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瞬息京华     
《信息产业报道》2004,(2):92-93
现在的北京,你好像已经无法准确地描述她的样子。她有好多张面孔,既是古都,又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她是紫禁城,也是国际俱乐部,她是南城的胡同,又是使馆区的三里屯,她是后海提着鸟笼遛弯的老北京,也是街头玩Hip—Hop的嘻哈少年。面对瞬息万变的北京,你甚至来不及回忆,来不及纪录。用林语堂先生长篇小说的名字来形容,那就是“瞬息京华”。  相似文献   

2.
俊勤 《中关村》2004,(10):117-118
提起798,现如今已经是北京一个非常有名的文化区。她的名声就应了一句大家很熟悉的广告语:“地球人都知道”。的确,798有名了。许多国外的艺术机构、艺术家以及来北京工作、考察的游客都把到798一游作为重要项目。由于国内外媒体的频繁报道,使798成了北京的时尚之地,在专业人士看来,她是北京或者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窗口。在大众的眼中,798就是时尚文化,就是北京的“新天地”。其实,最早吸引艺术家们到这里来的原因是那些带有包豪斯风格的厂房。因为它们是由德国人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高举架、太空间、天然天光画室,完全是艺术家们梦想中的艺…  相似文献   

3.
吴炜 《中关村》2011,(3):45-45
她现在的工作正是把她的"幸运"带给更多的人。“我以前认为我不可能跳舞,我的话不值得说,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表达我自己,我也更多地认识了我自己。”一个民工子弟在参加中美“舞蹈连线”项目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想。这个项目由中美现代舞团体各出几位老师,在北京、  相似文献   

4.
张颐武 《中关村》2014,(3):108-108
在计划经济时代,有一种人物是社会上常被人提及的,也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到了八十年代也一度被当成负面的角色,这就是街道老太太。这种街道老太太不在外面工作,但热心公益,积极参与街道工作,  相似文献   

5.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5月1日前已建成通车,这是路桥行业的一个特大喜讯。她的诞生汇集了很多人的智慧与心血。其中,机电工程的设计由“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承担;机电工程总集成由“北京公科飞达交通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6.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5月1日前即将建成通车,这是路桥行业的一个特大喜讯。她的诞生汇集了很多人的智慧与心血。其中,机电工程的设计由“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承担;机电工程总集成由“北京公科飞达变通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7.
2005年2月22日,广东海事局仑头航测基地码头。彩带飘飘,红旗招展。一艘崭新的、船身漆有红兰相间海事色标的“海巡51”船挂着满旗靠泊在码头。船弦甲板上,一队身着海事礼服的中国海事官威武雄壮,迎风站立。“海巡51”船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交通部徐祖远副部长和广东省游宁丰副省长等100多名领导和嘉宾参加了仪式。“海巡51”船,我国海事系统目前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巡视船。她写下了中国海事,乃至中国造船史上的多个“第一”。她一开工建造,就引起境内外媒体的关注,有的媒体称之为“中国海事第一船”;有的媒体称之为“海事航母”……。多少个媒体记者不断打探她的消息,争睹她的“芳容”……现在,“海巡51”船要正式交接了。她那神秘的面纱也随之揭开……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09,(6):15-15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科技北京”论坛的主题发言中建言:“北京应乘当前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东风,将首善之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软件之都’,使之成为‘科技北京’建设的重要标志,为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做贡献,为中国发展成为软件强国、信息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倪光南院士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北京具备发展软件产业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优势。一是“北京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9.
一年之季在于春,岁尾年头,对新一年的规划从这一季开始。名称和Iogo都是企业的重要标识,武汉微创和北京蛙视都选择在这个万象更新的季节更名,自2007年1月1日起,“武汉微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名称变更为“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名称变了,但服务不变,真诚不变;“北京蛙视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欧迈特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承诺更名后的公司将以全新面貌做更“好”产品和更“好”企业;  相似文献   

10.
赌石与国宝     
赵大年 《中关村》2005,(12):110-111
1991年春天,北京市又捧出四件光彩夺目的新国宝。人们不能用“价值连城”的俗话加以形容,因为她凝聚着工艺美术大师的心血和灵魂。她的母体曾经是民国中央银行的“镇行之宝”,仓皇之中神秘失踪42年。当她现身北京和纽约的展览馆时,观者只能惊呼“世界之最”和“人间奇迹”,却无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12,(8):15-15
北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是“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发展目标的升华。“五个发展”即“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是内涵丰富、各有指向,又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是首善之区在新形势下制定的科学发展战略,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推动创新发展,就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首都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采。  相似文献   

12.
刘曦林 《中关村》2008,(8):108-108
孔夫子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之说,是指人在青年时代的成长,艺术家也不例外。青年画家赵蓓欣集近几年所做付梓,以“自说”配“自画”,既是其苦心经营的一所小小的艺术的花园,亦是这艺花者耕耘所得的思绪小结,是她自立于道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记录,亦是她由自立步向不惑的一层坚实的阶梯。  相似文献   

13.
明星  张越 《中关村》2011,(10):106-106
西山是一部史记,是北京人的学校,是游客增加文化、艺术素养的大课堂。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其王气自西山一脉。海淀区政府主办的“2011西山文化休闲旅游节”,以“西山慢生活健康加油站”为主题,把西山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人文魅力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推介给北京市民,让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衔接,让人们在“慢生活”中找到平衡,让生活变得更细致优雅。让游客在“慢”的旅程中体验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刘晓虹 《中关村》2004,(5):83-84
“萨乐美是谁?”随着法国作家斯蒂芬·米肖的《露·安德列亚斯-萨乐美:生命之友》一书新近在中国的出版,人们又开始追问这个问题。“她是谜一般传奇的女人,狂傲不可一世的尼采在认识她第二天就向她求婚;著名诗人里尔克对她一往情深,至死眷恋;弗洛伊德也对她称赞有加,并视为知己……”广告里是这样说的,和这样三位巨匠的联系或许能够成为萨乐美传记的卖点,然而,这决不是真正的萨乐美。萨乐美用非凡的意志与激情来思考、探索和实践了一个独立完满的女性角色,她要向世人证明:女性决不是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15.
崔墨卿 《中关村》2005,(11):117-117
阳台山最早迎来北京的日出昆玉河流淌着一幅《清明上河图》海淀,一部斑驳古朴的史书人勤劳,个个生龙活虎地富庶,攥一把肥的流油冬揽“西山晴雪”春望“蓟门烟树”秋看香山枫叶夏观“玉泉趵突”“三山五园”再展明清斑烂画图“西山八院”把“辽金风月”重塑我自豪,我是海淀人她的沧桑巨变令人欢欣鼓舞沃野坦荡蓬勃着鲜花绿树大地葱笼疯长着座座高楼海淀,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舟科学城灯火如炬如炽照亮了科技兴国之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如火如荼闻名遐迩的中国“硅谷”昨日的“京海”“科海”光耀神州今天的“联想”“方正”世人瞩目她给现代化插上…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05,(7):101-101
2005年6月16曰上午,“百旺北京城镇宜居指数”活动签约仪式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隆重举行,海淀区有关领导和海科建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众多媒体参加了本次发布会。由北京海淀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德成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迈尔时代商业顾问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专家合作,成立了“百旺·北京城镇宜居指数”课题组,对北京市的城镇宜居指数进行研究。这也是首次在城镇和社区这样一个较为具体的范畴上构建“宜居指数”。  相似文献   

17.
程桔华  勒川 《中关村》2008,(3):34-35
2008年2月26日中午11点30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心会议中心二楼报告厅正在举行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营地的培训。几分钟后,一位身穿淡紫色羽绒大衣的女子匆匆走了出来,她一边发着短信,一边四处寻找。当她抬头与记者相视的一刹那,她微笑着向记者挥了挥手,这个季节最时尚的半卷齐耳黑发外加一条黑色蚕丝围巾,将她映衬得格外精神。她就是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郭涵女士。  相似文献   

18.
王俊 《中关村》2008,(5):78-81
来京观光旅游的朋友们,当然离不了出租车。当你坐进北京的“TAXT”,耳畔传来收音机里《一路畅通》的节目时,的哥们会很高兴地告诉你:她就是王——佳——,王佳一的“王”,王佳一的“佳”,王佳一的“一”。  相似文献   

19.
胡少 《中关村》2005,(7):103-103
一个高中语文老师酷爱玩网络游戏“传奇3”,她用激动的笔触写下了自己跌宕起伏的网游体验,尤其是爱情经历,这就是《影·魅:未完成的日记》。在游戏中,有一种“结婚”的仪式,她不停地和服务器中级别最高的人“结婚”,又“离婚”——游戏带给她快乐,也带给她伤害。她最终又选择了  相似文献   

20.
李明新 《中关村》2012,(9):100-102
在北京西山万安山脚下,有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黄叶村。她山环水绕,茂林修竹,四时景物常新。虽地处北方,却似有江南风韵。令她名闻天下的,是十八世纪时曾在这里经生活过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