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财经》2005,(9)
盼星星,盼月亮,中国的纺织业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后配额时代”。然而,在短暂的欢娱之后,随着欧美以及土耳其、巴西等国家纷纷对中国祭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特保、反倾销等手段层出不穷,后配额时代带给中国纺织业的似乎是更多的压力与不安。正在中国纺织业为如何应付贸易保护主义发愁时,人民币升值了。尽管升值幅度并不算大,但就是这2%,就可以要了许多纺织企业的“命”。据测算,对许多出口型的纺织企业来说,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纺织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2%~6%,这对于很多利润率只有2%~3%的中国纺织企业来说,这是致命一击。如何尽快走出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成为了当今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总额位居国内其他行业前列。人民币升值使纺织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立足于纺织业的特点、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纺织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肖夏 《中国经贸》2008,(1):79-81
2007年年关已至,作为全球纺织行业第一生产、出口、消费大国,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风雨征程,格外艰难。一年来,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税率变化、加工贸易新政影响,以及面临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生产成本要素不断加大等严峻现实,我国纺织服装业单纯依靠出口带动产业增长的发展之路愈发困难。此外,世界主要纺织品市场格局日益调整,贸易摩擦和限制措施频仍不断,使得纺织服装业更加雪上加霜。尽管内外部压力重重,但2007年中国纺织服装业整体依然运行良好,显示出纺织业作为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一直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阐述RCEP的定义与内容,中国和RCEP的相互影响以及用数据分析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得出RECP的签署有助于扩大纺织服装的贸易出口,纺织企业实现向东南亚国家的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升级,从而减少成本、风险和污染,缓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压力.但是外来竞争者也可能以低价抢夺国内外消费者市场份额,再加上国内纺织业研发水平低,资金发展受限,这些都会是RCEP签署后影响纺织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本文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以及政策四方面提出相应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健  王艳梅 《辽宁经济》2010,(12):82-82
一、人民币升值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利之处人民币是否升值,升值幅度如何,时机如何,都会影响到产业格局的调整。如果幅度过大,时机把握不当,将会给产业格局调整带来不利之处。1.冲击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产品以价格取胜,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其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纺织业转型与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处于全国首位,其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但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等,使中国纺织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危机。本文从纺织发展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纺织业的现状,提出了关于我国纺织业转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经济效应可以从宏观、微观和金融市场三个层面进行考察。从宏观层面看,汇率改革能够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是对减少贸易失衡和调整国际收支的作用并不明显,反而由于持续的升值预期导致大规模资本流入,影响经济金融稳定。从微观层面看.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等行业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冲击,非贸易品部门则受益于人民币升值,FDI 投资区位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有利于我国转变过度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从市场层面看,更大的汇率弹性使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外汇风险上升,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和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相似文献   

8.
汇率是比价,更是杠杆和政策工具。本文对汇率的杠杆属性、人民币升值的中国产业升级效应及其约束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理论上人民币升值具备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效应,然而现实中却受制于中国国情、人民币升值的成本、产业结构与增长方式的刚性等,形成现实绩效远小于理论效应。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与调整必须坚持统筹兼顾、量变到质变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纺织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在世界保持着较领先的地位,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货币政策从紧、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纺织业面临危机,出口减少,显露衰态。而后又因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紧张、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发展遇瓶颈。文章结合产品周期理论,展望中国纺织业前景,并分析"一带一路"政策下,纺织业的发展新趋势,根据已有数据和成效,探索实现纺织业"走出去"的新生机。  相似文献   

10.
徐波 《黑河学刊》2009,(9):14-15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迅速。2008年开始由于受到金融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严重受阻,很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11.
张丽杰 《北方经济》2011,(12):82-8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表现出持续升值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人民币更是呈现出持续升值的趋势。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同时指出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及风险必须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纺织服装业是浙江外贸出口的支柱行业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以来,省内有关各方对人民币升值给该产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普遍担忧.  相似文献   

13.
纺织2006:岁末盘点 亦喜亦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夏 《中国经贸》2007,(2):54-56
当2007年刚至,回顿过去的一年,在出口成本增大.贸易摩擦频仍、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迫使中国纺织业不得不通过加速转型来得到继续发展的机会。对中国纺企而言,在我国加入WTO完成五年过渡期后迈向全球纺织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尽快改变出口增长方式,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扩大品牌形象,彻底摒弃低价竞争策略,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新阶段所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相信到目前为止,中国纺织业界已经充分体会到了国际纺织服装激烈竞争的严酷现实与市场经济“调控之手”的强大威力。因此,认真总结,迎接挑战,中国纺织业需要积极寻求新的突围路径和出口亮点。  相似文献   

14.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泉 《北方经济》2007,(6):118-120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调整,引起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其必然性,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吉丽 《北方经济》2006,(18):17-18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对其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克服其消极影响的一些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汇率波动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及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进行经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吸引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中国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将会抑制FDI 的流入,但不会使我国的FDI 明显下降,国内利率也与FDI 呈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的适度升值和长期稳定性有利于外资的合理流入,但目前阶段应加强资本监管,预防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涨价、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压力,给纺织、皮革等传统行业企业构成严峻挑战.政策调整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要真正实现良性发展必须另寻他途.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借助于结构型宏观经济季度模型就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模型给出的模拟结果与经济理论相吻合 ,人民币升值将会产生的 J曲线效应清晰可见 ,升值将带来的通货收缩压力也得到体现。政策模拟结果表明 ,为减小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渐进式升值优于瞬间大幅调整。不过 ,即使人民币升值 1 5 %,从长期看也不会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危害 ,因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大的负面影响仅发生在最初一两年内  相似文献   

19.
蔡文逸 《珠江经济》2007,(11):29-34
本文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原理,通过中美两国30种商品同期价格比较,对人民币升值幅度及趋势进行了假设条件下的预测.根据这一设想,比较中美两国同种商品的同期价格,得出没有贸易障碍条件下的预期汇率.在此基础上,肯定人民币升值的方向,并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于珠三角支柱产业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面临此种情形,珠三角企业特别是电子通讯制造企业,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调控商品价格,使商品价格进一步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肖夏 《中国经贸》2007,(3):66-67
近三年来中国贸易顺差持续“跳跃性”增加,2004年540亿美元,2005年1018.8亿美元,2006年已高达1774.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74%,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实力、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也使中国摆脱了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外汇缺口”消除了长达几十年的“出口创汇”压力。同时,中国贸易顺差过大,确实带来了一些如引发贸易摩擦、影响与美欧经贸关系、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等不利影响,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并把“减顺差”作为2007年中国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认真对待。中国纺织服装业一直是贸易顺差的“大头”,2005年1004亿美元,占当年的93%;2006年1440亿美元占当年的81%。因此2007年纺织业出口如何对待“减顺差”则是业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