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宋淑瑾 《理论观察》2013,(2):109-110
本文主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出发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创新教育各自的内涵;其次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实施创新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创新教育的多维度规定。  相似文献   

2.
论以人为目的发展经济及新时期经济学的使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以及各国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新时期里,经济要以人为目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经济学家要正视经济学理论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现实经济发展的事实,研究现实需要与人类对全面发展的追求、研究现实经济运行的规律,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矛盾,以社会规定、资本和劳动“三位一体”的现实经济为基础,确立包含人的全面发展规定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弥补经济学理论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的重要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网络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从哲学命题走向日常生活文化命题,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并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必将极大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国利 《黑河学刊》2005,3(2):16-18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们关注的中心,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种理想目标,而且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促进人在政治上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从政治发展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有机统一。文章在全面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及社会发展的动态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发展理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目标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等四个层面,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6.
朱玉菊 《黑河学刊》2012,(6):40-41,53
个人的需求、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现阶段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社会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现实基础。只有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历史过程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才能把和谐社会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包含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性,又实现了理论上的发展与创新.它创造性地运用和内在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伦理、人生哲学等基本理论."三个代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附魅"、"祛魅"现象的料理又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虚拟社会正在崛起,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网络虚拟社会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论意蕴,文章深入分析了网络虚拟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正面提升和消极影响,进而探究了网络时代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体地、历史地、深入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地指出了人类的发展方向,揭示出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依据其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并认为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经济学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充分表现着人的内在本质力量,这种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经济发展要做到能够有利于促进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这一要求,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适合指导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不能具体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新的经济学已成为必然。把社会生产关系与促进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的发展经济学,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尽快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和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地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至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彰显生态价值,使生态道德意识、生态责任意识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品质,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不仅研究了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而且也阐明了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胡淑婷 《乡镇经济》2010,1(4):13-1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国的实践,较为系统地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高峰  张胜荣 《乡镇经济》2009,25(10):40-43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江苏新农村建设典型村的实践再次证明了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作用,文章通过对这些村发展模式和经验的剖析,提出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安徽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汇道 《乡镇经济》2009,25(5):114-118
根据最新的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等理论,结合安徽省实际,文章提出当前及今后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路径和思路——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并分析了该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和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实现产业赶超是“二战”后世界发展动态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几乎所有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产业赶超发展战略。然而,日本、德国等战败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赶超发展。而中国大陆、东欧和俄罗斯等大部分转型经济体和印度则通过FDI还未成功地实现产业赶超。如何解释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赶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国际经济理论界发展了成熟的产业赶超发展战略理论。本文试图对这些产业赶超发展战略理论的演进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若干结论性的启示和反思,以期对处于转型发展中的中国如何调整好产业赶超发展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这就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可大体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从辨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阐述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本质特征;(2)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分工与私有制对人的本质的“异化”;(3)通过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分析,阐述实现人的本质“复归”、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于文湖  牟文谦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13,17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和最高命题,又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其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是人的需要,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原初动力。新时期新阶段要不断丰富人们的正当合理需要,不断规范人们满足需要的行为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