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重回"稳健",并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在执行中,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灵活应对,适时微调。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作用下,社会流动性闸门得到控制,下半年物价涨势趋稳。一、2011年货币信贷增长  相似文献   

2.
2021年货币政策保持了逐步回归中性、恢复常态的势头。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市场利率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均延续了稳中有降的态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小幅升值。2022年,我国金融平稳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美联储退出QE的溢出效应将带来外部冲击,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结构性通胀有望减弱,房地产金融平稳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充分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加强定向调控,提高政策精准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触底回升态势初步形成,但持续复苏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货币政策面临促进经济自主增长、保持稳定复苏、防止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多重任务。为此,2010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重点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方面来,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去冬今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两防",一是防止宏观经济下滑,二是防止换届后的泡沫。去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为8.1%、7.6%和7.4%,已连续七个季度放缓,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并为近20年来第四次连续两个季度的"低八"(低于8%)。单纯从GDP增速来看,我国经济正在经历金融危机以来的"二次回落",也就是曾说过的又一个大"W"型。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2月份,工业经济增速小幅反弹,景气度略有上升,其中高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增长较快,高耗能产业减速运行;东部地区工业增速明显回升,成为带动工业增速年底反弹的主要力量,而中、西部地区则不同程度回落。全球来看,工业经济依然复苏缓慢。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工业经济仍存在较大调整压力。一、2014年12月份工业运行情况(一)工业经济增速小幅反弹201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比11月回升0.7个百分点,但依然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从全年看,工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上半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生产增速回升加快;消费持续较快增长,投资增速逐步加快。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1%。中国人民银行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继续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加大对产业转移、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2个百分点。企业、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体上看,要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从稳定需求特别是股市需求的角度出发,调低今年初计划的货币供应量。抑制经济过快增长,要重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的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是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二是房地产供不应求是房地产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三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是相应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应继续引导内需,稳定外贸发展,支持进口,控制CPI涨幅,防止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2009年第三季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增长进一步加快,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1%,第三季度同比下降1.3%。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从总体看,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企稳回升。货币总量持续快速扩张,货币流动性增强。2009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体上看,要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从稳定需求特别是股市需求的角度出发,调低今年初计划的货币供应量。抑制经济过快增长,要重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的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是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二是房地产供不应求是房地产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三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是相应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应继续引导内需,稳定外贸发展,支持进口,控制CPI涨幅,防止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国内经济增速放慢、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市场价格涨幅回落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既不同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的货币政策,不仅要强调经济增长,还要兼顾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要有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着力提高政策前瞻性,根据形势变化及时、灵活、适度调整政策操作:正确把握政策的着力点,保持货币供给的合理增长,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外贸在经历了2013年上半年增速明显放缓后,进入7月份有所回稳。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增长5.1%,进口增长10.9%,进出口同比增速相比6月份双双由负转正。7月份进出口增速的反弹,首先得益于国务  相似文献   

12.
易宪容 《光彩》2008,(1):25-25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去掉"适度"两字,这也就意味着2008年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发生根本性转向。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全国的货币供给量或利率水平,以达到维持经济稳定与促进经济发展之目的。更具体地说,在短期内,当一国经济出现衰退时,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央行采取扩张的或从松的货币政策,以便刺激总需求,达到提高就业、增加产出的目的;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之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央行采取紧缩的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便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回顾货币政策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经验证据显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我国并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是显著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前两个月,工业减速运行迹象明显,各项指标低位徘徊。在潜在工业增速下降、工业投资效率下降、有效资金并未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工业减速运行态势或将持续。政策短期内应着眼于"稳增长",通过落实项目投资防止工业增速滑出合理区间,中长期内应立足于优化结构,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在"互联网+"模式日渐兴起的背景下,应尽快制定相关规划,使工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紧跟时代潮  相似文献   

15.
张昱 《现代商业》2007,(23):222-223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加剧,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央行开始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2006年9月15日起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今年更是已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6年第四季度)》中货币政策取向与趋势部分的第一条就是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为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我们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政策都是针对着同一个问题——"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到最终目标——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传导障碍更是引起了广泛思索。拟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近十年以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鹏 《中国物价》2024,(2):21-24
受通货膨胀侵蚀购买力、货币政策收紧抑制需求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低迷,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全年商品贸易增速仅为0.8%,大大低于上年的3.0%。展望2024年,随着通货膨胀率回落、加息周期结束、发达经济体去库存周期趋于尾声,商品贸易增速将有所反弹。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发达经济体加速“去风险”和“脱钩”,全球贸易被不断增多的贸易限制措施所拖累,可能陷入持续的低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8.
当前货币政策传导缘何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美 《财贸经济》2001,(2):74-76
我国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通货膨胀威胁之后,受国内经济周期和国际因素的共同影响,从1997年开始呈现出通货紧缩的现象.为防止经济滑坡,避免通货紧缩加重,中央银行采取了诸如取消信贷规模控制、七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发展消费信贷、开办证券回购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强化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对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从许多地区情况看,贷款投放增长乏力,企业资金普遍紧张,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社会消费需求仍然处于低迷状态,物价水平继续下跌.笔者认为,货币政策效应不明显,主要是传导机制存在梗阻,货币流动渠道不畅所致.  相似文献   

19.
龙瑜清 《商场现代化》2013,(13):195-196
本文运用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VAR模型分析了1995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GDP、物价和股票价格的关系。研究表明,当M1同比增速被控制在10%到30%之间,M1增速的变化和深圳成指的变化基本同步,CPI同比的变化滞后M1变化6至12个月,说明我国M1变化传导至CPI的变化需要6至12个月。GDP的变动也与M1的变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当M1同比增速低于10%时,经济趋冷,央行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股市同时上扬;当M1同比增速高于30%时,经济过热,央行收紧货币供应,M1增速回落,股市同时回落。  相似文献   

20.
猜想1:理想增长为主旋律,可实现10%左右的增长。连续两年增速低于5%,中国车市调整放缓已成定局,理性增长的理念已经成为今后的主旋律。然而在平稳中能否实现增长? 2013年车市的增长幅度是否会有小幅度提升?这对这一问题,业界还是保持这比较乐观的态度,预测今年基本可以实现1 0%左右的增长。某车企负责人认为,"中国汽车市场至今已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2011年以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稳步增长期,平均增速在1 0%以下。2013年将是一个例外,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实现7%的增长以后,将有一个小的高潮,预计增速在10%-1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