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不论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纷纷投身于争夺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的较量与竞赛。在这场较量与竞赛中,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跻身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就是一个明证,其中的缘由是与其倾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分不开的。 客观地总结韩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历史尤其是技术引进的经验,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走“科技立国”——强国之本、富国之路的规律性,对于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普遍意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竞争.包括企业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集中体现在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上。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给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机会。中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发展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国家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从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到2012年出台发布《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再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关于质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战略的竞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强国之路.鉴于此,文章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原则、理念、制度、政策等方面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先治 《山东经济》1995,(1):F003-F003
应加快经济效益推动型经济发展张先治目前,我国仍是一个经济发展中的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即使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赶超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而且只有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经济发达...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承、国计民生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文化发展水平在全球领域内已成评价一国社会进步、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当前时代背景与全球文化发展现状为依据,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围绕国内的文化强国理念以及文化发展现状,提出了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理念,现代中国思想理论体系就此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十八大精神的一个亮点。胡锦涛提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因此,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国内的文化建设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在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把中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集成电路产业不仅发展强劲,同时还深耕细分领域,逐步形成区域设计制造一体化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道路集成电路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已成为实现科技强国、产业强国的关键标志。集成电路不仅对国民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国家的信息安全与综合国力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集成电路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前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何时才能进入信息强国之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2002年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测算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家信息化指数为38.46,1998年-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了48.6%,平均每年提高21.9%,大大快于国民经济7%-8%的增速,但我们离世界信息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那幺,我们怎样才能进入信息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10.
罗烈 《改革与开放》2013,(12):184-185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个亮点。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因此,我们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国内的文化建设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在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综观历史长河的发展态势,综合国力的强劲增长是世界任何国家屹立国际社会强国之林的根本,而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强大基石就是确保国家的生态安全。中国作为世界的东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在这一辉煌背后的当务之急正是要确保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确保国家人口安全。人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确  相似文献   

12.
在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中国之后,统一台湾已变得日益迫切。当前台湾的分裂主义有日益猖獗之势,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美国必然不会坐视,与美国的关系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统一大业?历史惊人地相似。回顾美国内战时期的国际形势,我们会发现昔日美国的历史与今天中国的形势有惊人的相似。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在世界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世界上崛起了几个强国,基本是欧洲国家,按综合国力计算,依次是英国、法国、俄罗斯、普鲁士、  相似文献   

13.
在不久前上海举行的全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表明:中国决心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强国。会议提出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目标:到二○一○年,中国在主要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拥有量要居世界前列,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同步,使中国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强国,并成为信息技术的主要出口国。由信息产业部召开的这个会议并就此提出了这一时期的有关发展重点:———攻克关系国家信息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技术;———突破制约中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涉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产…  相似文献   

14.
一、冷战后台湾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前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8-1998年,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9.6%,而整个80年代,发达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约3.1%,发展中国家仅为2.5%。1991-1996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约2%,其中发达国家1.8%,发展中国家5.4%。可见,中国是这个时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必然引起美国的担忧:"我们最担心的是中国的强  相似文献   

15.
高峰 《东北之窗》2013,(10):13-15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600年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也是世界经济大国;600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式向世界宣称中国将成为海洋强国,外界认为这是中国正式吹响"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海洋之于中国的意义,相比其他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已是成为现代化强国及"中华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海洋,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开辟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程最长的远洋航线,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此后陆权大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后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的确,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如何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是我们学习十八大报告之后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能否建成象纽约、伦敦那样全球性顶级金融中心,资本中心和财富中心,集聚并配置全球性优质资源,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在崛起中的需要与期待!  相似文献   

17.
陆海复合型国家是指濒临开放性海洋且背靠较少自然障碍陆地的国家,欧洲面向大西洋地带的国家及当代的中国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作者从理论与历史这两个角度对陆海复合型强国的战略地位及其在发展海权时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与单纯的海洋国家相比,陆海复合型强国为发展海权而进行的努力更需要被置于一种合理的大战略框架下,而这点则需要对发展海权的战略目标、海上力量的战略构成及自身海洋禀赋有明确的认识。陆海复合型强国在进行必要的海洋转型时,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力的限度,同时也需要对发展海洋能力的必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与历史上的陆海复合型强国一样,冷战后中国的崛起进程同样也伴随着规模巨大的海洋转型,基于历史提供的经验教训,当代中国进行海洋转型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是如何避免重蹈近现代历史上欧洲陆海复合型强国海洋转型失败的覆辙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灾难性后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经济学家十多年来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文献,综述、评估并回答了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影响的三个重要问题:第一,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于全球贸易流量和贸易格局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是否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亚、拉美和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构成严峻的竞争?第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FDI流入国。中国接收的FDI是否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FDI流入)带来"转移效应"?第三,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全球基础商品的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和金属商品的价格)和通货膨胀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方经济》2005,(9):43-43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特例,即使国内并没有完成市场化进程,经济却可以保持高速增长。这是因为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受益。8月22日,经济学家樊纲在向“中国经济增长与全球化”论坛提交的报告中这样写到。在中国,65%的人口在农村,工业化尚未完成,法制尚未健全,还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受计划经济深深影响的国家,虽然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与西方国家还难以相比,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却可以长期保持在9%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口贸易显著的加工贸易特征,使得单纯的贸易统计和贸易分类数据无法真实反映中国的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现状,甚至会夸大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和技术含量,从而产生中国的比较优势发生显著改变的统计假象。为了真实反映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含量及其比较优势,本文使用OECD(2009)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库,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主要从产业技术特征的国别差异角度出发,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复杂度,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欧美日以及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相比,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密集度显得相当低下。(2)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规模虽然极其庞大,中国出口篮子的技术复杂度却令人震惊的低下;中国虽是"贸易大国",却不是"贸易强国"。本文的结论为评估和反思中国当前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模式提供了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