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正>一、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1.人为因素: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可造成鳖体机械损伤而感染各种病菌;放养密度过高,以导致甲鱼相互争斗致伤而感染疾病;忽视鳖病的预防工作,为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人为因素是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环境因素:环境的污染或水质及底质的恶化,不但会影响甲鱼的正常新陈代谢,而且还会引起鳖体内有害物质的分解及某些病原体的滋长。3.微生物因素:大多数甲鱼疾病均  相似文献   

2.
<正> 疾病的防治是甲鱼人工养殖成败的关健因素之一。生产上,必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甲鱼健康生长。1、选择优质甲鱼,注重种苗质量 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甲鱼在天然水体中生长。很少生病,人工养殖甲鱼发展很快,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例如腐皮病、甲鱼穿孔病、红底板病等发病严重,药物治疗治愈率低,即使暂时治愈复发率也高,并发症治愈就更难。而且经常用药,一方面会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甲鱼体内形成药物残留,会影响其食用。生产实践证明,在甲鱼疾病的防治上,除了科学管理和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外,做好甲鱼疾病的预防,用人工免疫方法给健康甲鱼注射特制的疫苗,使其对病原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而不受疾病的感染湿得更加重要。为此,我们进行了甲鱼混合类毒素疫苗的制备和相关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 开春后,在水温回升至18℃—25℃时,甲鱼容易发生氨中毒、钟形虫病、红脖子病、腐皮病和水霉病等。如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多数甲鱼继发感染鳃腺炎病,危害颇大。实践表明,若采取如下措施,即会有效地防治甲鱼疾病:——在水温上升至15℃以上时,更换池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我市大部分甲鱼场大多采用水泥池进行甲鱼养殖,由于集约化程度高,这就难免造成相互撕咬、“残杀”的现象发生,被咬伤的甲鱼很容易感染多种疾病,最终导致生长缓慢,死亡率升高。要防止甲鱼残杀现象的发生,首先要了解造成残杀的原因。一、甲鱼养殖中造成残杀的原因。1、投饲量的不足是造成甲鱼相互争斗撕  相似文献   

6.
正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甲鱼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现如今甲鱼已经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一道滋补食品。随着甲鱼养殖的发展,密集型大规模养殖成为主要养殖方式;在甲鱼大规模养殖中,如何防治甲鱼疾病成为甲鱼养殖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甲鱼产量及提升品质的重要途径。一、引起甲鱼病害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措施在甲鱼养殖过程中,一般通过甲鱼的体态、活动、皮肤、可视粘膜、粪便等方面入手来诊断疾病。只有通过环境、营养、免疫、  相似文献   

7.
<正> 湖州东林镇今年养殖甲鱼规模达1000多万只,2003年春节起部分养殖户中途分批出售甲鱼后(售大留小),温室甲鱼出现大量死亡,一般死亡率为10%左右,严重者死亡率在50%以上。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事故经过 1、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一、造成甲鱼生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一是水质恶化。如长期不换新水,池中的残饵和排泄物的大量存积,会使病原体大量繁殖、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换新水时,还要注意新水的水质。二是放养的密度过大或甲鱼苗的规格  相似文献   

9.
<正> 中华鳖价格连连爆跌,养殖户苦不堪言。日前,东莞市130多家甲鱼养殖场主联名投书省市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政府出面干预甲鱼进口,保护本国甲鱼养殖业及养殖户的利益。 东莞市科委主任助理、博士、副教授张坚是这次联名上书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他主持的万科中华鳖繁殖示范场拥有200多亩甲鱼养殖基地,500平方米甲鱼繁殖温室,有配套齐全的疾病、药物研究实验室等,向省内外提供甲鱼疾病诊治和养殖技术。对当前甲鱼产销情况他有透彻的了解,他说造成去年以来甲鱼销售价格连连爆  相似文献   

10.
<正> 甲鱼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甲鱼养殖一大杀手,不有效预防、及时治疗将给甲鱼养殖造成巨大损失,该病发病率为45%,死亡率高达80%。笔者从事甲鱼养殖近10年。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对该病的防治收到较好的效果。1、病因。甲鱼出血性肠道坏死症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由于有些厂家饲料只注重甲鱼生长速度,饲料中喹乙醇含量超标。用喹乙醇含量超标的饲料,在短时间内甲鱼生长速度较快。甲鱼长至100—200克左右时就易暴发该病。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粗糙,营  相似文献   

11.
<正> 什么地方有甲鱼、什么地方没有甲鱼?捉鳖时间长了,经验积累丰富,自然水到渠成。当今野生甲鱼资源贫泛,大多初次捕鳖者功底浅薄,往往捉鳖有如上天揽月。其实野生甲鱼并没绝迹,只要会识甲鱼路,同样会获取丰厚的报酬。甲鱼系两栖动物,在繁衍、生息方面会给人们留下种种蛛丝马迹,能辨识这些行迹,就能变外行为内行。下面将自  相似文献   

12.
<正> 1、稚甲鱼 入冬前尽量投喂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如动物内脏、鱼虾及螺贝等,让稚甲鱼吃饱增膘。水温降至18℃时,要将稚甲鱼转入室内增温,并保持室内温度维持在5℃以上;最好在甲鱼池上搭盖塑料大棚保温,防止池水结冰而伤害稚甲鱼。同时避免池水温度过高,若水温超过12℃时,稚甲鱼便会停止冬眠,醒眠后爬来爬去,消耗体力,降低越冬成活率。在越冬后期也须防止气温时高时低。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养鱼经验“八字”精养法,水是八字精养法之首。大规模、高密度的甲鱼人工养殖,改变了甲鱼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各种各样的疾病隐患潜存,而甲鱼疾病研究历史较短,防治甲鱼病害技术尚未完善。因此,根据甲鱼的生活习性,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适应甲鱼栖息、摄食、生长、繁衍的水体环境,切断甲鱼疾病的传染与侵袭途经。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一些地方流行吃甲鱼血及胆汁再配以白酒,以为可去毒及有滋补作用,但中西医均指出,生吃易感染寄生虫,引致中毒,其中一种寄生在甲鱼的水蛭虫更会吸血,令进食者出现严重贫血,其他疾病尚包括肝胆发炎,呼吁市民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甲鱼养殖又迎来"黄金岁月":需求持续走高,价格一涨再涨。然而,面对火爆行情,不少养殖户却越来越心慌:好行情能持续多久?会否陷入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怪圈?眼下正是阳澄湖大闸蟹上市之时,占全国一半产量的浙江甲鱼能否同样做到长盛不衰呢?为此,记者  相似文献   

16.
<正> 甲鱼养殖的关键是管理,甲鱼自身的免疫力比其他鱼类相对要强,只要有一套成功的日常管理办法,可以实现甲鱼养殖的全过程中不生病或少发病。 一、为甲鱼提供一个安静稳定的水环境 甲鱼自身的免疫力强,健康的甲鱼病原体很难侵入,但是当甲鱼的体表受伤时,水中的病原体就会很容易侵袭甲鱼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甲鱼养殖经过1995~1996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市场销售价格回落,基本稳定在110元/kg,一只重5克左右的小甲鱼,价位在4~4.5元,甲鱼养殖已从高效益转向低效益、高风险,为顺应市场需求,必须调整甲鱼养殖业的发展战略,走降本增效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 在高密度养殖下,由于环境恶化,甲鱼免疫能力下降,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大部分养殖户关心的是甲鱼得病如何治疗,却忽视了如何预防病害发生。结果往往是甲鱼疾病即使治疗好了,但是死亡严重,且体质瘦弱,从而使养殖综合成本增加,效益明显降低。下面根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信箱     
<正> 山东省茌平县杨官屯乡读者谢家波来函:“我是一名养鳖专业户,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今来信请问何处可提供甲鱼专用抗病疫苗。” 答:关于甲鱼抗病疫苗的生产情况,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学院及长春解放军农牧大学畜牧水产系生产的抗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甲鱼疾病的免疫茵苗,对甲鱼红脖子病、红底板病等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有比较好的预防效果;另外,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生产的抗甲鱼病的多联疫苗对常见的  相似文献   

20.
<正> 甲鱼的价格经过大起大落,现在已逐渐稳定在每公斤60元左右,甲鱼已经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甲鱼根据养殖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外塘养殖、温室养殖和外塘与温室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即甲鱼幼苗时在温室培育,成长期在外塘养殖)。只要养鳖户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无论使用何种模式养殖的甲鱼都可以说是无公害甲鱼,只是外塘养殖时间较长,甲鱼肌肉组织较紧密,温室养殖时间短,肌肉组织较疏松,但这两种养殖的甲鱼营养价值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