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保障》2013,(6):65-65
主持人:我是一名从机关单位自动离职的工作人员,今年10月我重新到一家私营企业就业,单位给我按规定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我向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提供了我以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我县从2002年6月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的缴费凭证和个人档案,申请计算我在机关单位的缴费年限为职工养老保险的视同缴费年限,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称目前没有政策不予计算。不知这种答复是否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保障》2010,(10):64-64
我原先在外地国家机关工作,后辞去工作在北京的企业工作,已在北京参加了医疗保险,但没有北京市的户籍。我想问,养老保险有视同缴费年限,医疗保险是否也有视同缴费年限?如果不计算我在外地国家机关的工作年限,我退休后可能就无法享受医保待遇。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退休的确定及养老金的计算是根据个人的出生时间、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工资的多寡、个人账户计息等多种信息确定的。信息的真实、准确及保管的安全性对参保人的权益影响巨大。社保机构应如何确保参保人个人信息的准确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保障》2010,(7):66-66
主持人: 我地有关部门规定,女性人员超过40周岁、男性人员超过50周岁,即便是企业职工,如果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不足15年,不能参加社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他们的理由是,这些人即使参保缴费了,达到退休年龄时,也不能领取长期待遇,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陕西省宝鸡市在计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时,出现了这种隋况,缴费年限在15~19年的低收入(低缴费)参保人员,退休时缴费年限不同,缴费基数不同,最终领取的养老金却相等。这部分人员意见很大,多次上访,有的甚至质问:不是说多缴多得吗,怎么缴多的和缴少的都一样,这政策到底是咋回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保障》2011,(6):65-65
主持人: 为了进一步确定劳动者退休信息的真实性,我们一般会在经办大厅外公布即将退休人员的用人单位、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出生时间、工作岗位尤其是从事的特殊工种及相应工作年限等,以便公众进行监督,也便于我们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有问有答     
《中国社会保障》2008,(5):65-65
问 我是1992年1月在一集体企业参加工作的,从2003年开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现在账户上显示视同缴费是0个月。请问我2003年之前的工作时间可否作为视同缴费时间?按照我地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要缴足20年退休后才能免费享受医保,这意味着我还要继续缴纳15年费用,这不是比商业保险贵很多吗?  相似文献   

8.
案例回放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年老后能够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保障日益受重视。达到甚至超过退休年龄,从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人员,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相关人员,他们能否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以满足最低的缴费年限要求7如何补缴?是否需要收取滞纳金及利息?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保障》2011,(3):67-67
主持人:我临近退休,但由于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不够,退休后将不能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根据我地规定,如要在退休时进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待遇,必须一次性缴纳1.6万元。这对于一个没有资金来源的60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是否能像未退休的职工缴纳医保费用一样,按月缴纳,缴足规定的年限,在缴费期间继续享受医保待遇;缴足年限以后,不再缴费而继续享受医保待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2013,(10):67-67
主持人:按照我地规定,在乡镇办集体企业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年限。我于1980--1986年在一家乡办集体企业工作,但由于这家企业早已倒闭,且原址也已拆迁,无法找到原始档案,无法确定我曾在这家企业的工作年限,社保部门不予认可工龄。我是否有权要求社保部门启动调查取证的程序确认我1980--1986年的工龄,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保障》2008,(6):48-49
本刊今年第二期刊载四川省遂宁市社会保险局副局长陈绍奎的观点:过渡性养老金只是针对视同缴费年限而言的,用实际缴费年限的因素来确定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待遇是一个明显的错位。本期刊登了陕西和四川两名读者关于过渡性养老金确定问题的见解,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保障》2009,(7):66-66
主持人: 我1971年参加工作,当时为全民固定工。2001年被判刑5年,2006年出狱后接续了养老保险关系。养老保险缴费证明上记载视同缴费年限为21年零10个月。现在想办退休手续,但社保机构认为,我的缴费年限只能从1995年实际缴费时算起,因此还不到15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保障》2014,(7):57-57
主持人:我是一名县粮食局的劳资人员。我县粮食企业有近1000名职工,每年每人都按时向县社保机构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于职工档案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变动频繁等原因,致使少数职工档案丢失。其中一名固定工身份的职工,2014年5月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其个人权益记录单记载了他的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保障》2008,(2):41-41
【观点】四川省遂宁市社会保险局副局长陈绍奎认为:用实际缴费年限的因素来确定过渡性养老金待遇是一个明显的错位。过渡性养老金完全根据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每五年一个档次,各档次一年多少钱,求和后再根据不同省区、不同城市的系数确定。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截至目前,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已经全部出齐,办法除确定改革范围和缴费基数外,还提出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向"中人"发放过渡性养老金,部分地区明确在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等政策.  相似文献   

16.
从2009年11月开始试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较之老农保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设立由政府全额支付的基础养老金。二是男女同龄领取养老金,即均为60周岁。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可延长缴费期(部分省市将缴费期延长5年)。而之前各地在新农保探索中,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大多男性为60周岁,女性为55周岁。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年龄整体上调。  相似文献   

17.
缴费年限直接影响着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积累与参保者的待遇水平。能够领取养老金的缴费年限由最低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框定,参保者在缴费年限上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本文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行制度设计,运用保险精算方法,构建了基金支付风险精算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实证评估了缴费年限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方面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并不能降低基金支付风险,根本原因在于“长缴多得”的计发机制;退休年龄的延长确能降低基金的支付风险,“早缴费”、“长缴费”将是减少养老基金支付风险的重要举措,但需要辅之以最低缴费年限调整才能充分发挥延迟退休增收减支作用;同一退休年龄下,女性比男性获益程度更高,相应地对实现缴费与待遇平衡产生更大的负效应;缴费年限增加能够提高替代率,增强制度的保障功能;缴费比例降低以及退休后平均余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以及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提高会增大基金支付风险。建议通过调整退休年龄辅之以最低缴费年限并进行参量调整以降低基金支付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缴费年限-参保意愿-基金可持续性”理论框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库,实证检验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对居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水平产生的影响,进而将该影响参数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模型,测算在财政适度范围内有效提高基金可持续性的最优缴费年限。研究发现: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与居民参保意愿呈现倒“U”型关系,拐点为5.88年,同时会降低缴费水平,边际效应为1.14个百分点;提高最低缴费年限虽然能够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但对财政负担产生差异性影响,其中提高6年时可在财政负担承受范围内最大限度提高基金可持续性。据此,本文提出最低缴费年限以21年为最优,为“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具体实施提供证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连续工龄的计算是直接与养老保险待遇(视同缴费年限)关联的,因此连续工龄的计算对劳动者利益影响巨大。除名职工的连续工龄计算问题,交织着历史与现实的冲突,在《社会保险法》实施的新时代,应当重新梳理和审视这—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保障》2013,(2):64-64
主持人: 我是一国有破产企业的下岗人员。1996年至2000年我们厂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连续5年欠缴职工的养老保险费,而我们职工个人应缴的部分当年发工资时就已扣缴。2005年企业改制时,破产清算组也没有为我们补缴保费,而是承诺我们达到退休年龄时一次性为我们补缴到位,且不会影响我们的退休待遇。然而,今年我退休时,国资委虽然为我补缴了原所欠的养老保险费,但是,社保部门在计算我的退休待遇时,将补缴的原5年的欠费总额全部算我今年的缴费,我今年的缴费虽然增加很多,但是十多年前的那5年的缴费则为零,这样计算我的缴费指数下降了很多,严重影响了我的退休待遇。请问这合理吗?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