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法律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做出详细的规定,但这些法律法规均只对于一般消费者权益保护做出规定,并没有专门对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做出规定。通过对我国BtoC的发展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从经济学和法理学两方面分析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阐述了我国BtoC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3)
2014年3月15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协组织公益诉讼权是其最为核心的一项内容。2014年12月30日,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正式向上海铁路局提起公益诉讼,要求其停止"强制实名制购票乘车后遗失车票的消费者另行购票"的规定,成为国内由消费者组织提起的第一例消费维权公益诉讼。然而至今法律赋予消协的这项职能在实施中困难重重,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全国消协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凤毛麟角。文章研究认为,应从立法、组织、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对消协加以完善,推动公益诉讼职能落实,保护好消费者的群体性权益。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国的民诉修正案增加了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的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但具体的配套制度和措施并不完善.消费者诉讼成本高,所获赔偿却有限,相关的群体诉讼制度不足以有力地保护消费者权利,在小额消费者诉讼中消费者的多数权利得不到救济.美国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及实践最完备的国家,本文旨在美国消费者集团诉讼的相关制度的设计进行研究,对于完善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相关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涛 《生产力研究》2008,(24):91-92
我国法律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做出详细的规定,但这些法律法规均只对于一般消费者权益保护做出规定,并没有专门针对电子商务消费者。文章通过对我国BtoC的发展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的比较,从经济学和法理学两方面分析了消费者权益为什么会受到损害,阐述了我国BtoC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立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消费者集团诉讼有着细致的判例和法律规定.本文旨在介绍、评析美国的消费者集团诉讼制度,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一些有益的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照钦 《江南论坛》2023,(11):49-53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所规定的公益诉讼主体间存在职能内容不清、行使顺位不明的问题,引发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条款的适用障碍。通过梳理各主体一般公益诉讼职能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其各自的公益诉讼职能内容;进一步从“职能范围不清”和“行使顺位不明”两方面阐明各主体职能行使障碍的内涵;结合检察院、消费者协会、网信部门设立的宗旨和职能,从体系化视角阐明三者各自所保护的公共利益类型、厘清三者间保护个人信息公共利益的职能顺位,在法律适用层面为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7.
最新的《民诉法》增加了对违法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规定,赋予了第三人程序性救济之权,又确立了第三人异议之诉制度,赋予第三人通过诉讼寻求实体性救济之权。这与修改前的《民诉法》相比较,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就第三人执行异议制度而言,最新的《民诉法》虽然较以前有了极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有待完善。为了完善我国的第三人执行异议制度,必须坚持程度性救济和实体性救济的并重完善,全面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这样的第三人异议制度,才能被称为完善的第三人异议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影响的扩大,一些银行也开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客户,为金融消费者维权的观念和行动都提升了许多。事实上,银行的客户也确实是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按此立法精神,既然金融客户为生活  相似文献   

9.
从消费者群体权益保护视角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对于我国法制的完善以及消费者群体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消费者群体权益受侵害的状况主要表现为:消费领域的主要市场主体企业与一般市场主体消费者形成明显的强弱对比,现阶段我国经济特点加剧了消费领域的利益冲突,保护消费者群体权益的公益诉讼制度不健全。目前,保护消费者群体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我国建立适合国情的公益诉讼制度。赋予原告主体资格,建立胜诉奖励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已初步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体法体系,但在程序法的构建上相对滞后.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针对消费纠纷等小额纠纷设立专门程序,在现代诉讼的视角下,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这一领域的经验都有值得借鉴之处.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的同时,应当构建小额诉讼制度,从而健全我国消费者权益诉讼机制,给予消费者实体及程序利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不仅以传统的权利人提起的侵权之诉大量增加,而且以义务人为原告的新型的确认不侵权之诉也不断涌现。但我国目前只有最高人民法院针对个别案件颁布的《批复》、《解释》、《规定》等不具有普遍参照执行意义的法律性文件,并且《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将此类纠纷定性为侵权类纠纷,造成权利人与义务人权益保护的天平的失衡。文章从民事诉讼法学消极确认之诉这一新的视角,为义务人作为原告提起该种诉讼提供法律依据,平衡权利人与义务人的诉讼权益,并且为完善相关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7)
<正>一是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监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等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正逐步加强,但互联网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仍然欠缺,尚处在"无法可依"的境地。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群体相比传统金融消  相似文献   

13.
假冒艺术品消费者权益的维护随着艺术品造假行为的盛行而日益引起艺术界和法律界的关注。维护假冒艺术品消费者的权益,关键在于正确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完善《拍卖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于一般的艺术品贸易和服务;《拍卖法》的修改重在对其中的"声明不保证"条款作出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保护消费者权益、处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和纠纷等民事问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出台之前,主要是根据《民法通则》行事的。与《民法通则》比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一步确立了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以及二者在交易活动中应遵守的原则,特别是侵犯消费者权益后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从而弥补了《民法通则》中的不足。因此,消费者应认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学会以此保护自己。这就需要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究竟在哪些方面发展和完善了《民法通则》。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远程教育属于服务产业,学生接受教育是一种消费行为,但直接将远程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不可行。应抓紧提高我国教育法治水平,制定《远程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保障学生消费者权益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公众的视线聚焦于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消费者保护上,重新审视、完善《消费者保护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消费者保护法》和《反垄断法》都属于消费者保护法法律规范内容体系,只是在不同层级的消费者保护法律规范中对消费者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因此,两者在立法宗旨、立法出发点、保护环节上存在差异,又在交易结果、增进消费者福利等方面相互补充和交叉。正确认识两法的异同有助于更为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7.
陶建国 《经济论坛》2009,(17):23-25
欧盟保护消费者政策正式确立于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8年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禁令请求指令则为保护消费者利益提供了司法上的保障。欧盟消费者政策的形成过程表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许多问题,亟需采取以下对策给予解决:对从事网络经营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建立通过网络发布商业广告的经营者在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制度;保障消费者在网络交易时所享有的知情权;注重对用户的信息及个人隐私的保护;保障消费者支付款项的安全;建立和完善统一适用的退货换货制度;建立和完善网上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行政监管和司法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9.
赵倩 《经济视角》2010,(9):76-78
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加,法院在支持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也态度坚定,但经营者高于法定赔偿的承诺是否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仍然存疑。笔者认为,应基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建立良好的市场制度的角度,对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还敢承诺假一赔十的经营者不应手软,法院对其重罚才可能产生威慑和惩罚作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上议事日程的前提下,不妨借鉴《食品安全法》的修订,适当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赔偿倍数,使其符合现今市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卢淑珍  刘秀梅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146-147,16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也愈演愈烈。从两大乳业集团的"诬陷门"事件,到最近的互联网行业的3Q事件,无疑说明了这一问题。不正当竞争不仅仅损害经营者自身的利益,更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针对消费者权益的直接保护,因此,研究不正当竞争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引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