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然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史记·货殖列传》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业理论计然七策后,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范蠡在感叹之余,认为计然七策既然用于治理国家有如此奇效,  相似文献   

2.
浙江这块区域在春秋战国之前为越人的聚居地,此后越人在此建立了越国,而计然就是越国一位最重要的谋士。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集中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但其实这些都是来自于计然,他不仅研究宏观经济,还研究微观经济。计然大约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来调节社会生产、调控市场的人。  相似文献   

3.
苏忠 《东南置业》2006,(11):148-148
苑蠡,春秋时期越国名臣,曾辅佐吴王夫差定计复国,之后成功将老板女朋友西施拐走,泛舟江湖,客居过齐地,后辗转割离地经商,并大获成功,时人称:“在越为范蠡,在弃为鸥夷子皮,在陶为朱公”。  相似文献   

4.
元末明初著名文人刘基在其所著《郁离子》中,写有这样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个叫虞孚的穷人,向博学多才的计然学会了栽种漆树的技术,经过三年辛勤劳动,终于收获上等漆数百斛。他听妻弟说:吴国人时尚装饰,漆是俏货,加之吴、越两国因互相敌视,邦  相似文献   

5.
我国春秋时期,楚国有位奇才叫范蠡,司马迁说:“范蠡三迁毕有荣名”,一点不假。越王勾践能成大事,是与范蠡毅然投奔勾践,刻苦图强,帮其灭吴分不开。勾践对范蠡感激不尽,许诺“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可范蠡认为“大名之下,难于久居”,悄然离开了勾践来到齐国,改名鸱夷子皮做起了平民百姓。父子耕种养殖,不几年又发了家。齐君闻其贤又拜他为相。范蠡觉得很不安,认为“久受尊名,不祥”,又辞官隐居在陶(今山东曹县东北),以经商致富,号陶朱公。几年工夫,“陶朱公”便成了财富的代名词。纵观范蠡曲折而成功的一生,至少能给今…  相似文献   

6.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业家。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3年,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急流勇退,隐居于陶,改名为“鸱夷子皮”,以经商闻名天下,史称“陶朱公”。范蠡的经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等商训众人皆知,日本商界领袖酒井甫先生曾专程前往山东省肥城市陶山拜谒范蠡墓,并把范蠡经商思想制作成星云图,刻在碑上立于范蠡墓前。可以说,范蠡前半生灭吴兴越,后半生经商致富,是历史上为官为商的楷模,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受全球化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很多行业价格下调,对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走出困境任务艰巨。在此,笔者就范蠡的经商思想谈几点看法,以期对我国企业加强营销管理、调整营销方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魏纪侯 《英才》2008,(3):117-117
信不信由你,范蠡是古往今来最大的玩家。 帮主公富国强兵,复仇雪耻,这一点诸葛亮没有做到;功成名就,挂冠而去,这一点韩信没有做到;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几年间,就积累数千万家产,这一点他的老师计然没有做到;当了三年齐相,又归还相印,再次离开政坛,这一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没有做到;换了一个地方,又成巨富,这一点号称“干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没有做到;最后,把一生财物散尽,财富归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一点连李嘉诚也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8.
古今人物除了名与字外,还有一个号,又称“别号”。《辞海》:“别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称渭。”越国大夫范蠡功或身退,北去齐国,号“鸱夷子皮”。秦武王时,宰相甘茂曾住南阴乡的侉里,号“樗里子”。取号之风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可谓源远流长。古代直至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尤其是文人.取号蔚然成风。究其原因,是为了在名字之外有个美称,《周礼》载:“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企业改革脱困步伐。日前,湖北省谷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企业改革脱困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企业改革脱困步伐实施方案》。本着“因地制宜、一厂一策”的原则,对25家国有企业、8家集体企业制定七种改革脱困形式:  相似文献   

10.
猫捉老鼠     
《大众标准化》2010,(11):55-55
<正>一个越国人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只善于捕老鼠的猫。这只猫善于捕鼠,也喜欢吃鸡,结果越国人家中的老鼠被捕光了,但鸡也所剩无几。他的儿子想把吃鸡的猫赶走,父亲却说:"祸害我们家的是老鼠不是猫,老鼠偷我们的食物,咬坏我们的衣物,挖穿我们的墙壁,  相似文献   

11.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范蠡,在当时可算得是越国一位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军事家了。他曾经两次从高爵厚禄中弃政从商,一生中多次创造出商业界的辉煌,其事迹为后人广为传颂,漫长的人生路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2.
《楼市》2013,(Z4):156-157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江南灵秀山水更是吸引无数文人骚客寄情其间,诸如泛舟太湖的范蠡、"浮家苕霅"的张志和。杭州西郊也有着这么一块充满灵性的山水——青山湖国家森林园。青山湖的水域面积约为西  相似文献   

13.
叶子 《东南置业》2014,(9):66-71
写字楼,专业性极强的商业办公楼。这里虽不能用于住宅,但在此工作的人们一天中却有二分之~的时间忙碌于此,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对于设计师而言,在偌大的空间里既要有办公的严谨,也要有“生活”的舒适,实属不易。而本案卓绝群伦,呈现出人性化十足的办公环境,然不失简洁大方的装饰风格也是其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救市进行时     
《房地产导刊》2008,(11):12-12
救市之策,如期而至。 10月22日,针对中国经济减速及房地产业急剧下滑的局势,中央集中出台七项救市举措,挽救楼市下跌之颓势,力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范蠡一生迁徙三次,变更多次身份.可无论是作为谋士、政客,还是商人,范蠡都取得了显赫的功绩,更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范蠡三徙,每徙皆有荣名." "范蠡三徙"世人已耳熟能详,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还有一个"范蠡救子"的典故,却是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总会计师》2005,(5):58-58
本书不是一般的商业著作。在这里,你找不到像“管理十秘诀”或“成功七策”等类似的单一解决方案:相反地,你会看到各种相互激荡、共鸣甚至冲突的论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春秋时的政治家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雪耻终成一代霸业的事迹,是人们所熟知的。然而范蠡功成身退,弃官出走,至陶而居(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朱公,一心经商致富使当时“言富者,皆称陶朱公”的事迹却鲜为人知,据史书记载,范蠡父子既“居货”又“耕畜”,可谓农,牧、商结合,从生产到流通综合经营。在这一时期,范蠡根据自己经商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经  相似文献   

18.
海马的焦虑     
小海马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拥有了七座金山。从梦中醒来,小海马觉得这是一个神秘的启示:它现在全部的财富是七个金币,但总有一天,这七个金币会变成七座金山。于是它毅然离开了自己的家,带着仅有的七个金币,去寻找梦中的七座金山,虽然它不知道七座金山到底在哪里。小海马在大海里艰难地游着,心里一直在想,也许那七座金山会突然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9.
借势经营     
<正> 现代市场营销学中有借势经营一说。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商圣”范蠡堪称鼻祖。 作为战国时期的名臣、名商,范蠡在刚开始做生意时,由于本小利微,一直难以做大。后来运用借势经营法,很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富豪。一日,范蠡获悉吴越一带需要好马。凭对市场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晋商鼻祖     
与范蠡齐名的猗顿是听了陶朱公的指点后,茅塞顿开,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读他的经历,今日搏击市场的经商者应能获益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