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国商贸发展及国际商贸流通对交通的依赖性正在逐渐增强.打通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有利于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形成,有利于打破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分割状态,进而有效促进中国商贸发展和东北亚国际商贸流通.基于这一思路,在阐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实施现状基础上,研究了其对中国商贸发展和国际商贸流通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商贸流通业已成为带动国内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为进一步发挥商贸流通业对青海省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在阐述商贸流通业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青海省内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提出青海省内商贸流通业的今后发展方向和对策建议,分析了推动青海省内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商品贸易和流通业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商贸物流,繁荣地区经济,成为区域性发展的紧迫问题。因此,结合地区产业特性分析地区商贸物流业现状,明确商贸物流发展的优势及劣势,积极寻求发展区域商贸物流的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国内外理论与实践发展看,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背景下,探究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及区域差距,可以更为深刻准确地认识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距问题。本文在回顾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商贸流通效率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中国商贸流通特点,构建了商贸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全面衡量中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并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商贸流通与县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伟毅 《市场周刊》2004,(12):30-31,29
商贸流通业属于第三产业,它是经济发展和商品市场化程度的表征。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发展,商贸流通业将越来越发达,并且反过来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特别是当前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贸流通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选取闽南厦漳泉地区的十四个县与县级市,以其为蓝本来研究商贸流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阐述商贸流通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分析了现代商贸流通产业的辐射效应:商贸流通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愈来愈大、促进农业和工业发展,强化其生产功能、提升第三产业、整合产业链等;提出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并提出了相关优化路径: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断进行创新,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技术水平、缩小区域差异,平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等,促进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预示了商业贸易发展的趋势。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商品供大于求的时代,一个流通决定生产的时代,一个零售业引导消费升级的时代。在我们为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振臂高呼、摇旗呐喊时,商贸行业的发展站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不得不思考与面对如何推动商贸创新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贸流通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商贸流通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特点和问题,特别是城乡商贸流通的二元化问题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须对城乡商贸流通特点和差异进行分析,建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雷 《商业时代》2015,(8):17-19
本文以我国500强企业为对象,研究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竞争水平与大企业区域布局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企业区域分布与商贸流通业竞争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个区域大企业布局规模的提升能有力增强该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一个区域商贸流通行业竞争水平提升能为区域大企业建设提供有力的通道支撑,促进大企业规模实力提升及外部区域大企业向内转移,进而促使大企业区域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商贸流通发展滞后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如何在一体化视角下构建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当前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现状后,针对现代化信息程度较低、竞争能力弱、流通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实践性解决措施,以提高城乡间经济关联度,带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于敏  王彦智 《中国市场》2007,(49):82-83
随着我国经济中心的北移,环渤海经济圈应运而生。环渤海经济圈无论从广义上还是从狭义上来看,胶东地区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区位优势特别突出。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促使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和旅游业的兴旺以及承接日、韩等国经济产业的转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整个胶东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港口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间接推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鹿特丹港、纽约港、东京港等国际大港在推动各自国家崛起中的重要作用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河北省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成员,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都是环渤海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和利用这些冀东港口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The orthodox theory of foreign trade, which is simply a theory of re-allocation, can scarcely do justice to the issues that arise in the context of North-South relations. Its isolation from the problems of world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t trade flows and the transfer of production factors reduces its relevance to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造就了新的贸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在传统外贸增长疲软的背景下,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助推器。"一湾连十国"的广西,处在"一带一路"交汇的关键区域,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跨境电商发展前景广阔。广西跨境电商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继续完善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创新监管模式、引导传统外贸企业积极拓宽跨境电商业务等,促进广西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Jörg Beyfuss 《Intereconomics》1978,13(11-12):287-290
The classic view of the theory of foreign trade that unfettere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f goods enhanc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all participating nations is gaining more and more ground in the discussions about development policy. Since past experience has shown capital aid alone to be incapable of lessening the prosperity differential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the “Aid by Trade“ strategy is now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There is however no panacea which would embrace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e closely in the international goods exchanges.  相似文献   

16.
Beyfuss  J&#;rg 《Intereconomics》1978,13(11):287-290

The classic view of the theory of foreign trade that unfettere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f goods enhanc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all participating nations is gaining more and more ground in the discussions about development policy. Since past experience has shown capital aid alone to be incapable of lessening the prosperity differential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the “Aid by Trade“ strategy is now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There is however no panacea which would embrace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e closely in the international goods exchanges.

  相似文献   

17.
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机场基础设施质量、海关程序负担和贸易壁垒普遍度三个指标衡量了贸易便利化程度,并应用国际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东盟贸易便利化措施对中国-东盟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盟机场基础设施质量的改善对中国-东盟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有显著的影响。东盟机场基础设施质量等级每提升1%,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将增加1.48%。而海关程序负担和贸易壁垒普遍度的改善对中国-东盟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两个模拟方案,模拟分析了东盟贸易便利化程度的加深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如果东盟每个国家机场基础设施质量都提升到区域平均水平(5.2),则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将提高39.34%。如果东盟每个国家机场基础设施质量等级提升到区域最高水平(6.9),则中国制造业产品对东盟出口额将增长70.95%。  相似文献   

18.
王健 《国际经贸探索》2008,24(11):70-75
文章集中研究1990~2007年东盟国家贸易发展问题,得出自由化背景下东盟贸易发展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特征.通过引入和建立全球层面的出口依存度、贸易贡献度和贸易自由度,区域层面的区域内贸易集中度、贸易地区倾向性和贸易伙伴排名等六个指标,全面研究东盟贸易发展问题,并对中国对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论外贸企业的虚拟经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交易成为可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更加畅通。传统专业外贸企业作为“贸易中介”的作用相对弱化,引发了外贸企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外贸企业的虚拟经营,形成了新的工贸关系。外贸企业依靠研发和品牌由过去生产企业商品的推销者,转变为国际市场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兴大国进行区域合作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以及提高交易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构筑理论模型,对新兴大国内部跨区域经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供求进行均衡分析,研究发现:大国区域经济分工协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之后,区域才能在内部公共产品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需求之间实现均衡;利率决定着大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当利率上升时,区域购买公共产品的数量会下降;当利率下降时,区域购买公共产品的数量会增加;大国经济规模与公共产品需求是正相关关系,两者通过利率机制的媒介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新兴大国必须基于要素禀赋,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经济规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以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