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张建琴  陈鑫 《特区经济》2015,(3):124-125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规划和建设,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疆各地调整经济结构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本文以新疆木垒县哈萨克民族刺绣产业为例,通过对木垒县哈萨克民族刺绣产业现状、问题的实地调研,分析影响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焦虎三 《中国西部》2014,(15):48-55
<正>四川羌族因大多聚集生活在高山地区,村寨终日云雾缭绕,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从男子的云云鞋到妇女的围腰,美丽的羌绣品如同镶嵌在云朵上的花蕾,始终与羌人传统的民族服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羌绣技艺又与羌人生活息息相关,刺绣几乎是每个羌寨中羌族妇女每日必备的劳作。在午后灿烂的阳光下,碉房外,随处可见的刺绣妇女,成为羌寨最为温馨与美丽的画面。  相似文献   

3.
唐剑莹 《魅力中国》2011,(20):316-316
本文以嘉绒藏族编织、刺绣的图案造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嘉绒藏族编织、刺绣的特征及艺术价值,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旅游资源文化的角度,对嘉绒藏族编织、刺绣在旅游产品领域中的设计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追求、市场需求和生活需要,同时有益于嘉绒藏族编织、刺绣这种古老民族民间手工艺术能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上放射出新的光彩,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经济大潮的兴起,许多传统民族民间艺术转变自己,面向游客开发旅游产品,找到了一条依托旅游经济平台生存的新路径,这一过程导致其传统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以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开发为旅游商品的历程为例,通过分析几种有代表性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刺绣传统形态的改变,说明在当前的旅游市场特征下民族艺术传统形态变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项目推介     
项目1:宁夏海原县民间刺绣、剪纸开发项目 项目简介:民间刺绣,剪纸是宁夏海原县民间艺术的一大瑰宝.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内容。通过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民间剪纸征集工作.已收集作品5000余幅。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并能有效地对海原民间刺绣、剪纸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开发.带动民族艺术和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艺节来啦     
《走向世界》2013,(25):12-13
<正>中国艺术节是具有全国性、群众性的重要国家文化艺术节日。作为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中国艺术节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文艺事业不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卓有成效,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振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彝族刺绣产业已经成为楚雄州的重要民族特色产业,但是该产业在产业规模效应的发挥、产品、营销、人才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结合该产业发展的环境和自身特点,力图探究相关解决对策,为促进楚雄州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在古朴、素雅的苗寨中,吊脚楼悬空走廊里的苗族姑娘总是最吸引眼球的,游客们欣赏她们的貌美,而更让人目眩神迷的是她们身上精美绝伦的服饰、刺绣技艺以及璀璨夺目的银饰。如果说银饰是苗族的代表性标志,那么服饰便是他们独特的传统艺术。苗民用一针一线将苗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变化,都绣在了他们日常穿的服饰上。史学家将苗族服饰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相似文献   

9.
任何民族都离不开自己的艺术,任何艺术也都是属于具体民族的,打着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印记。我国的民族艺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情操,是全国各族人民经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对近二十年来我国民族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一个简要的综述,有利于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光敏 《发展》2005,(5):57-58
又是一年桃花红.桃花是报春花,每当红桃吐蕊的时节,春天就风姿绰约地降临到了人间.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当你来到位于甘肃东部的庆阳市西峰区各乡镇的农家小院,便可以看到农家姑娘、媳妇、大娘围坐在一起,正飞针走线,一件件香包刺绣作品被她们的巧手做活了,十二生肖、富贵图、金鸡报晓、福娃娃等等,在这里,你仿佛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在这里,你会深深地体会到,美源于生活,美就是生活.随着第四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日益临近,西峰区乡村巧妇们正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苏、湘、蜀、粤“四大名绣”,而南通的沈绣是继承苏绣精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朵刺绣艺术奇葩。它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先生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世世代代居住着一支以游牧业为主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又是一个有多种生产技能的民族,多从事农业、畜牧业。也擅长狩猎伐木和采集。其文化艺术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民间文学、舞蹈、歌曲,美术、刺绣和剪纸等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茶叶的制成品中最著名的是普洱茶,普洱茶乡主要指现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和临沦地区的部分.在这一地区主要居住着汉、哈尼、彝、傣、拉祜、佤、布朗、基诺、回、瑶、傈僳、白、苗、壮等民族.最早对普洱荼进行培植的是布朗族、德昂族的先民,自古普洱茶就被云南少数民族所运用,茶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密切相关.表现为:少数民族有成熟的饮茶习俗和茶艺,普洱茶是社会交往中重要的礼物,是宗教活动中的祭品,是葬礼中必备的物品,是治病的良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商品.普洱茶文化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列主义者认为,民族语文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在强调民族平等时,总是同时强调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在强调民族繁荣发展时,总是同时强调民族语言文字的繁荣发展。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可见,学习、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游过湘西山水的人,自然忘不了那里浓郁的乡土风情,赶过边城墟场的人, 更是忘不了那儿迷人的苗家刺绣……苗家刺绣,历史悠久,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古老歌》里,就叙述着和它有关的渊源。苗家刺绣,简称“苗绣”,苗语称为“巴倍”,传说苗绣起源于古代僕人的雕题文身。据屈家岭文化考古发现证明, 距今4800年前,苗族先民就已纺纱织布。从1958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可以推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湘西大山深处的苗族妇女“以麻丝为经,纬挑五  相似文献   

16.
蓝观覃 《魅力中国》2014,(17):72-72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歌唱教学中.对其审美思维的培养是我国声乐演唱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人文底蕴精神及艺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声乐歌唱的教学中,其审美思维的培养是教师、学生、音乐三方面相互认知、有机融合的过程。是教师对声乐演唱教学文本、学生对声乐演唱审美实践之间相互碰撞、彼此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鄂伦春民族在以游猎为主体漫长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虽然带有浓烈的游猎民族的色彩,但也具有鲜明的鄂伦春民族的特征。鄂伦春人,因所生活的环境不同,而信仰萨满,以狩猎为生。鄂伦春民族出于对自然普遍的敬畏,在生产生活敬祭活动和模仿生物活动技能中逐渐演变出了相对于其他民族的独特艺术,成为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璀璨明珠。传留至今的狩猎采集类的"斗熊舞"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皓月 《理论观察》2008,(1):130-13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香港文坛出现通俗文学,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描写和展现了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塑造一系列英雄人物、“民族平等,以人为本、和平共处”原则等等,以及这一原则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这种确立中国多民族的国家形象,但同时大力批判民族独裁主义的观点在当时无疑是具有进步性的,今天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金庸小说在民族问题上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都是罕有匹敌的。  相似文献   

19.
刺绣作为女红活计的典型代表,并在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中不朽的传承发展.它颐养了中国古代女子的轻灵秀丽的绝美性情,代表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勤劳善良和聪明智慧,诠释了中国古代女性的思想感情和全部生命,是一部活生生的女性史.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力发展民族餐饮经济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族餐饮泛指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菜肴和风味小吃。时下,发展民族餐饮经济已成为一种潮流,民俗在发展民俗餐饮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除了民俗的因素外,发展民族餐饮还应注意餐饮经济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