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少有大的变化。有关笔筒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到明末,由于政权不稳,文人厌恶政治,逃避现实,大兴奢靡之风,一味追求生活中的美器。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玉是远古人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和认识的,人们从最初用来制造生产工具,到更多地用于祭祀、瑞符、美身、敛葬,其功用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礼器、兵器、剑饰、敛葬玉、佩饰、带饰、服饰、头饰、陈设、文具、肖生、工具等。玉璧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3.
玉服饰主要用于衣帽装饰。因此,这一类饰件多为单面刻有纹饰,且质地轻薄,体积也较小。主要有帽顶、帽花、衣扣和用于缝缀在服装上的玉花片。纹饰题材以花鸟、昆虫为主。玉服饰的发展到了唐代进入成熟期,由于唐代金银饰品流行的影响,玉服饰也多以片状为主。1996年杭州出土的临安  相似文献   

4.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少有大的变化。有关笔筒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到明末,由于政权不稳,文人厌恶政治。逃避现实,大兴奢靡之风,一味追求生活中的美器。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备受追捧。文人雅士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据《广志绎》载:“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至于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动辄千文百缗。”这一时期,文人自制成癖,工匠穷极工巧。许多精美绝伦的笔筒,令今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5.
一是材质鉴定,首先看玉的硬度,因为玉硬度比玻璃高,消费者在选购玉石时,可用玉石在玻璃上划,玻璃上就会出现划痕;其次是看玉石的透光性,在光线的照射下,可以看到玉石内部的棉絮状晶体结构;最后是看玉石的颜色,品质优秀的昆仑美玉大致有白玉、糖料(黄色)、白带翠(  相似文献   

6.
盛世藏古玉     
国家之宝、皇室之珍、镇国之玺都离不开玉,我国的"国"字即是四壁成垒的玉石大"国".有玉才可称之为"宝",玉就是国宝,国宝就是玉.自古以来,中国人爱玉、敬玉、崇玉的意识达到了无以复加、顶礼膜拜的程度.古往今来的艺术品交易中,古玉是最受尊崇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这一雅境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画堂春》,虽非专述文房,却从侧面反映出古代文人环拥雅物,晤言室内,与三两鸿儒畅叙文心的闲致生活,令人心生神往之情。早在宋代,在一众文人的推崇下,文房器物中的精彩之作便华丽转身,由实用之物成为官宦、高士手中鉴赏把玩的艺术品,进而被列入收藏品范畴,此风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玉,以"通灵宝玉"为核心,描写了当时的人们生活所用的诸多玉器:双衡比目玫瑰佩(组玉佩)、碧玉佩、汉玉九龙佩、玉环金佩、金玉环、金铃玉佩、碧玉红鞓(音同听,ting)带、腰玉、脂玉圈带(羊脂白玉带)、汉玉块、玉玦、玉如意、金玉如意、玉簪、玉簪花棒、白玉盒子、玉耳塞(玉耳珰)、玉戒指、绿玉斗、玉杯、玉玩等,是了解清代贵族用玉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其前身是在唐代就大量使用的笔船、笔床和笔格,它们虽说造型别致,但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大约到了明朝中晚期,文人的案头开始设置笔筒,并很快风靡天下,流传至今仍盛而不衰。材质多样,千姿百态笔筒材质多样,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木质、玉质等雕刻笔筒,除了要关注其本身的质地外,最重要的是看雕工;瓷质笔筒则应从胎、釉、瓷画水平等方面判断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书画艺术品市场渐渐繁荣之时,收藏玉石,鉴赏玉石的藏家、玩家也渐渐增多,玩家赏玉因为玉石文化在中华大地有七千年的文明历史,不仅玉石赏心悦目,而且可以陶冶情操;藏家藏玉,在于玉石有极大的升值空间,把藏玉作为一种投资。  相似文献   

11.
藏玉如君子     
《诗经》中有言:“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可见,玉自古便被赋予了特有的内涵。玉的可考历史比较悠久,中国最早的“玉”字出现于甲骨文中,玉器更多了些被悠久历史所赋予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2.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市北8公里的独山,又称独玉,《山海经》、《周礼》、《抱朴子》等古籍都有说及.独山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3种及3种以上的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艳美,硬度为6~6.5. 一枝独秀不是春 独山玉目前在北方仍有一定的市场,深受北方人民的喜爱.但随着纬度向南边推移,其知名度逐渐被和田玉、翡翠所替代.在上海的珠宝黄金店里甚至都看不到独山玉的身影,在笔者接触独山玉的这十余年里,最初看到的是粗放式的经营模式.简单粗糙的加工,使得独山玉在上海市场上一度被沦为石头的命运,也使南阳工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个别追求利润的商贩,利用独山玉色系的多样性,冒充其他玉种,如白玉、青白玉、翡翠,更有甚者直接拿酱色料去充当糖料.独山玉的名声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13.
刘云辉 《金融博览》2011,(14):66-68
《红楼梦》中的玉,以“通灵宝玉”为核心,描写了当时的人们生活所用的诸多玉器:双衡比目玫瑰佩(组玉佩)、碧玉佩、汉玉九龙佩、玉环金佩、金玉环、金铃玉佩、碧玉红鞓(音同听,ting)带、腰玉、脂玉圈带(羊脂白玉带)、汉玉块、玉块、玉如意、金玉如意、玉簪、玉簪花棒、白玉盒子、玉耳塞(玉耳珰)、玉戒指、绿玉斗、玉杯、玉玩等,是了解清代贵族用玉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对文人来说,营造一个优雅的读书环境,配之以雅致的家具及文玩器物,随时把玩,甚至比读书更重要。明人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中认为:"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笔精墨良亦成为历代文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如今,古人的这些文房雅玩,也成为收藏界日渐追崇的宝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房之道,源远流长,深蕴无穷,涉及艺事层面广袤,若参考明代文人的归纳大约可分属为用赏与居游二大类。居游类范围广至园林室庐的营造、花木水石的栽植、舟车衣饰的乘服。用赏类则以文房用品笔、墨、纸、砚等四宝为主体,兼佐笔筒、笔架、笔觇、笔洗、笔格、墨床、墨匣、墨夹、纸笥、纸筒、纸镇、压尺、砚屏、砚山、砚滴等辅助书写的工具,进而发展于鼓琴、焚香、奕棋、试茶、临帖、观画、刻竹、饲鹤等文人热衷的生活雅趣及艺事所必备的用具。甚至布置书斋中的几、榻、椅、案,供石古器的陈设等,都是中国古代文人精致生活美学的呈现。中国古语中“道”的意思,是致力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终极目标。多采多姿无与伦比的中国文房之道,常令邻邦的日本、韩国羡慕不已,自唐代以来即相继摹习仿效,虽成就未臻至境,但在承袭与沿革的过程中,已使文化传播的成果光耀异域。  相似文献   

16.
藏玉如君子     
《中国信用卡》2006,(3S):54-57
《诗经》中有言:“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可见,玉自古便被赋予了特有的内涵。玉的可考历史比较悠久,中国最早的“玉”字出现于甲骨中,玉器更多了些被悠久历史所赋予的神秘色彩。[编按]  相似文献   

17.
砚与笔、墨、纸合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砚台从单纯的文房用具,发展为集书法、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被历代文人视为珍玩藏品,也是"文房四宝"之首,当前很受藏家及投资者青睐。  相似文献   

18.
奥运奖牌"金镶玉"缘定昆仑玉2008年1月2日,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的昆仑玉被正式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受此利好消息影响,玉器市场上,原本无名的昆仑玉行情一路看涨,青海昆仑玉引起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玉兵器的形制主要有钺、戈、矛、刀、剑等。其中玉钺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它的原型即石斧。在国内新石器以后的遗址里几乎都有出土。早期的玉钺有的还留有打制的痕迹,到新石器中期以后器形渐趋规范,抛光更加精细,并逐渐从实用器中分离出来,成为用于政治宗教礼仪的特殊  相似文献   

20.
《中国黄金经济》2014,(22):12-12
为更好地集中行业内外人士的智慧。发扬泰山玉文化,近期。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共同组织了泰山玉定向作品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