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绥化市财政局局长许志超:培植特色财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财源基础“九五”期间,我市财政发展总的目标是:财政收入按计划年递增10%以上,到2000年财政总收入要达到3.5亿元。虽然“八五”期间我市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但财政收入“死面”多、卷烟税收比重...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山区经济强县建设步伐,镇安县全面实施了“生态立县,工业富县,科教兴县,开发强县”四大战略,本文就镇安财政发展形势、骨干财源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分析,并对镇安工商业发展和培植壮大骨干财源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我省的投资主体格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有经济投资占绝对主导地位,投资额占绝大多数。随着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崛起,我省投资的主体结构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九五”期间,虽然国有经济的投资仍占主导地位,但比重已有所下降。“九五”期间国有经济完成投资占全省完成投资的58.8%,与“八五”末期的66.0%相比,下降了7.2个百分点,2001年又下降到48.6%;集体经济投资1995年占全省投资的10.8%,“九五”期间占11.1%,2001年上升到11.2%;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增长较快,1995年仅占5.6%,“九五”时期占9.4%,到2001年己上升到12.6%;其他经济类型(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也有发展,1995年占全省的17.6%,“九五”时期占20.7%,2001年又上升到27.6%。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东南亚贸易区的初步建立,为陇川的发展拓宽了空间,陇川按照“农业强县、工业富县、边贸兴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以实现“农业增收、工业增效、贸旅增值“为目标,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贸旅产业化的同时,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2005年,陇川完成生产总值8.06亿元,比2002年增长26.87%,年均递增8.26%。  相似文献   

5.
邹景昕 《活力》2006,(7):10-10
我们在全县大力营造创新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1.7亿元。同比增长9.3%。财政收入实现26117万元。同比增长20.88%。两年翻了近一番。我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财源建设先进县称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隆尧县财政局紧紧立足于经济增长,着力实施三个优化,促进了财源建设,全部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4268万元增长到2000年的10098万元,实现“九五”翻番,年均递增19%。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肇源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财政收入逐年递增,特别是1997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379万元,突破了8000万元的历史水平;98年特大洪水灾害使全县财政收支受到了极大影响,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932.4万元,为年度预算8410万元的82.4%,减收增支十分突出。面对困难现状,振兴县级财政已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面前,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继续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扎实有效地培植地方财源,挖潜现有财源,狠抓收入,进一步优化财源结构,加快财源建设步伐。笔者结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阳新县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国企改革为突破口,盘活了一批老企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建起了一批新项目;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打造了一批新品牌。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效益连年增长。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9.3亿元,同比增长50.4%;工业提供的税收1.5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7%.  相似文献   

9.
李军 《活力》2012,(16):10-11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有利契机,依托资源优势,力推“工业兴县、项目强县”战略,建园区兴产业。上项目保增长,抓服务优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2年1至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实现10.4亿元、20.8亿元、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3.8%、24%。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科教兴省先进县”、“黑龙江和谐可持续发展典型县”、“黑龙江最具经济活力县”等殊荣。  相似文献   

10.
青冈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贫困县。1993年全县财政收入仅有2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750元。然而仅仅经过三年时间,青冈县却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比:1996年,全县财政收入实现7028万元,比1993年增长2.5倍,年平均递增3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41元,比1993年增长了近两倍,一举摘掉了“财政赤字”和“贫困县”两顶帽子,全县各项经济事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青冈县何以在短短的几年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1994年到1996年,全县财政收人增长部分的8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部分的89.6%均来自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阳县财政局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坚持骨干财源抓工业,群体财源抓产业,新兴财源抓项目,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12年1-3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686万元,同比增收1303万元,增长29.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152万元,同比增收913万元,同比增长40.8个百分点。一是优先发展工业经济,做强骨干财源。按照“做大矿产开发,做强医药化工,巩固建筑建材,提高农产加工,加快水电开发”的思路,大力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工业对财政增收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2.
蔺波 《活力》2006,(2):18-19
逊克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要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要增长3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要增长2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要分别增长6%和5%以上,社会经济综合评价争取跃居全省县(市)上游。为实现上述目标,在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特别是针对逊克县工业短腿,致使财政困难、经济欠发达的最大实际。逊克县委提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要在“十一五”期间举全县之力突出发展工业,彻底改变财政拮据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来,庆安县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不断总结经济发展上的教训,边探索,边实践,把扶持和保护企业创名牌产品,发挥名牌效应作为企业进入市场、加强财源建设的关键举措来抓,创出了一批在市场上消费者信得过、叫得响的“名优品牌”。全县形成了以食品、医药、化工、建材、机械、木制品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生产格局。拥有省部优以上名牌产品17个。名优新产品实现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0%,实现利税占全县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80%以上,工业企业对财政总收入的贡献份额提高到51.2%。从而走出一条培育工业企业发展,壮大骨干财源,振兴财…  相似文献   

14.
洪军 《安徽财会》2002,(1):38-39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也是关联带动功能很强的经济产业。我省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灿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过“八五”、“九五”期间的建设,我省旅游业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九五”期间,全省入境游客121.9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7.4%;累计旅游创汇4.1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0.5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58亿元,年平均增长21.74%。200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59.86亿元人民币,比1999年年增长12.67%,相当于全省GDP的5.28%,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延国 《活力》2010,(17):14-14,16
近年来,肇源县充分发挥固有优势.坚持以跻身全省十强县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核心抓园区”的思路和提速发展、提质增效、培育财源的理念,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招商引资和对上“三争”为手段,全力构建主导产业集群、经济结构合理、增长方式集约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通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整合资源要素.化潜力为实力.增加了财政收入,培育了就业岗位,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衡东县域经济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200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6688万元,同比增长21.58%,财政收入总量由2003年全省88个农村县市中的第44位,上升到第37位。今年,随着我县财政状况的不断好转,县委提出了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即,到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总量进入全省30强,2010年,进入全省20强。过来的实践启示我们:建设经济强县,关键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衡东实际,扎扎实实做好“改革改制、支柱产业、招商引资、园区经济”四篇文章。一、实施“改革改制促动”战略,激发发展活力。实践证明,早改制,早受益,快改制,快…  相似文献   

17.
《公司》2001,(10):8-9
金堂是成都市市辖郊县,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点发展县,地处成都平原东北,距成都市区 47公里,全县人口 84万,幅员面积 1154平方公里,辖 5个乡,19个镇,l个省级开发区。金堂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年均日照1268.7小时,县城所在地赵镇是千里沱江第一镇。200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55.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1.46亿,第二产业 22.47亿,第三产业 21.93亿,人均 GDP年递增10%以上,财政收入 2. 015 亿,综合经济发展速度和增长规模已跨入全省20强。 …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肇源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财政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1997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379万元,为年度预算6840万元的12二5%,比去年同期增长《.9%,增收390万元。实现了全县第十三个财政收支平衡年。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县财政仍然处于困境之中。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财源过大,财政收入中的“死面”比重高;二是工业财源过小,财政收入中的“活面”增长缓慢,三是乡镇企业财源过弱,尚没有形成规模,企业效益差;四是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财源过散,对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19.
今年肇源县县委、县政府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提出要把肇建成松花江畔小温州,建设成我省西部最富裕地区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培植地方财源,已成为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明确理财思路,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选择区域优势,明确主攻方向,抓住财源增长点,瞄准财源侧重点,是地方财源建设的总体目标.一是在财源建设指导思想上,要跟上宏观政策,选择产业优势,围绕市场变化,顺应体制调整,促进地方财泥建设稳步增长,后劲后强.二是在财源建…  相似文献   

20.
《西部财会》2007,(3):79-79
近年来,子长县财政局不断创新理财思路,持续推进财政改革,财政喜报频传,“十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15019万元,是“九五”时期的5.58倍。从2002-2005年分别达到5070万元、9817万元、20361万元、25555万元,年均递增71.46%。其中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达到25555万元,是“九五”末的4.97倍,“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37.82%。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可支配财力迅猛增加,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财政总支出达41648万元,是“九五”末的4.13倍,为促进子长经济及各项事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构建和谐子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地财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