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展业已形成国际性的产业规模,也是前瞻性和竞争性极强的产业.广州会展业同样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应该采取措施来整合会展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国际竞争力.本文对广州会展业的优势、劣势、机会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广州发展会展业的国际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会展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展览数量逐年增长,展览设施不断增加,会展业的经济规漠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全新亮点。如今我国已形成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为主,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会展中心城市协调发展的会展经济格局,其中北京、上海、香港、广州以及大连、昆明等地已成为核心会展城市。  相似文献   

3.
随着会展业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并且这些城市把会展之都作为其发展目标,会展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关注.更因为会展业巨大的效益和推动力,有人预言:会展经济将是城市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展业已形成国际性的产业规模,也是前瞻性和竞争性极强的产业。广州会展业同样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应该呆取措施未整合会展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国际竞争力。本文对广州会展业的优势、劣势、机会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广州发展会展业的国际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5.
北京在2009年12月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总体规划.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会展业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业态.“世界城市”是指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它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从巴黎、伦敦、纽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的会展业发展可以看出,会展业发展能极大的拉动经济,促进文化传播与国际经济合作,并迅速提升其经济服务化水平.借鉴这些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北京应着力打造世界级文化主题活动,积极申办世界级会展活动,提升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加强会展硬件配套,并提升服务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李静 《经济世界》2003,(3):45-47
会展经济日前无疑已成为城市经营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会展主体重视。中国目前形成了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三大会展中心。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三大城市在全国会展业市场的占有率分别是:北京25%,上海18%,广州8%,形成了三足鼎立互相竞争的局面。会展业的发展是以当地的市场为基础的。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发展出不同特色的会展业,而地理位置。贸易地位,城市建设是决定一个城市成为会展中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会展业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广州是我国最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以广交会和广州博览会为例,在分析影响会展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评估会展旅游者对广州目的地在这些方面的满意程度。结果表明,城市形象与环境、休闲娱乐设施、饭店与展览设施、可达性与饭店价格和花费与会议设施是影响会展旅游者是否参加展览的主要方面;会展旅游者对广州目的地感知的重要因素与目的地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同时,IPA结果发现,21个因素中有2个因素位于改进区,10个因素落入优势区,8个因素位于机会区以及1个因素落入维持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广州会展产业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广州会展产业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适应性。指出广州会展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展会类型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广州会展产业未来发展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当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血脉,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热潮此起彼伏.广州是我国第三大国家中心城市,较早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区域金融中心的显著特点是能够带动和引领周边区域金融发展,即具备带动能力.本文首先分析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念,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了提升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带动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会展业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并且这些城市把会展之都作为其发展目标,会展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关注.更因为会展业巨大的效益和推动力,有人预言:会展经济将是城市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会展业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会展业发展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会展业发展的各影响因素之间高度相关,会展业发展受规模扩张因素驱动,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粗放"特征;会展业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为会展收入占GDP比重逐步上升。最后提出促进会展产业链整合与产业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全新的竞争时代的到来,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对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就"珠三角"地区而言,在面临多方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可以从发展会展业入手,以打造会展品牌、提升区域形象、挖掘会展业的经济带动效应、完善基础设施、营造政策环境等多种途径,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会展业与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评价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晔  赵林  吴殿廷 《经济地理》2020,40(3):119-128
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地市级尺度的会展业与会展教育耦合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会展业和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的整体水平不高,空间分异显著;总体呈现出以城市群为基本辐射区、以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为高值突出点的点面结合格局,点面串联形成"两横三纵"的空间形态,并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四个高值区;不同协调水平型地市在空间分布形态和子系统结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规律性。②中国会展业和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较弱,但局部有显著空间自相关,形成城市群中心—外围和省区中心—边界的典型集聚区,体现出一定的虹吸效应和边界效应。③地方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开放度、第三产业基础、教育资源禀赋和交通水平对各地市会展业和会展教育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地市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区域情况,合理定位,补足短板,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4.
会展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达程度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展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不具备较强会展核心竞争力的城市,会展业发展难度大。重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314总体部署以及城乡统筹试验改革背景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具备会展业发展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陈燕 《经济论坛》2003,(3):18-20
近年来,在各大城市召开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会此起彼伏,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即“会展经济”。我国的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在日内瓦、纽约、巴黎、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和经济的空前繁荣。在欧洲会展业发达的城市,会展业有“城市面包”的美誉。会展经济本质上要求举办城市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环境。笔者认为,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通过举办会展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形式。狭义的会展…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虽然大连会展业快速发展,但与广州等会展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展会专业性不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会展场馆设施不完备、会展配套服务能力低下、会展品牌建设滞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因此,"十二五"时期大连应实施专业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和现代化战略,从而实现大连会展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节庆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厦门会展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与国内外著名会展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在总结厦门市思明区近年来开展节庆会展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成功做法,提出加快发展思明区节庆会展业的思路与建议,也为其他地区发展节庆会展业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的强力拉动作用以及国内外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济南市会展业发展模式思路的研究势在必行。济南市会展发展模式的廓清有助于提升城市会展经济水平,提高城市竞争力。文章从分析国内外会展业发展模式入手,提出了结合济南区域优势发展济南城市经济的会展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会展旅游作为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和会展业发展结合的产物,逐渐成为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洛阳市为例,首先对洛阳市会展旅游产品的开发条件进行了介绍,然后运用ASEB分析法对洛阳会展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据此提出洛阳会展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加强会展旅游软硬件建设、建立区域联动模式、依托牡丹文化节打造会展品牌以及开发会展旅游长尾市场,开发设计出具有洛阳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城市网络体系可分为全球城市网络、国家级城市网络和区域级城市网络的纵向层级,网络联系模式包括形态、功能和管治层面。在回顾国内外城市网络理论基础上,构筑珠三角区域经济功能的有向权重网络。将珠三角分为58个功能性城市区域(FURs),对金融产业中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等部分进行定量测度。研究表明珠三角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呈现显著的极化趋势,形成以深圳福田和广州天河为中心,深圳罗湖和广州越秀为次中心,各城市中心为空间节点的经济空间格局。深圳前海、横琴新区、东莞松山湖等新型功能区建设将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形成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