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民营企业正从“家族制”中走出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壮大。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伴随着民营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作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文化摆上了民企老板的议事日程:什么是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的定位何在?如何整体构架企业文化?…… 尽管还有少数人以讥讽的口吻说民营企业谈不上文化,尽管也有些民企老板更关心的是企业能不能赚到钱、赚更多的钱。但是,面临着无言的市场竞争,面对着人世后的市场格局,民企老板深知:要实现二次、三次创业,提高自身和整个企业的素质是关键。因…  相似文献   

2.
马克强  周彦 《浙商》2006,(4):60-63
“我就想问问行长.银行说支持民企发展,支持了这么久,我们的融资途径并没有拓宽,需要钱的企业依然得不到资金,我们现在到底该怎么办?”浙江建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祥就”融资贷款”的话题发问,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段永宽欣然接招:“民企的前景总体很好,但在一些具体企业里,却存在问题。民营企业要长足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机制,实现有序经营。”段永宽似乎在继续着《浙江的银行为什么牛?》的话题,并依然在接受着来自民营企业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尹一妍 《浙商》2006,(9):28-30
被称为“草根经济”的浙江民企,现今实力如何?由浙江省工商局和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05年度浙江百强民营企业排序”榜单,不久前揭晓了答案。浙江已有14家民企2005年度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比2004、2003年度分别增加3家和8家。  相似文献   

4.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营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而民营企业在我国却出现了“长不大”的现象.从民企内部管理入手,分析制约民企的家族式管理产生的背景、历史作用及现实弊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突破家族式管理的传统模式,为二次创业的民企寻找解决自身管理瓶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郭凡生 《商界名家》2007,(1):104-105
谈到企业管理,很多人特别是海归和海外学者都会大谈特谈欧美企业管理如何如何先进,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如何如何落后。中国民企管理真的不如欧美吗。如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企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又该如何解释?如果不是.中国民企为什么总是在海归和海外学者面前不值得一提呢?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民营企业和他们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最近十年,中国的民营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从1990年到2002年,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24倍,民营经济注册资金增长了58倍;2002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过了五成,民企数量也占全国企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在广东、上海等地,民营经济更是发展迅猛,广东平均每天就有207家民企诞生,上海也平均每天新增17O家民企刘永行、郭广昌等民营企业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并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追随者投身于创业热潮之中。然而,在民营企业风光的表面之下,却掩藏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70%以上的民营企业在轰轰烈烈中诞生,又在轰轰烈烈中死去,其中包括沈阳飞龙、珠海巨人这样曾经叱咤风云的“大腕”级企业,而只有不到30%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迎来“第二春”。据了解,许多民营企业第一次创业非常成功,积累了可观的原始财富,但在二次创业中却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惨遭“滑铁卢”。在这种情况下,“看上去很美”的二次创业,却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更成为许多创业者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7.
李建华 《浙商》2011,(21):36-36
浙江省代省长夏宝龙在座谈会上问:对民营企业在浙江发展的地位认识够不够?对民笃企业在浙江发展的轨迹研究够不够?对民企的扶持力度够不够?给予民企发展的温暖够不够?  相似文献   

8.
浅议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由于产权一元化和家族式的管理,不利于留住优秀人才;制度的随意性,使员工缺乏长期安全保障;有些民企老板自身素质差,决策缺乏民主,严重损伤了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产权一元化”和“家庭式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老板的综合素质,强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避免优秀人才流失。营造尊重、和谐、愉快、进取的群体氛围。  相似文献   

9.
江耀进 《中国工商》2004,(9):128-132
应该列出明细表和时间表,表明哪些行业可以进入,哪些行业还不能进入,这样民企才能明明白白。民企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但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同样存在于国企中。但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往往拿民营企业“说事”,而国企则安然无恙。原本属于一级政府拥有的权力,逐渐旁落到部门,异化到部门,固化到部门,结果任何部门都能对民企指手画脚,攫取利益。这极不正常——  相似文献   

10.
学企互动     
《中国工商》2002,(6):181-181
樊纲:民企待遇不如外企,吴敬琏:国企仍有“复困的危险”,中国亟须建立再分配机制,个私及股份制企业仍是就业主体,四大因素制约中国私营企业外贸出口。  相似文献   

11.
倪轶容 《浙商》2011,(14):54-55
面对商业地产开发热潮,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什么样的商业地产项目蕴藏着真正的财富?挥师商业地产开发,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为了更好地破解商业地产谜团,指引民营企业在地产热中看清形势,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6月18日下午,“2011(第二届)中国民企投融资大会”之“2011商业地产高峰论坛”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2.
倪云虎 《浙商》2011,(20):34-34
去年7月29日,我写了一篇“国企股的价值”的博客,提出“要发财买民企股、要保值买国企股”的建议,现在看来,本钱是保了,利息基本没有。为什么国企股那么熊?问题关键在两条:第一、上市国企能否赚钱仍然由政府说了算;第二、上市国企的社会股东能否获得投资回报仍然由政府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企股的价值仍然是个谜。  相似文献   

13.
对于众多民营企业来说,能否抓住“十二五”的机会至关重要。然而,民企如何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刘志勤 《国际广告》2010,(10):146-147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真正体现,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强大。如果将经济体比作人体的话,那么国企与民企就是人的两条腿,不能一粗一细,否则身体再强壮也只是个一击就倒的庞然大物。近日,全国工商联公布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尽管入围的500家民企在2009年的净利润总和达到2179.52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东北的第一个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东北司题的实质是什么?就中国本土而言,东北的国有企业无论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才队伍都是流的。改革开放后,缺什么?主要是缺少活力。民营经济的长处就在于它充满了活力,与市场经济有天然的联系.民营企业市场意识强.发展机制活创新成果多.创业精神足,民企与国企有机结合.对国企必将注入更大的活力。民营经济在东北发展得越好,  相似文献   

16.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如何做好品牌工作?日前上海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组织召开了“上海外贸企业出口品牌建设研讨会”。来自国企、民企、政府机关等单位的代表就所关心的“品牌——企业核心价值开发”这一主题,聆听了有关专家的演讲,探讨了品牌培育、品牌推广、品牌延伸、品牌管理与品牌维护等相关问题,对推动品牌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后,员工激励机制成了改制后企业探讨的重要问题,改制后从管理体制、员工的薪酬、员工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局面,为推进我国国企改制后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梁稳根猜想     
王晓林 《大经贸》2011,(12):96-96
2011年快结束时,力帆的老板尹明善发了一番感慨:“如果我们和国企斗,输的一定是我们,因为国企后面还有国有银行、国资委和政府的强力支持,如果我们硬要跟它斗的话确实是鸡蛋碰石头。”“对民营企业家提出三个劝告:不可让政府不高兴;不可让银行不高兴;不可让国企不高兴。”“民企的出路是到国外去,国内就交给国企。”  相似文献   

19.
刘晓妍 《浙商》2009,(14):48-49
复星集团、阿里巴巴、美特斯·邦威……世博会民企联合馆破茧而出,和世界500强企业“同台斗戏”,将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力量。正如世博会民企联合馆的口号:Do the Action!——一起来精彩!  相似文献   

20.
民企大不易     
《新财富》2013,(5):40-47
国退民进、民营企业弱势生存.是近年备受关注的话题但由“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榜者掌握的酋富型民企.虽然在遭遇调控时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但其调动资源的能量、博弈政府的筹码,某种程度上与地方性国企已不逞多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