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服务外包成为继制造外包的另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目前适用于服务外包的理论却很少。全球价值链理论是研究制造外包的理论工具,鉴于制造外包与服务外包的差异,全球价值链理论并不能照搬到服务外包领域。本文在借鉴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外包价值链的构想,构建了服务外包价值链的治理、驱动机制和升级等一些重要分析工具,以期推动服务外包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承接服务外包既面临着国外服务外包城市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内其他基地城市的激烈竞争。通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武汉与10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武汉在吸引服务外包的商业环境以及人才储备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与其它基地城市存在很大差距,在吸引服务外包的综合竞争力方面在全国处于相对弱势。应重点发展本土优势领域的软件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武汉市服务外包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姜文杰 《现代经济》2007,6(12):125-129
本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形式,即企业将信息服务、应有管理和商业流程等业务发包给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戍本、优化产业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客户服务外包等等。由于全球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已把服务外包发展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且服务外包具有信息技术承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对中国而言,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有助于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扩大知识型服务产品出口,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等诸多利好。本文通过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的研究,分析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与障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订一系列的对策来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以实现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路、雇员规模和劳动力成本以及外包服务商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的原因。通过培育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供求主体,可以促使外包需球的扩大和外包供给的增加,从而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我国的发展,帮助企业赢得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物业外包是由产业发展规律决定,企业会追逐高附加值,高利润的领域,而将低附加值的产业链,逐渐剥离出去,分包给相关的专业服务公司。管理的“外包”的实质是更专业化,更细分工,也是外包双方企业之间的一种协作。物业管理企业“外包”模式的出现,可以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或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也是由于物业管理企业的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物业外包中,对交易费用与风险的监管,决定了外包的可行性,利润的多少,外包能否长期等。交易费用与风险的监管是物业外包成功的关键之一。物业外包可促进物业的产业升级,良性发展,是现代物业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业务外包的涵义入手,分析我国现阶段企业参与业务外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业务外包的对策,以期对中国企业的外包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李颀 《现代经济》2009,8(4):89-90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人力资源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使得企业集中精力于战略性人力资源职能能力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如何判别需要外包的业务内容以及外包的具体形式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相关法律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吸引金融服务离岸外包已经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热点,中国也已将承接包括金融服务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作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本文从GATS角度探讨了金融服务外包的归类,这一问题涉及确认WTO成员是否在金融服务外包开放上作出承诺。本文建议中国在WTO多哈谈判中可要求有关成员承诺开放包括金融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本文结合金融服务外包方关心的问题,着重探讨了中国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应注意的法律问题,如金融监管、数据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网上商务税收优惠等。  相似文献   

9.
服务外包竞争战略--基于中国跨国公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外包已日渐成为跨国经营的新潮流。中国只有抓住服务外包国际转移的机会,才能完成经济的第二次起飞。为此,中国应在全球服务外包供需条件下确定自己的服务外包竞争战略,而外包服务企业也要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使得网络营销外包成为可能和必要。网络营销外包是典型的业务流程外包(BPO),对于企业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保持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与风险、建立良好的企业合作关系有很大作用。本文探讨了网络营销外包的运作模式及其主要服务内容.分析了网络营销外包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五大风险,多方面提出了防范网络营销外包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服务外包作为新世纪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创造以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为特征的中国外包中心,把承接各种服务外包业务作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当前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服务外包承接方在网络中的分工地位由服务外包全球网络体系内的伙伴关系或治理关系所决定.全球服务外包网络体系下的承包商和发包商的关系可分为战术型伙伴关系、战略型伙伴关系和转型伙伴关系三类.我国在承接软件服务业务上与发包国的"战术型"伙伴关系决定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在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我国的软件承接商要获得技术租、关系租甚至品...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是图书馆一种新型管理办法,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目前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为提高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质量,应针对弊端,探讨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外包迅猛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服务外包产业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在承接服务外包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异质型外包的生产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质型外包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外包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现状,分析了不同途径的外包方式和承接不同生产工序的外包环节对生产率的作用,结果发现:承接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要大于对外发包,材料外包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要显著大于服务外包,承接加工品与资本品生产工序的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承接初级品与零部件工序环节的外包,在融入全球化外商投资的溢出传递效应时,承接不同生产工序环节的制造业外包对生产率的整体提升效果仍为正向促进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有关发展异质型外包的差异化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饭店业务外包的模式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期学者对外包模式的划分主要分成两个阶段:单维度和多维度。但由于类型过多又无法体现饭店行业的本质特征,故笔者试图从外包形式、外包业务、外包程度、外包管理权限四个维度来建立饭店业务外包模式划分指标体系,更为清晰和完整地阐述饭店业务外包模式的划分标准和选择要素,从而为饭店业务外包模式的选择、建立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代理商的积极作用,重庆市垫江县劳务外包迅速兴起。垫江县的劳务外包通过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企业外包业务,开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离土不离乡”的新模式,开辟了一条发展县域经济,尤其是县域工业经济的新路。垫江县的劳务外包还处于业务外包的低级阶段,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劳务外包,另一方面应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升级,积极发展生产外包和物流外包。垫江县要对业务外包进行长期的科学规划;建立完善业务外包信息网络平台;制定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乡、镇、村级建立比较集中的、有固定场所的劳务加工点,并鼓励农民购买机器设备、建立微型家庭工厂,促进劳务外包的升级发展;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励、扶持代理商,并加强对代理商、村长及农民的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18.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即企业将信息服务和商务流程等业务发包给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全球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已经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国际经验表明,运用适当模式将极大地促进服务外包的发展。本文对全球发展服务外包的多重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动因和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多重模式加快发展我国服务外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outsourcing has become a widely used and researched means for firms to change their performance.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link outsourcing to the market success of firms, specifically their market share. We argue that although firms may be able to increase their market share through outsourcing, this is only true up to a point, beyond which market share actually decreases as a consequence of further outsourcing. There is, in other words, a negatively curvilinear (inverted U-shap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sourcing and market share. We also hypothesize that the outsourcing–market share relationship is moderated negatively by both the strength of firm resources and the extent of competition in a firm’s market. We empirically confirm these arguments through a panel data analysis containing over 19,000 observations on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offer some cas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mechanisms driving these results. Finally,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