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冶金财会》2014,(9):43-43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在“2014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高峰论坛”上表示,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创新思路,有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首先,员工持股计划是上市公司的自主行为,除了非公开发行方式,上市公司在《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框架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不需要报中国证监会审批,中国证监会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不设行政许可,员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员工持股计划。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世界上员工持股计划最完善的国家,其员工持股计划的成功实施经验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职工持股计划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思维     
《董事会》2014,(12):9-9
民生银行推员工持股 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11月7日召开董事会,通过以非公开发行A股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预案,“为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意识,提振资本市场对公司发展的认同度,保持公司的团队稳定性及战略执行的有效性,公司拟抓住有利时机,设立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拟募资总额不超过80亿元。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对象为公司核心员工,员工按照自愿参与、依法合规、风险自担、资金自筹的原则参加。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在"2014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高峰论坛"上表示,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创新思路,有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首先,员工持股计划是上市公司的自主行为,除了非公开发行方式,上市公司在《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框架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不需要报中国证监会审批,中国证监会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不设行政许可,员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员工持股计划。其次,上市公司应结合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世界上员工持股计划最完善的国家,其员工持股计划的成功实施经验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职工持股计划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1.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及其沿革 所谓员工持股计划(Employment Stock Option Plan,简称ESOP),是指由企业内部职工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权,委托一个专门机构(如职工持股会、信托基金等)以社团法人身份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并参与董事会管理,按股份分享红利的一种新型股权安排方式。 美国雇员所有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被誉为“美国雇员所有制之父”的艾尔伯特…  相似文献   

6.
正证监会作为监督和管理机构,似乎推动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是否考虑到各利益相关方实施这一持股计划的动力何在员工持股计划这种事物在中国也已经有20多年历史,但可惜的是相当多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是失败的。此次自上而下的员工持股"运动"能成功吗?过去我们搞过几次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员工持股计划,但相当多都失败了,为什么?归纳起来,无非有几个方面:员工持股的非自愿性,公  相似文献   

7.
员工持股计划 (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简称ESOP) ,是指企业内部职工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有条件地拥有企业股份的企业制度。职工持股的理论和实践 ,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在 5 0年代 ,美国就开始试行“内部职工持股计划” ,随后 ,西德、法国、英国等国家看到了这种制度的优越性 ,纷纷效法 ,风靡全球 ,比较典型的有 :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英国的利润共享制、德国的员工参与制。 80年代末员工持股计划传入我国 ,引起了不少争论。那么 ,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理论背景是什么 ?在我国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  相似文献   

8.
熊锦秋 《董事会》2014,(10):22-22
正赠与完毕后,邵根伙的持股比例将降至38%,但不会改变其亿万富翁成色;况且员工持股计划之股东权利将授权给邵根伙代为行使,赠与后不会改变其实际控制人地位,由于有员工新资金的加入,反而会增强其控制地位无偿向员工赠与数额巨大的公司股票,大北农8月末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引人注目,而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邵根伙的这一举动,或许是员工持股计划最具实际操作价值的方式。大北农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显著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机制检验表明,员工持股计划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媒体关注度越高以及所处行业竞争度越高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本文在理论上为提供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王允娟 《董事会》2015,(Z1):59-63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是否一定要利用政策东风建立员工持股计划,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是否具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条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盲目跟风引进员工持股计划,将会留下诸多操作风险,后患无穷伴随着金融业年薪调整的动作,金融业员工持股大幕即将重开。此次对金融企业来说,究竟算是救命稻草,还是鸡肋?  相似文献   

11.
叶晓华 《董事会》2015,(1):20-21
去年年底以来股市很热,一些公司的股价可能已经把未来几年的业绩提前消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去做员工持股,潜在的风险比较大《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颁布至今,很多上市公司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既包括大型企业如中国平安、民生银行等,也有迪安诊断、海南海药、雪迪龙等多家小市值公司,一些公司甚至放弃了股权激励计划改为做员工持股。  相似文献   

12.
方晔 《董事会》2015,(Z1):20-21
去年年底以来股市很热,一些公司的股价可能已经把未来几年的业绩提前消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去做员工持股,潜在的风险比较大《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颁布至今,很多上市公司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既包括大型企业如中国平安、民生银行等,也有迪安诊断、海南海药、雪迪龙等多家小市值公司,一些公司甚至放弃了股权激励计划改为做员工持股。  相似文献   

13.
日前,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ESOP)即将开闸。根据安排,员工持股计划采用选任独立第三方机构的管理方式。管理机构由当事人在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券商、基金公司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机构中选择。按照业界一般的认识,员工持股计划如果科学实施,可使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提高公司对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员工获得公司股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上市公司股东的构成,员工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但是,这个良好的初衷在现有的市场制度环境下,助力善治的愿景,会否获得预期的效果?实施中会否走形异化,出现新的弊病?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力图以员工股权激励推动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从《指导意见》看,其针对"公司员工,包括管理层人员",强调的主体应该是上市公司员工而非仅仅管理层,要求员工持股计划的总规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然而,从目前所谓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来看,事实上几乎等同于高管持股。而国资背景企业中普惠式的员工持股,又容易变成全员福利,难以起到预  相似文献   

15.
王德发 《工业会计》2003,(10):54-5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长期以来困扰我国企业改革的产权不明的问题已有了很大改观,各地纷纷出台以推进员工持股计划为手段,变更企业所有制结构为目的的改革措施,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模式,但在具体的动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就员工持股模式及持股计划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国企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王坤 《董事会》2014,(8):34-34
正员工持股计划也有可能危及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比如向员工低价定向增发、非公开发行,难以避免通过向特定的"员工"发放股票的方式进行资产转移,其结果最终还是由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埋单《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初衷是通过鼓励普通员工持股,以求惠及深广,在不少细则上也比2012年出台的《暂行办法》优化很多,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在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环境下,实际风险和可操作性却并不乐观。《指导  相似文献   

17.
何志聪  李骏 《董事会》2014,(11):78-81
正由于大多数方案在约束上作用并不明显,也缺乏风险意识。长期来看,没有约束性的融资回购型员工持股就是一场关于大牛市的豪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新国九条均明确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允许上市公司按规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自《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历时两年时间,终在2014年6月20日下午,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  相似文献   

18.
邹亚鹏 《董事会》2014,(8):32-32
正只有在员工参与、独立运作这两大关键都能做到位的情况下,才能惠及公司员工群体,真正做到劳动者和所有者利益共享、共赢《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大门打开了。如实施得当,该计划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是大大的利好。但,如何在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员工"持股,让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广大员工得到激励,乃至于真正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从而  相似文献   

19.
冯立果 《董事会》2014,(8):30-31
2014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力图以员工股权激励推动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从《指导意见》看,其针对"公司员工,包括管理层人员",强调的主体应该是上市公司员工而非仅仅管理层,要求员工持股计划的总规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然而,从目前所谓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来看,事实上几乎等同于高管持股。而国资背景企业中普惠式的员工持股,又容易变成全员福利,难以起到预期中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沣 《董事会》2012,(10):40-40
员工持股计划与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均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但是员工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最后员工持股可以达到.15%甚至20%,这足以影响整个投票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