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研究地产开发商和有物流需求的企业的合作行为,本文建立了一个物流地产供需双方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不同初始状态、不同复制动态方程下的地产开发商和有较大物流需求的企业的演化博弈策略。通过分析不同策略下博弈双方的行为及收益,认为在博弈的演化过程中,各方应该考虑合作剩余收益、租金和物流地产的开发成本等因素,按照合作剩余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从长远角度考虑博弈双方的利益来制定双赢策略,从而促进物流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转型期居民财产性收入不平等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宁光杰  雒蕾  齐伟 《经济研究》2016,(4):116-128,187
近年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严重,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利用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清华大学消费金融调研2008年的微观数据,以及2005、2008、2010年的省份数据,考察内部构成和家庭特征对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租金收入和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成为推动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利息和保险收益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产性收入差距。城乡和地区差异、教育培训水平和风险偏好程度等都是影响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举措应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通过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事业、引导低收入群体适度参与资本市场,完善保障房制度,严格控制财产性收入的过快增长和结构失衡,使其成为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收入差距与总消费是负相关的,即缩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政策将提高总消费。因此,我们应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努力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逐步形成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所占比例均较小的“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呈现差异性,在低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降低生育意愿,对生育意愿具有抑制效应,但在高收入阶层中没有呈现显著影响,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上述结论。从“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考察教育对不同收入阶层作用机制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的机制不同。对中等收入阶层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受到“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的共同影响;而在低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教育—文化”机制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政策制定时,应重点关注中低收入阶层群体的生育意愿,防止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必将对各类人群的收入分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其他群体相比,尽管中国低收入群体收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但是由于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低,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差,金融危机对其影响仍然巨大。因此,文章提出要以罕见的金融危机为契机将我国的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的范围,建议在当前形势下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调节收入分配:一是通过改变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保障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三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就业实现收入保障;四是加大税收制度改革力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五是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的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截然不同。本文基于1989—2011年CHNS微观数据,运用基尼系数跨期分解法考察中国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贫富阶层收入地位固化,不同阶层在获得经济地位提升的机会上存在差异;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分为两类:一是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引发的收入差距,二是“富人愈富”导致的收入差距。因此,从制度和体制上推进“提低、控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国情,导致我国收入差距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人力资本陷阱",即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之间具有明显的"循环累计因果效应"。一方面,人力资本状况通过影响居民的就业状况、劳动生产率以及非劳动收入,拉大人力资本状况不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收入差距又会通过影响居民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代际传递以及获得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等方面,加剧不同收入阶层之间人力资本状况的差距。这种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决定解决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必须长、短期政策相结合,短期措施是采取激励相容的福利政策,长期则要以改善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为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低收入群体与富人群体之间动态博弈的角度,讨论了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差距扩大化背景下各种可能的制度演变方向。在收入两极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制度演变的方向将首先取决于低收入群体与富人群体之间的暴力潜能对比状况,如果低收入群体在暴力潜能上充分大于富人群体,则将有可能暴发向计划经济转型的革命,而如果存在强有力意识形态对低收入群体的充分动员。则这一革命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反之,如果低收入群体在暴力潜能上接近或小于富人群体,则整个社会的制度演变有可能表现为在民主政体与富人独裁政体之间的经常摇摆。  相似文献   

9.
金波 《经济问题》2024,(5):96-105
在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境中,有效的环境治理不仅是提升生态质量的关键,也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结合规制俘获并引入公众参与作为主要参数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探究了各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结论表明:企业选择绿色转型主要取决于转型的成本和收益,在缺乏各级政府监管情况下企业转型收益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主动转型;中央政府的策略选择受到成本收益的制约,公众环境关注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推动中央政府选择监督策略;地方政府是否被规制俘获的关键在于其监督成本的高低和对经济的偏好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集群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企业间知识转移实现的动态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当企业从知识转移中获得的超额收益大于其支付成本时,最终会出现稳定的知识转移策略;通过增加差异化知识资源量、提高企业选择知识转移策略的概率、知识资源显性程度和企业间信任度,可促进博弈过程中更快实现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这基础上利用带有两个协整的VECM对该机制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通过降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效力影响经济增长,且金融发展程度有助于缓解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这种的负作用;经济增长通过物质资本途径扩大收入差距,通过人力资本途径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心态逐步失衡,即人们心理上所感受到的贫富差距将事实上的贫富差距又进一步的放大。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一部分人的腐败和非法致富,造成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并在人们心理上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放大。其二、耕农的比较利益过低、上千万国有企业职工的失业下岗,使传统的基础性阶层产生相对被剥夺感,在某些突发事件的刺激下,会发生失去理性控制的集体行为。其三、贫富两极分化的出现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人们关于贫富差距的社会心态发生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而且影响到对效率的追求。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配套的调节收入分配的国家法律体系,通过各种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杠杆,缩减贫富分化的差距;必须严格依法调节收入分配;改革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corporates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nitiatives of a domestic firm and analyses strategic trade policy towards a foreign firm in a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 We show that the tariff rate under a foreign (domestic) firm's leadership is lowest when the degree of CSR is large (small). We also show that the foreign firm's leadership yields the highest welfare when the degree of CSR is intermediate, while the domestic firm's leadership yields the highest welfare otherwise. In an endogenous‐timing game, we show that a simultaneous‐move outcome is the unique equilibrium when the degree of CSR is small; thus, it is never socially desirable. We also show that the domestic firm's leadership can be an equilibrium, which results in the highest welfare when the degree of CSR is large. Finally, when the degree of CSR is large, collusive behaviours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irms can increase welfare.  相似文献   

14.
运用代理成本理论和契约理论,阐述了控股股东与银行债权人之间利益博弈的机理。针对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特殊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独特的股权结构、过度的政府干预、较低的社会信任程度等,构建了控股股东与银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证明了均衡状态的存在,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搭建了控股股东与银行债权人之间利益博弈的理论分析框架,为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银行债权治理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是巨大的,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不同收入阶层的形成,各个收入阶层又形成了各自的消费者行为特征。低收入阶层主要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靠打零工或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较早退休或内定退休的集体企业职工、停产或半停产企业职工以及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中等收入阶层主要由政府公职人员、国有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个体经营者等组成。他们的收入基本稳定,在满足日常消费之外有一定的结余。高收入阶层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演艺界和体育界的明星,律师、医生等。各个收入阶层的消费为国家的宏观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Hui Wang 《Applied economics》2019,51(20):2172-2194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perty tax reform in China in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at recogni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among housing market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real data in 2010, we present the benchmark equilibrium for reference property and income tax rates. Then, we examine different property and income tax policies and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ir production, consumption, welfare and national income. We fi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perty tax would decrease the house production at the expense of welfare in taxed area. The expansion of the taxed regions may increase the total social welfare and national income. Even though property tax policy may not be able to chang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increasing income tax rate could narrow the income disparity. Finally, this article show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clusions when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optimal condition of equilibrium computation is performed under varied property tax policy.  相似文献   

17.
笔者利用博弈论中的支付矩阵模型,分别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三种模式各有其弊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可对企业家采取职位消费激励、收入报酬激励及建立声誉制度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结合中等收入国家的特点,提出如下理论假设:通胀所造成的家庭福利损失会影响中等收入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相关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后通过FGLS、差分GMM,以及系统GMM的方法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基础设施、债务水平、技术创新以及储蓄率这些影响因素之后,通胀对上述国家人均GDP增长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使是在年均通胀率只有514%的东亚国家组,通胀对人均GDP增长率的平均影响也达到了123个百分点~221个百分点,影响比重达到了27%~48%。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通胀的调控,以确保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use of equivalent income with that of utility, in th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in optimal income tax models. Equivalent income is a money metric welfare measure that, unlike utility, is not affected by monotonic transformations of utility. The use of equivalent income is found to produce an optimal tax rate that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degree of inequality aversion,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utility. With Cobb-Douglas and CES utility functions, the optimal tax rate is the same for utility and equivalent income where relative inequality aversion is unity. When using equivalent incomes, the case for high marginal rates does not depend on the assumption of a very low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leisure.  相似文献   

20.
隐性收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世界各国共同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大量的非公开隐性收入,但无法反映在调查数据中,结果是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扭曲了国民收入分配。巨额隐性收入的"灰色效应"包括经济失衡效应、社会矛盾效应、政治风险效应、学术失真效应。必须坚决治理隐性收入、调节社会分配差距,才能消除上述"灰色效应"。因此,构建一个较系统、全面的隐性收入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博弈论是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的理论,而隐性收入亦是由不同利益关系的个人和群体的交易行为所产生。博弈论可以作为分析社会隐性收入的分析工具。因此,可以构建交叉学科研究的新范式,运用经济博弈论来剖析隐性收入成因,建立系统的隐性收入分析框架,为治理隐性收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