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秦皇岛市在推动新农村建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农业的策略,旨在更合理的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推动农村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模式迈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阶段,从经济发展的方面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并根据当地的生产能力和特点,实现区域化经营,依靠当地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建设循环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广大干部群众的伟大创举,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推进农业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时期农业和  相似文献   

3.
大理是云南省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治州,如何有力提升大理州工业化水平、城镇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如何有利于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关系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实施大理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对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同时又推动城镇化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还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农业与非农产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市民脱节成为新时期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现代企业理念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强化社会对农业发展的全面支持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过程,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同时,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必不可少的两条方略。本文循着这条思路,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及其互动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梁建峰 《河北企业》2014,(10):49-50
<正>近年来,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建设资金、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契机,促进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实施相关政策加以改进。一、金融业发展在推进河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也是富裕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和重视转变观念、实施标准化和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台湾农村城市化模式看广西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锡强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3):20-25,31
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以农业充分发展为基础、工业充分发展为主导,城镇化进程应与农地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实现农村城镇化,必须发展二、三产业,构建网络经济,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元化;围绕地方优势资源,培植龙头企业,催生一批乡镇产业集群;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创新土地流转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并且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新困难,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所以,要改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将市场机制引入土地配置当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缺陷分析,得出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土地市场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土地的自由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最后本文提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玉磊 《民营科技》2013,(2):174-174
七台河市近年来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实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七台河市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应该充分发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本市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发展乡镇企业、建立股份合作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好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步棋,创立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小城镇已成为城乡联结的桥梁,乡镇企业发展的载体,农村剩余劳动的蓄水池,农民生活提高的保障,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因而,以发展小城镇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以加大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为契机,促进农村工业化上水平;以开拓农村市场为重点,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有效的扩大内需;以科技兴农为导向,支持农业产业化向高新深度进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农村产业的结构特点及不足,并提出要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融入城镇化进程为基础,使"两化"联动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整体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对石家庄市新型城镇化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探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看,二者存在着动态调整机制,农业产业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农业产业化面临发展后动不足的背景下,对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总结两者协同发展的共生模式,并认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出要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工业化战略,应以农业为主,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最终实现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宋树生 《活力》2012,(7):12-12,14
省委书记吉炳轩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市委书记朱清文指出。绥化农业的发展方向根本在于建设和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装备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贯彻落实这样的要求和部署,我县确定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县域工业经济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县域工业经济做大做强,把产业和人口集聚起来,才能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进而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水平.但是,近几年金融对县域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弱化,已影响到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大金融对县域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对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野县是河南省26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新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民营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他们从新野人多地少,无山无矿、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县情出发,把农村城镇化的起点放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制定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培育龙头企业——开发工贸园区——连片发展小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通过财政政策有效地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就地城镇化在预防和治理"城市病",解决异地城镇化带来的农村问题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思想认识、产业支撑、制度藩篱、权责不匹配等严重阻碍了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重点和核心,必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推进就地城镇化,必须将科学规划作为首要任务,将制度改革作为关键环节,将美丽乡村作为发展目标,将解放思想作为发展动力,将技能培训作为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对推动农业农村繁荣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当前,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农业产业化做出明确规定,结合新的要求,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要把握几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