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下     
<正>中国二季度GDP超日本日本政府8月16日发表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字显示,日本次季GDP总额为1.288万亿美元,少于中国的1.339万亿美元,表示中国次季GDP规模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而言都是个重要的里程碑。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GDP规模仅为日本的约17%。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供了一个关于比较优势下贸易利得的经验评估,19世纪日本向世界贸易开放作为一个自然实验,回答了如果日本在1851~1853年就参与到国际贸易中,那么日本在此期间的实际收入会增长多少的问题。文章使用贸易流量、无贸易价格和日本实际GDP的详细历史数据发现,若日本在1851~1853年就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则其GDP增长率约为8%~9%。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中国经济工作最大的亮点在“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这意味着多年来以“GDP论英雄”的宏观理念将开始扭转,决定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经济结构转型的改革,将成为“贯穿于经济社会各个环节”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供了一个关于比较优势下贸易利得的经验评估,19世纪日本向世界贸易开放作为一个自然实验,回答了如果日本在1851~1853年就参与到国际贸易中,那么日本在此期间的实际收入会增长多少的问题。文章使用贸易流量、无贸易价格和日本实际GDP的详细历史数据发现,若日本在1851~1853年就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则其GDP增长率约为8%~9%。  相似文献   

5.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备注 l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美国 GDP 进口 出口 CPI 失业率 日本 GDP 进口 出口 CPI 失业率 欧元区 GDP 进口 出口 CPI 失业率 中国香港 GDP 进口 出口 CPI 失业率 新加坡 GDP 进口 出口 CPI 失业率 2 .2 3.0 4.5 3.3 4.0 3.8 4 .0 4.4 10.6 12.6 4.6  相似文献   

6.
晓睿 《上海企业》2014,(2):46-47
从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到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GDP生产国,再到去年中国超过美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经济体量的壮大在彰显中国对世界经济渐次强烈影响能量的同时,也必然驱动着中国领导人向国际社会发出越来越明确与合理的诉求.在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作出的今年“八大工作重点”布局中,增强中国国际金融话语权的表述赫然其中.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是我第四次访问日本。记得2004年3月我第一次来到位于日本的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访问时,那时(2003年)日本的GDP规模43260亿美元,我国是15752亿美元,日本是我国的2.73倍,人均水平相差20倍以上。当时,一谈到日本,好多人都会想  相似文献   

8.
底特律从辉煌的"汽车之都"演变为一个没落、颓废、濒临破产的城市,揭示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规律.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财政收支的审慎性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经济结构转型有内在规律,顺应新旧主导产业变迁趋势,实现有效的结构升级是避免破产风险的良方.新旧主导产业的更迭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固守旧有模式对经济发展而言是危险的,结构升级是避免破产的最基础支撑.美国汽车行业在日本企业行业的冲击下竞争力大大降低,加上向新兴经济体转移部分产业环节,使得美国汽车产业成为一个缺乏创造性的旧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9.
顾静言 《物流科技》1998,21(3):22-23
一、日本的近期经济与物流 由于受东南亚金融经济危机和国内个人消费长时期不振的影响,目前日本的经济仍没有摆脱泡沫经济后遗症,处于不景气状态.大型金融机构一个接一个破产,不良债权及其相关的金融系统不稳定状态还在蔓延,今年6月日元汇率再次跌到最低点,7月桥本辞职,全日本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不安全感日益增长.据‘97年末推测,‘9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9%,与历史最低的’97年相同,也即‘98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总量不大,今年大概8.2万亿美元的GDP,增长7.8%左右,比去年净增49000亿GDP的规模,但是今年的增量大,我测算一下,大概今年的GDP净增,按今年全年的汇率测算,应该会净增加8000亿美元。美国今年按2%的GDP增速算,大概增加3000亿美元。所以美国的总量最大,中国的增量很大。政治生态确定以后,全球市场未来的发展,全球经济的景气方向会产生重大的变化。环球经济景气变化目前,环球经济景气变化出现分化交叉蜕变。也就是说全球经济,无论是上还是下,不是同步的。2008、2009年是同步向下,2010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经济强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合4.91万亿美元。截至2009年年底,日本外汇储备为1.049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二;拥有约2.5万亿美元海外资产,连续十几年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相似文献   

12.
谈中国如何借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在经济转型、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同时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不力,造成了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2009年,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加速城市化、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宏观环境,同样面临房价和地价大幅上涨、房地产直接和间接融资大幅增加等问题,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短期也积累了很大的泡沫,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现代企业》2011,(2):36-37
中国GDP超日本成世界第二经过30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10年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时代》2011,(6):18-18
在过去20年中,中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繁荣,而巨大的中国泡沫的破灭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国的经济模式是以出口驱动型增长为基础的。若扣除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国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会减少6%,但这种计算方法极大降低了对美贸易顺差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事实上,对美贸易顺差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还体现在其他三个间接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真的不行了吗? 据统计,1990-2000年日本GDP年增长率为1.75%,同期七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与日本增长率不相上下的有法国(1.8%)、英国(1.9%)、意大利(1.56%).大家公认的经济增长"优等生"德国同期增长率也只有2.25%,仅比日本高0.5%.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确实下降了,但人们应清楚地看到,日本仍稳坐世界经济强国的第二把交椅.  相似文献   

16.
减速的宿命     
蔡昉 《中国企业家》2012,(17):42-45
四年前中国就触碰到了人均GDP7000美元的"魔幻数字",如今减速的命运真的来了。想摆脱吗?出路只能是三选一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后,紧接着的问题自然是:中国何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GDP总量,将从2011年的11.3万亿美元增长为201 6年的1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而此期间,美国则从15.2万亿美  相似文献   

17.
《楼市》2012,(6):21
透视两会,点评市场【GDP"弃8"开启土地财政实质变革】【两会现场】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专家观点】资深媒体人张家齐:"保增长、促改革"是总理工作报告中对今年宏观经济走向的基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目前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带来的房地产泡沫撤火。土地财政影响经济转型,房地产  相似文献   

18.
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4年超越美国成世界第一。中国国内没有因此兴高采烈。中国近两年喜讯不断。2009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全球第二;2012年,我国贸易总额为38667亿美元,小幅超过美国的38628.59亿美元,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13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第四季度日本GDP增长达6.4%,这是1990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长值。美国本来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2003年,日本对美的出口下降了9.8%,而对中国出口却增长了33%,2003年日本出口增长的68%是对华出口贡献的,中国因素显得很突出。由此从一些日本媒体传出中国是日本经济“救世主”的说法,现在国内一些媒体也在引用,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特别是由中国学者或媒体大肆渲染,更不合适。日本是一个危机感特别强的国家,说中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在经济转型、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同时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不力,造成了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2009年,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加速城市化、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宏观环境,同样面临房价和地价大幅上涨、房地产直接和间接融资大幅增加等问题,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短期也积累了很大的泡沫,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