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了许多人经常采用的休闲方式,大力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作为最绿色、最具效益的产业,旅游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黄金周假日旅游经济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推动了旅游经济逐渐步入繁荣发展境地。但随之产生的"旅游井喷"、"旅游爆棚"现象却直接影响了黄金周假日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试图探究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永亮 《金卡工程》2010,14(4):323-323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红色旅游业已逐步成为假日旅游的热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行业,其本身具有有别于其他旅游业的特殊教育意义。研究红色旅游有助于加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认识,尤其有助于拓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环境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国庆、中秋"喜相逢"凑成8天假期,让十一黄金周"升级"成为"超级黄金周",无论是旅游市场还是消费市场,都迎来了数据高峰期。那么,消费者们都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了?人们都选择去哪里旅游了?"超级假日"大家如何度过?我们为大家盘点盘点。旅游方面长达8天的"超级假日"让旅游市场迎来集中出游潮。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10月8日数据显示,本次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可比口径前7天与2017年同比计  相似文献   

4.
扩展乡村旅游:技术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九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十一"、"中秋"假日旅游市场预测称:2009年黄金周公共假期长达八天,同时国庆、中秋双节交汇,国人旅游消费需求将迎来一个集中释放的时期,并形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假日旅游消费高潮,旅游收入有望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人均旅游消费五百元左右.2009年10月9日,国家假日办公布了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汇总后的结果:今年国情节中秋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8.5%(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6.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6%);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41元.  相似文献   

5.
<正>假日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70.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8.90%;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21.4%和87.6%……多项数据表现超出预期,消费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也见证了中国经济强大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社会上因黄金周期间而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人就提出取消黄金周,用带薪休假方式替代黄金周。对此,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在10月8日召开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不会取消黄金周,而且还会将黄金周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7.
又要临近春节“黄金周”假期了。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些城市的假日消费(也称“假日经济”)已占全年消费的一半左右,假日消费的集中性、冲动性、偶然性特点,加剧了一些行业短期性供不应求。“黄金周”期间,外出旅游的人们大都经历了交通、住宿、购物、饮食等服务的拥挤与难堪,许多景区接待游客量超出了核定的最佳和最大接待量,游客实际享受到的服务质量远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到来,出门旅游成为很多人首选的长假休闲方式.伴随着假日旅游经济的日趋升温,更多的国内保险公司又开始打出了旅游保险这张牌,这些保险公司相信,游客在安排旅游的行程路线之外,会选适合自己的旅游保险"护身".  相似文献   

9.
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到来,出门旅游成为很多人首选的长假休闲方式。伴随着假日旅游经济的日趋升温,更多的国内保险公司又开始打出了旅游保险这张牌,这些保险公司相信,游客在安排旅游的行程路线之外,会选适合自己的旅游保险“护身”。然而,令很多保险公司感到困惑的是,与热闹的  相似文献   

10.
李志新 《中国外资》2013,(8):141-141
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等会务活动以及各种展览会而开展的旅游形式。在国际上,会展旅游已经成为商务旅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状,剖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温泉型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泉旅游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温泉旅游形象是温泉旅游目的地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键因素。因此,温泉型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很重要。本文利用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模式,从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三个方面对温泉型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2.
假日出门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度假方式。出门旅游必然要乘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旅游中或是爬山涉水,或是参加滑雪、漂流、骑马、潜水等活动项目,其中都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因素。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外出旅游前,很有必要事先了解一些相关的保险知识,以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保险,为自己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出境旅游近几年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从其经济意义角度,利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发展出境旅游对国际收支调节的重要作用,并借鉴日本和国台湾发展出境旅游对国际收支调节的经验,论述了出境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对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研 《中国信用卡》2013,(10):47-47
在国庆假日里,旅游、购物和休闲是人们首选的放松方式,刷卡消费也掀起一波新高峰。如何刷卡才最划算?银联联合众多境内外知名商户,为持卡人准备了丰厚的用卡回馈,覆盖购物、旅游、教育、运动等多个领域,让持卡人假期用卡实惠多多。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呈现出空间集聚化的特征,形成若干重要的旅游经济圈,并在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是从我国旅游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大上海旅游经济圈为例,分析我国旅游经济圈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经济圈的基本特征,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圈的发展及其理论探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旅游市场的存在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只要存在市场,就必定会存在竞争,旅游市场上的竞争,是促进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且,旅游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维护,以促进其发展,而促进其发展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促进旅游市场内的合理竞争。接下来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旅游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及落实进行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交通银行     
《时代金融》2013,(3):72-72
交行营业网点春节全开业春节长假,金融服务及需求与平日有所不同。交通银行合理调配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关注服务细节,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贴心、便捷的春节金融服务。春节假日期间,交行营业网点全部正常开业;针对节假日期间现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云南省分行合理匡算春节期间营业机构现金库存和各类自助设备现金需求,切实保障客户假日出行、旅游、购物等消费需要;针对春节特殊需要,部分网点额外准备各类面额的新钞,满足客户新年兑换需求。  相似文献   

18.
金为华 《时代金融》2009,(2X):100-101
海口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有名胜古迹-琼山五公祠、秀英古炮台、西天庙,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热带海洋景光——假日海滩和西秀海滩、桂林洋海滨旅游区,西海岸带状公园等,是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型城市。但海口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方面的问题,这与海南省构建国际旅游岛的计划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政府应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加快海口市旅游业的发展,打造精品椰城,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提升海口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旅游保险何以火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假日旅游风靡全国,而作为旅游软环境之一的旅游保险却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保险现状 1999年,国家出台了新的法定休假制度,"五一"、"十一"和春节成为一年中的三个"黄金周",这一规定的实施直接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1年"五一"全国共接待旅游者73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十一"黄金周期问,共接待旅游者63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9.8亿元.另据城市抽样调查数据显示,45.6%的居民有在节假日外出旅游的意愿,57.3%的居民把旅游作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旅游市场潜力之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王英娴 《中国外资》2013,(7):46-46,48
旅游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景区作为消费者的消费内容,门票的价格高低对我国旅游者的多少影响很大,旅游景区门票也是旅游经济运行的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博弈论的视角来看待我国出现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问题,认为这种价格"博弈"包括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博弈、景区与游客之间的博弈。通过问题的发现来揭示整顿我国旅游市场的必要性以及我国旅游业发展观转变的迫切性,并进行解决旅游景区门票定价问题有效措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