复杂大系统;矿区的发展演化呈现不可逆性、阶段性和自组织性特征;从煤炭资源的赋存量变化、主导产业的经济增长、社会功能扩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看,矿区的演化方向既符合系统科学的基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区域开发史上,中美两国西部开发最令世人瞩目。在中美西部开发中,土地资源开发均是核心内容。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由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西部土地资源开发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中美西部土地资源开发的背景和目标有相似之处,基础与环境有所不同,开发手段各有侧重,开发机制则有本质的区别。推进中国西部土地资源开发,不能照搬美国的做法,但美国西部土地资源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警示意义。应以美国教训为戒统筹兼顾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健全的土地法律统领土地资源开发过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开发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开发中合理的分权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加快,社会发展产生了更多的资源需求,大量农民因城镇扩张失去土地资源,由此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问题的产生大多与政府的治理行为相关,如何履行政府治理责任成为失地农民问题解决的重要节点。本文在分析由政府行为与失地农民问题的相关性基础上,从政府治理责任的视角探讨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是基于资源生态属性,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坏以及环境污染进行的补偿。具体而言,是指矿业企业因开发矿产资源的经营活动,给矿区及周边的地表、地下的自然环境造成的生态系统损坏、环境污染以及该地区丧失可持续发展机会而进行的治理、恢复、校正所给予的资金支付、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的价值补偿。它是基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性理论和环境补偿原理,  相似文献   

18.
邯郸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露天开采矿山的矿种主要包括铁矿、灰岩矿、砂岩矿、粘土矿等.大规模露天矿山的开发导致了多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灾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对矿山环境、矿山地质灾害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重视地质灾害的恢复和治理...  相似文献   

19.
矿区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系统是由资源、环境、经济、人口和科技等5个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以研究复杂问题和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系统动力学(SD)为手段,建立了矿区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和可信的,能够充分代表现实的矿区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化土地等要素配置的策略,这为通过创新土地供给制度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力低、要素呈现"单向虹吸式"聚集流动和"竞争力陷阱"问题。论文通过对13个城市的第二三次产业GDP、建成区土地面积等要素的数据极值化表明,京津冀土地要素跨区域流动既是土地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也是京津冀成长为世界都市圈的必然要求。京津冀跨区域建设用地配置路径和策略,不仅有利于京津冀整体经济效率提升,而且更有利于盘活产业用地和非首都产业转移与承接,还有利于京津冀生态体系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