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们正在进一步完善修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下称《规划》)。9月25日,发改委地区司中部地区发展处处长刘少军在采访时表示,修改后的《规划》将再次上报国务院,待批准后正式发布。同日,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也表示,《规划》尚未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群逐步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过程中,中部各省也都将城市群作为战略重点积极加以培育,国家有关部委也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中部地区可能形成四个城市群: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东城市群。但由于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差异性比较大,阶段性特征也比较明显,并非所有的省份都能够形成城市群;城市群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随意打造的,政府只能促进或进行引导,为其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沿海发展战略,到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2002年提出的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显现非均衡状态,地区差别进一步扩大。2006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决策,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自“中部崛起”以来,中部六省的城市中涌起了一阵抱团发展热,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中部地区(本文加入了海南省在内)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也随之中部区域经济的逐步崛起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问题》2015,(4):100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从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交通、生态容量等现有条件看,长江中游位列第四城市群的优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三城市群说、四城市群说、五城市群说、六城市群说等几种观点,且中部地区各城市群的概念、空间范围差异很大。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特征进行科学分析,为合理布局城市群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成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带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时事聚焦     
发改委密集批准25个城轨项目,总投资超8400亿。国家发改委网站9月5日公布,全国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共计25个)获得批准,其中太原市、兰州市、广州市、沈阳市、厦门市、常州市等6个城市的轨交近期建设规划获批,哈尔滨市、上海市等城市的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获得批准,另外还有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交网、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城际铁路规划等区域轨交铁路规划获批。  相似文献   

7.
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自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颁发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部六省把握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生产  相似文献   

8.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同时,着力构筑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发展轴线,推进城市群毗邻城市组团,完善城市群融入发展机制,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城市群。  相似文献   

9.
理想的城市群是一个在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整体结构上具有合理层级体系,在空间边界、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功能互补和良好协调机制的城市共同体。目前中国东部沿海发育较为成熟的城市群主要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等,但从总体上看,东部四大城市群尚未形成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与世界各大城市群相比,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和重点方向。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视角出发,运用ARCGIS10.2、SPSS软件,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的层级性,得出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处于第一层级;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处于第二层级;第三层级为滁州、安庆、铜陵、池州、马鞍山、宣城、芜湖;第四层级为舟山、镇江、常州、合肥、盐城、南通、台州、湖州、泰州、绍兴、金华、嘉兴、扬州,并对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前的城市群层级性,通过与规划前城市群层级性的对比,更能清晰地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迎来中国城市群大发展时期”,这是在今年三月,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传出的信号。的确,国家从“十一五”规划的高度对城市群发展提出了要求,并确定了城市群的空间战略方向,这就足以见证中央政府为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决心。而长株潭经济区的构想,并作为我省区域经济初步尝试——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实践,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政治运作,我们认为,其更深层次意义在于经济的运作与融合,不可否认,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长株潭必将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很多来长株潭考察的投资者表示:“长株潭是湖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将带来强劲的市场增长潜力,投资房地产获利的机会比其它地区要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邓水兰  刘雪斌 《企业经济》2012,(12):131-136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滇中城市群规划为例,结合中外合作编制《云南省滇中城市群规划》实践,采用多情景发展模拟,将GIS工具与传统规划手段紧密耦合,针对离散型、区域型、都市型、网络型四种发展模式进行情景分析,并从中探索适合滇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相对合理的规划方案。最终得出一个阶段性发展方案,即在2030年以前滇中城市群以区域型模式为主导,2030年以后以网络型模式为主的发展模式,推进滇中地区稳步、有序发展,逐步实现生态安全、资源集约、经济繁荣三者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可以放大中部地区的优势,强化中部各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本文深入探讨九江-小池融合发展意义,分析了其共赢发展的基础,从组织、规划、旅游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合作共赢的针对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部崛起的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给湖南的物流业带来迅猛发展,并逐步成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行业。加快长株潭绿色物流圈的建设步伐,对于构筑我省乃至中部地区具有强劲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教训,提出新版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的分析思路、规划编制程序和编制原则等三方面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为我国城市群规划提供了新的契机,带来城市群规划理念与思路的转变,同时也对城市群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规划关系为线索,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规划的基础与约束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群规划中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同城化、城乡统筹、基础设施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应的规划策略进行了学术探讨,旨在为城市群规划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个子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不够,三圈融合过程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经济联系网络的角度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促进行政边界地区经济发展,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推行作为政策冲击,分别将省界毗邻县中纳入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县和未纳入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县作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基于县域层面的夜间灯光数据和宏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城市群发展规划是否推动了省界毗邻县的经济发展,并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发展规划有利于省界毗邻县的经济发展。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发展规划虽然削弱了省界毗邻县的市场潜力,但是加强了省界毗邻县与群内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同时优化了省界毗邻县与群内其他地区的产业分工,即城市群发展规划对省界毗邻县整体上表现为辐射效应多于虹吸效应的正面影响,进而促进了省界毗邻县的经济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当前城市群发展规划虽然整体未促进西部省界毗邻县的经济发展,但是仍有利于经济欠发达省界毗邻县。另外,目前的城市群发展规划可以促进两省交界县的经济发展,但并没有对三省及以上交界县的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OpenStreetMap公路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从规模效益、距离效益、空间联系效益3个方面对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城市紧凑度高,平均可达性最好,内部联系强度大,空间凝聚力强;长株潭城市群在人口及经济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中等联系层面网络趋于完善,一体化程度高,但空间可达性差;环鄱阳湖城市群综合竞争能力弱,空间联系松散且较弱,但空间可达性较好。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从重构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加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梯度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和促进产业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寻找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群病”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再次肯定了这一城镇化模式.近年来我国城市群规划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城市群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矛盾与制约因素,“城市群病”凸显.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通过对中国城市群的现状分析及与国外城市群的比较,归纳出我国城市群存在多而不强、分工协作不足、发展差距拉大以及跨区污染等现实问题,并从规划建设、协调机制、中心城市带动、宏观管理和阶段规律等方面总结了其产生机理.最后,从推进政府角色转变、突出市场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