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跨国公司重新调整其经营活动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独资经营公司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方式,而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与投资环境和投资风险息息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市场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外商独资经营的良好的外在契机。投资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了外商选择直接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爆发后,跨境直接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并没有阻碍投资步伐,跨境直接投资继续呈现不平衡,跨境直接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化,跨境直接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华投资战略进行了调整,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主要是: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跨境直接投资促进中国自主创新,发达国家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再制造业化战略,跨国公司始终控制核心技术、采购与销售网络体系,周边新兴经济体带来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充分发挥中国的综合优势,有步骤地推进和优化区域开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3.
柳叶青 《经济论坛》2006,(23):59-60
20世纪90年代,中国利用外资已由国外贷款为主转为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为主。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有两种方式:一是新增投资,又称“绿地投资”;二是并购投资。如何使两条战线的外资利用更有效,关系到今后我国利用外资的效果。近年来,无论国际经济环境如何变化,全球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总量如何波动,我国吸引的投资稳步增长。1993到2001年底,中国累计吸收外资超过500亿美元,占全球比例的10%,而且仍颇具潜力。在这种形势下,有效利用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成为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围绕该问题展开论述。一、绿地投资“绿地投资”是指外商在东…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历程和现状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持续的增长,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历程改革开放20多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1979年至1986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对有关利用外资的立法不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跨国公司基本上持试探的态度,因此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较少。且其较少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在这些投资者中,掌握先进技术、占有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5.
金树颖  董红 《现代财经》2007,27(8):30-34
外商直接投资使积聚区经济增速加快,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日趋突出,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地区间经济差异加大.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趋势将持续增长,跨国并购日益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重要方式,而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分布的新趋势将由南向北转移.  相似文献   

6.
王涛 《生产力研究》2007,(18):61-62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跨国公司的特定优势从产业组织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动因和作用,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将侧重于市场开拓和全球战略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为理论框架,根据对230家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母公司的应答问卷分析,对日本在华投资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开拓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利用中国的低成本生产,以及实现母公司全球战略及其业务活动一体化,在日本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驱动因素里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根据因子分析,其在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可以归纳为市场寻求型动机,资源寻求与转移型动机,以及竞争压力与效率寻求型动机,并以市场寻求动机为主。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新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全球战略目标.随着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也产生了新变化并顺应了产业转移的趋势,如何认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并进一步了解我国为顺应这种产业转移趋势在对待国外直接投资方面所采取的新对策,同时为政府的政策调整提出一些有益的借鉴,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跨国公司全面进军中国市场。在石油石化行业,跨国石油公司在华的投资经营策略也紧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并服务于其长远战略目标——控制中国石油资源,从而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是20世纪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大型国际性企业组织,是当今世界组织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主体,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弥补我国利用外资的不足之处并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但在投资的地区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况,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区域经济失衡。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分布不均问题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由于外商直接投资造成的我国区域经济失衡的原因、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7年之后,在中国建立的外商企业除了那些境外自然人投资的以外,多数是跨国公司的企业。因此,1997年之后外商在华投资的情况,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情况。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践来看,跨国公司逐渐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正在发生变迁,更多的公司采取独资方式或追加已有投资从而提高股权比例。现在独资公司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形式。跨国公司为什么采取这种模式、对我国的影响如何、我国企业和政府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中外经济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其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然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国际收支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众多外商投资企业之所以选择中国投资,是因为他们看好我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前景。外商通过对华投资能获得丰厚的回报,甚至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成为其全球盈利的主要增长点(见表1)。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国家之一,但美国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分析了影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六个决定因素:政策变量、成本因素、市场规模、地理区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美国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现状与对策朱晓勤近年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方兴未艾。1994年美国四大联合企业——通用电气公司、电报电话公司、IBM公司和杜邦公司向中国增加投资8.4亿美元;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于3月在华设立“中国业务部”,摩托...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战略是柄双刃剑,它既为中国这块投资热土增添了无限商机,同时也使中国企业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充分认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影响,这对中国今后的经济成长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日本著名大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格局已基本完成。近年来,日本中小企业掀起对华投资热潮。然而日本中小企业在华投资和著名大型跨国公司集中在京、沪、粤、津等大城市有所不同,多选择在交通便捷、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上述大城市的周边及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潜力巨大,双向投资日趋活跃,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中俄双边投资规模和质量的快速提高,对中俄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贸易所产生的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本文从贸易与投资规模的角度,选取1992—2008年的中国对俄出口贸易额和对俄进口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作为解释变量,设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用以考察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进出口贸易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结果表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对中国对俄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在华外来企业投资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概述。文章从外来企业的投资额、所投资的行业、投资国别等角度总结了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建立了对华直接投资的轨迹模型。以便给政府决策提出适当的建议。当前在华投资的企业正处于从高潮阶段至稳步阶段的过渡期,这对未来吸收外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决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小琼 《经济师》2002,(8):79-80
文章探析近中期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及基本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和政府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