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金融稳定的目标可以定位为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当前我国四类金融稳定政策工具都亟待建立健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9年全区人民银行要加强货币政策分析与研究,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管理,充分发挥旗县支行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做好金融市场工作,继续关注金融企业改革,加强金融稳定监测评估和分析,认真撰写《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和《区域金融稳定报告》,加强对交叉性金融业务以及金融创新情况的关注,继续加强金融稳定再贷款管理,加强金融稳定系统建设,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安全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3.
金融稳定研究:内涵及一个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江 《上海金融》2006,(11):23-26,70
金融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对金融稳定的研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近年来,我国也已将金融稳定作为政策当局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对于如何实现金融稳定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金融稳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金融稳定框架,以此为我国金融稳定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4.
《贵州农村金融》2011,(11):35-36
一、德国联邦议会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工具规模扩大方案。德国联邦议会9月29日以绝对多数票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工具规模扩大方案,为稳定欧元和救助欧元区债务国铺平道路。这一扩大方案旨在将欧洲金融稳定工具规模从2500亿欧元扩大至4400亿欧元。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者关于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对金融稳定影响的最新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微观层面探讨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对金融机构行为动机扭曲的影响,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以及对金融机构监督审核贷款水平的影响;二是从宏观层面探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包括对金融系统风险传染的影响,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三是从操作层面探讨现有CRT工具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我们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评述,进一步提出了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影响金融稳定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欧洲稳定机制作为欧盟一项永久性的金融救助机制,既与之前建立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有所联系,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欧债危机解决思路,其中欧洲稳定机制与欧盟近期一些重大的制度性改革紧密相连,暗含着欧洲新稳定框架的构建.为此,本文从Pisani-Ferry(2011)提出的新三元悖论的思路出发来梳理欧洲稳定机制的核心变革及其与欧洲新稳定框架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展望欧盟未来的改革前景.  相似文献   

7.
《金融论坛》2011,(3):82
《金融结构视角下的金融稳定研究》张润林著金融结构的改变通过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运作效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影响金融稳定。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贯彻实施货币政策成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人民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确保辖内金融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一些改革措施不尽完善,致使基层央行特别是县级支行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方面应有的作用,其中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人民银行县支行货币政策调控权的弱化。本文就人民银行县支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情况及其调控权做一粗浅的分析。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人民银行县支行的运用情况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  相似文献   

9.
马勇  付莉 《金融研究》2020,482(8):1-17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双支柱”调控框架都较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这说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双支柱”调控框架都较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这说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